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8近乡情怯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邱……良……?”

    素天心站在原地,全身血液仿佛都凝结了,周遭的一切离她远去。

    千雨峰上初见,那人一脸谄媚地笑着说:“仙子来此处有何事?”

    后崖底,那人站在他身旁,一脸虚弱地说:“天心,你还有我……们。”

    孤身远赴寒冰道前,那人站在鹤驿,和笑着向她伸出了手。

    寒冰道苦役七年,她每逢晚归,都有人坐在床头,替她留着一盏油灯。

    历经十年,她重得道根,那人比她自己还开心地祝贺她:“天心,恭喜你。”

    最后,在那茶驿前,那人一脸豁达地对她说:“天心,邱大哥不小了。我十四岁进重华宗做杂役,如今已有整整十四年,别人在我这个年纪,都要做祖父了。如今银两也赚够了,是时候回乡去娶个媳妇儿,享享福了。”

    那个潇洒离去的身影,那个萧瑟的背影。

    她想挽留,却不知如何开口。她能说什么?她又可以说什么?她甚至连一个微小的承诺都给不了他。

    当初忍痛将遗憾和愧疚的疮口深埋心底,将它严密包扎起来,现在伤口又化脓出血了,它一点点地溃烂,旧伤连着新肉。一口气哽在素天心的喉头,酸酸涩涩,快呼吸不过来。

    素天心仰着头,攥紧手心,好久,才回复过来,只是眼睛依旧充红出血。

    大家伙察觉到素天心的不对劲,一个劲儿地蹭着她的脖子安慰她。

    素天心勉强扯开嘴角给了它一个放心的笑,然后几步消失在街头。

    身后,老汉佝偻的身影,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梁城柳青天柳知县公子大婚,府内张灯结彩,道喜的,送礼的,络绎不绝。柳青天穿着一身常服,在堂前招呼着宾客,笑得见眉不见眼。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柳青天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今天本老爷四十大寿,明天本老爷夫人过寿,后天本老爷老母过寿,一家子人,每年有八个月都在寿诞里度过,其余四月则是柳公子娶亲。

    门外一阵鼓乐之声,宾主入座。

    在礼生的“香烟缥缈,灯烛辉煌,新郎新娘齐登花堂”声中,胖媒婆“扶着”新娘与新郎柳公子牵着大红绸花,双双入门。

    在宾客的啧啧赞叹声中,柳青天捋着自己的一撇山羊胡,想着后堂的那满满一屋的礼品,满意地点着头,眼睛都笑开了花。

    “一拜天地……”

    胖媒婆看着手下拧着劲儿不动的新娘,对着新娘的腿窝就是暗暗一踢,新娘倒在地上,柳公子满意的一笑,也跪倒在地,正要拜堂,却见一个素衣女子仿若鬼魅一样出现在门口。

    “你叫……邱念素?”好似女子喃喃低语的声音响起。

    新娘头上遮着喜帕,也不知发生了何事,一愣后,才点了点头。

    “可想嫁给此人?”素衣女子问。

    新娘在喜婆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使劲摇了摇头。

    “我送你回家。”

    说罢,手轻轻一捏,胖媒婆吃痛地马上放开“扶”在新娘身上的手。

    众人这才从素衣女子诡异的出现中回过神来。

    柳公子犹自一脸惊艳,痴痴地看着素衣女子,身后的柳青天已拍案而起,怒道:“何人敢在我儿婚礼上闹事?”

    素天心只是神色淡淡地望了柳青天一眼,柳青天如坠冰窖。

    “爹,你别凶。”柳公子朝柳知县叫嚷了一声,还不自知地用温柔拳拳的声音对素天心说:“姑娘你别怕,我爹这人只是严肃了点,嗯,其实他大多时候还是很和蔼的。”

    素天心也不睬他们,径自牵着邱念素就往外走。

    柳公子一个眼神示意,门外的家丁立刻把门堵上。柳公子一脸殷切地上前,问:“姑娘,可要多坐一会儿?”

    “大火。”素天心说。

    柳公子诧异:“什么大火?姑娘想烤火,容易,来人,去把……”

    柳公子话未说完,就见素衣女子肩上那只红色滚圆的物事掉落在地,瞬间化为锅口大的巨蛤。

    屋中的人一愣之后,口中喊着“有妖怪啊”“救命”,就朝门口慌乱地推搡而去。

    那一日,梁城一如既往的每一个日子,除了北街出现了妖女,柳府出现了蛤蟆妖,大贪官柳青天和着一家销声匿迹。

    素天心站在梁城郊外邱家村后山的一个小土坡上,一堆土,一块碑。

    “素丫头是老汉我过继给他的,他这一辈子到死都没想给自己找个人儿。”

    “爹大都时候不爱说话,常常自己对着画儿发呆。”

    “他说有喜欢的人了,问他也不说,就知道憨着脸一个劲儿傻笑。”

    “小时候我问爹,我为什么叫素素,爹说,有个仙子也叫素素。”

    “他从仙山回来以后,身子就一直不好。”

    “爹死的时候都攥着那张画。”

    ……

    靠近过,温暖过,失去过。她没想到,再见时,会是一抔黄土。

    哆嗦着的指尖摸上冰凉的石碑,碑面粗砺的感觉让她浑身颤抖。手指流连在“邱良”两个字上,一遍又一遍地描摹,一遍又一遍地喃喃着。

    三日后,邱念素再上山时,已不见素天心踪影。带走的,还有那张毛了边,发了黄,已经不甚清楚的画。

    壬戌年晚秋,素天心来到了南国都城邯丰。

    距今离家三十二年,素天心对于邯丰城的印象不过是儿时的灯会,那热闹的夜,灿烂的灯火,熙攘的人群,男女老少的欢笑声。

    素天心顺着主城道慢慢走在人群中,那原本迫切想要回家的脚步迟疑了。

    辘辘的车轮声自素天心旁边驰过,停在前方一家铺子门口,一群四五个娇小姐从马车中相衔走下,言笑晏晏。

    素天心抬头,就见一方饱经沧桑的匾额,“苏和斋”三字勾起了她遥远的记忆。

    “小妹还在生哥哥的气?那肯定连哥哥买的松芝露都不要吃了,唉,只能便宜张全那小子了。”说罢,便要出门。

    本来还撅着嘴鼓着腮帮子的小女孩赶忙扑过去……

    素天心走进糕点铺子,掌柜是一个四十来岁,高高瘦瘦的男人,此时正与小二一起应付着之前进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