茂密的原始树林,丛生的木本、草本植物非常丰富。伏羲很快就找到一种韧性很强的藤条,他将藤条的皮子剥了下来,蹲在地下动脑子编织。
非常的不容易!一开始,他根本就无从下手,摸索、折腾了好办天,才算是能编了。但根本就不成形!没有办法,拆掉重编!忙碌了好一会儿,虽然编成了,但还是很不满意!
“我就不信编它不成!”最擅长发明的伏羲,从来都是不到南墙不回头。经过整整半天的折腾,终于编成了一个捕鱼的网子。
伏羲拿着结好的网,左看看,右看看,心里总觉不满意。又进行了几次修编,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结出的鱼网虽然很粗糙,但却能凑合着用。
他拿着结好的网,出了洞穴,径直往山海边走去。
人们看到头儿拿个希奇古怪的东西去了山海边,便跟在屁股后边去看稀罕。
到了山海边,只见那伏羲悄悄地将网往水里一下,然后静静地等待着。大家都不敢再往前边走,静静地站在那里观看。
一会儿,几条鱼游进了网里。
“哗啦!”伏羲赶紧收网!
非常遗憾!由于网口没有系好,竟然在收网时让几条鱼儿逃跑了!但这一网还是抓到了一条鱼。
“哇!太好啦!”
人们一片欢呼声。
伏羲再试了几次,每次都能捕到一两条鱼。每拉一次网,大家都要欢呼雀跃一阵子!
“大家都来结网吧!”伏羲扭过头来,高兴地对子民们说道。
“好!”人们在一片欢呼声中,跟随着伏羲到山上去砍藤条。
回到家后,人们连歇都不歇一会,就缠着头儿,让他给大家教如何结渔网。
伏羲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水,不顾一天的疲劳,蹲到地下,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民结网。
渔网的使用,使人们抓到了不少的鱼。这一阵子,大家心情非常高兴,整日手舞足蹈,有的还哼着小调!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用藤皮编织的网很不结实。使不了几天,藤皮就腐烂了。鱼网开始断裂,很快就不能用了。即便是新网,有时也会出现问题。有时,一条大鱼进了网,鱼的力气也很大,竟然把网子没有结好的地方冲破了。
用什么材料结网才能结实耐用呢?伏羲苦思冥想,吃饭的时候都在思考。女娲知道伏羲的心思,提醒到:
“你把墙上的兽皮拿下来,割成细条,用来编织,看看如何?”
伏羲顿悟。
马上动手!
他一头钻在屋子里,割皮、编织,折腾了一个下午。竟然织出了一个轻便、耐用的网子来。
“你看如何?”伏羲脸上露着笑容,把刚刚织好的鱼网展在女娲的面前问道。
“很好!”女娲会心地一笑,赞扬道。
伏羲扭头就走,急匆匆把网拿到海边,将网撒到水中。
这时,心情激动的人们全都跟着跑到了山海边,一声不吭地站在岸边,瞪着眼睛看着水里的鱼网。
过了一会儿,鱼儿进网了。伏羲赶紧把网口皮绳一拉。网口一下子就扎紧了,一个也没有跑掉。
“哇;太好了!”伏羲高兴地喊了起来。
“呜!呜!” 人们看到这种用兽皮织的网子,看到网中活蹦乱跳的鱼,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嘴里欢呼着,手舞着,足蹈着,好久不能停息。这是雷首山上的第一次狂欢!
从此以后,人们纷纷使用仿学。
隔了几天,女娲也拿出了一张鱼网。
这条鱼网竟然把伏羲看呆了!女娲拿的这条网更精巧,更轻便,更结实!
原来,女娲仔细观察了兽皮网在捕捞过程中有许多缺陷,兽皮在水里泡久了就会膨胀,膨胀后分量很沉,且容易腐烂。兽皮干了以后很硬很硬,真的不好使。为了寻求更好的结网材料,她钻进密林之中,寻找了好些天,终于发现了一种野麻,野麻的皮子很薄,能剥下来很细的条状纤维丝。她将野麻皮泡到水中,结果竟比兽皮的效果要好的多。于是,她将野麻皮捻成细细的麻绳,用麻绳按照伏羲的做法结成网,效果好极了!
因为有了伏羲发明的结网捕鱼,捕捞的速度加快了,人类的生活比过去富足了许多。
由于伏羲发明了结网捕鱼,人们都叫他炮牺氐。(《周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易》:“炮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
生鱼的味道是很难闻的,人们效仿火烧兽肉的办法去烧着吃鱼,效果的确不错。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熟食了。熟食就必须用火,当时的火种是奇缺的,保存火种亦是非常不易的。人们虽经多少次的偿试,但都不甚理想,经常出现断火的现象。人们的生活多有不便。
如何才能较好的保存火种呢?伏羲可是伤透了脑筋。闲暇之时,他经常蹲在火旁愣愣的、入迷的思考。
余火顺着地上沉积的柴沫慢慢地向四周延伸着,没有火焰,只有暗火和烟雾。看着延伸的烟雾,聪颖地伏羲从地上抓了一些细碎的柴沫,堆放在烟火之上,只见一缕青烟徐徐上升,好长时间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伏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太好啦!就用这种办法!”伏羲自语道。
一高兴,心里马上就想到了女娲。他站起来喊道:
“快来看吆!”
女娲听到呼唤,快步从洞穴里面走了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延续火种!”伏羲兴奋的说道。
女娲快步走了过去。
伏羲从地上再抓了一些细碎的干柴沫,覆盖在冒烟的火堆上。女娲看到了,细沫燃烧的速度很慢,在不熄灭的情况下,慢慢地延续着火种的存在。在柴沫快要燃尽时,伏羲往上边再复盖了一些。
“真的太好了,从此以后,再也不用为它发愁啦!”女娲高兴地说道。
“沤”火的方法诞生了,人们使用了很长时间(这种延续火种的方法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雷首山一带的老百姓还在使用着)。
用“沤”的方法延续火种,确实是一大发明,但是,也并不是十分理想的。遇到连阴雨天,在地下湿,空气潮,柴 沫不干的情况下。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