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忠义先生的著作《华夏始祖》是由姚鼐先生向我推荐,他讲到:“你在半坡博物馆从事史前研究与宣传教育,想必此书对你有所帮助。”当我拜读后,深有体会,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很有新意,也有启发,并对忠义先生那敬业、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
鲁迅先生说过,有些事前人不知道,后人用不着替他们去惭愧,也用不着避讳。有人嘲笑古代神话是迷信,或一切新学说皆必来自承袭,这与藐视古代文化没有什么两样。(鲁迅《科学史教篇》全集77卷一)
著名的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众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史实禁地,切不可一概抹杀。”(《尹达史学论著选集》450页)
马克思讲:“有了人,就有了历史。”而史前社会占去了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时光,而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就诞生在史前社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鼎盛期。放眼世界,在几大古代文明系列中,唯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从未中断。
此书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直观的、形象的再现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上古时代所上演的一幕幕耐人寻味的画面,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入挖掘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与民族精神——那就是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屈不挠、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地与自然界做顽强的斗争。终究以大自然的战胜者和文明的开创者,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正是这种精神熏陶着、影响着世代的中华子孙,勇往直前,终于把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开进了世界民族的公海,赢得了全人类的尊敬。
作者在书中,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以及神话传说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经过艺术的加工与提炼,创作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群体,在历史的舞台上尽展风流,给人以知识、享受、启迪与思考。
中国民族学会理事 中国古代岩化学会理事
西安半坡博物馆 研究员 赵文艺
晋南自古多志士,这里文化深厚发达也是出了名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20多年来常到晋南出差。每每来到,都被这里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深深吸引。最近又一次来到西侯度考察,巧遇风陵渡开发区的党忠义先生。党先生长我几岁,算是一位老兄,敦实聪颖,极富感染力。短短一个上午,从远古人类起源到风陵渡的诸多历史渊源、民间传说,侃侃而谈,让人无不敬仰。话语间谈到他正在筹划的“华夏祖庙”和即将出版《华夏始祖》,随即拿出已经写就的书稿。我匆匆一看,被那华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所感染。党先生要我为其作序,我深感难以胜任,但又却之不恭,免为其难地应承下来。
就传说而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以口耳相授、世代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的沃土之中。风陵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方不大,却保留了华夏民族文明起源的诸多传说。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几尽涵盖了华夏民族夏商以前文明滥觞时期的所有传说。这里的许多地名本身就是甚好的故事,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历史背景,都有几个民间传说。一些年长者茶余饭后娓娓道来,如不看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和布满深深皱纹的黝黑脸庞,真以为是一位学者。
党先生这部花费数年时间搜集整理的书稿,既有历史传说,又有新的考证,加入了许多富有科学哲理的思考和现代气息。他的书中涉及到考古发现,涉及到史书记载,还涉及到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故事。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进化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进展历程的科学,属于有形文化遗产(物质遗产)。历史记载亦属于前者,而历史故事与传说,是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它有历史的成分,同时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朴实的科学观和历史观。人民群众把当地的山川河流赋予了华夏民族文明起源、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编写出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籍以教化子孙、传承历史。
现在是知识社会、科学社会、信息社会,青年人以手机网络为标志。对于历史的东西,对民间的传说多半不感兴趣。因此搜集、整理、出版当地的口头文化遗产是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党先生敢为人先,纳涓流汇之于海,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搜集者、整理者和传承者,令人敬佩万分。虽然书中难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来看,能够完整地、原汁原味地搜集、记录、整理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以及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将我们华夏民族远古祖宗的事迹与文化画出一副完整的画卷,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王益人
2005年5月8日 於西侯度
“炎炎华夏情,拳拳赤子心。”与本书作者忠义老弟结缘,源於2003年4月19日,我有幸参与协办2003全球华人公祭后土圣母〈山西万荣〉大典会上。初见他就感受到一股纯朴善良的传统气息与美德。经了解他正为了在女娲圣母的故乡——风陵渡筹资修复华夏祖庙,以供后人万世瞻仰,永怀先祖文化的伟大精神与事业而负重疾行、奔走呼号于海内外华人间争取各方支持时。对其所奉献之大爱心让我寄以高度感佩与厚望,实不负其先辈赋予的忠义之名。
当时忠义还许了一个承诺与愿望,就是要将远古时代较为模糊的历史进程故事,撰写成书,编成剧本,好让更多的后人得以更了解华夏列祖的事迹与文化。正巧两年后的今天,(2005年4月19日),我们两人不约而同的到了北京。应该是心有灵犀地通了一个信息,于是,我们在北京见面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四十多万字的大作:《华夏始祖》。
翻阅了他那五十六个章回的著作,我的心情很激动。这位老弟,不简单!几年来,他为了修复列祖列宗的祠庙大业,更为了弘扬华夏民族的远古文化,放弃了自我,融入了一切,几乎到了不眠不休的痴狂程度。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殊值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