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么是咱们平头百姓能知道的?这世道,少说为妙!”
“当当当!”前方响起了敲锣声。
“各位父老乡亲,周大人平时待我们不薄,现在周大人有危难,我们怎能不报?你们说,是不是啊?”敲锣的人扯着嗓子喊。
“是!”众人齐声喊。
“那小人不才,现在就想,大家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凑点银两救救周大人如何?”
“好!好!”
其实,就凭那群狗,只怕要了钱他们也不会放人,而且就算放人,魏忠贤那里怎么担待?许凝姒想着,不过这话她也不想说,这群市民,说了不但听不懂,还得挨打。
父老乡亲们七拼八凑堆积了许多钱财,有人甚至把衣服卖了换钱来捐。许凝姒看了很感动,这群人没人都捐一两二两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数目了。
钱送来了,可是东厂的为首人物说:“就这点钱?还不够我们一顿饭钱呢!你们到底眼里还有没有我们?嗯?还有没有当今圣上?”
许凝姒忍不住了,上去就想骂人。好几个人拦住她说:“算了吧算了吧。”许凝姒想了想,算了,自己本来就挺显眼的,别再造成事端。
第二天许凝姒一出门就愣住了。
街上空无一人。
这是去哪了?悄悄隔壁的门,出来一位中年妇女。许凝姒小心地问:“阿姨?这是怎么了?”
阿姨说:“孩子你又起来晚了吧?今天为了周大人能够被释放,大家到官府门口请愿去了!”
许凝姒大惊:“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不知道?我要快点过去的,阿姨您再见了!”说完转身就跑。
阿姨喊道:“孩子!你……”见许凝姒已经远去,很无奈地摇摇头说:“这孩子,这都是男人们的事情啊。”
许凝姒到了官府门口,看到了成群的苏州市民,这比看砍头都热闹。
“各位百姓,大家都散了吧!”许凝姒气喘吁吁地跑到这里,就听清了这一句话。
说话的是巡抚毛一鹭。
“不放了周大人我们决不走!”
“对!我们决不走!”人民群众声势浩大。
一个东厂宦官拔出刀来吆喝道:“反了你们这群贱民了!”
……
又一天无功而返。
第三天,东厂的队伍要走了。这天一大早,许凝姒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谁呀?”许凝姒揉揉眼睛,有点不大高兴。
“哦,姑娘初来乍到不认识在下吧?在下名叫王节,是本地的一个秀才。”外面的人说。
在这也没什么好怕的,现在周顺昌的事已经激起民愤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打砸抢之类的偷盗案件发生,不用怕陌生人。许凝姒想着,给来人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个面容清秀的男子。那男子说:“打扰姑娘清梦了!在下王节,今天周大人就要上路了,您看我们是不是……送送他,以表我们对他的敬意?”
许凝姒说:“一定一定,昨天都去晚了,今天可不能被落下了!”
王节笑笑:“好。”
听说昨天在自己赶到之前,市民们把对周顺昌表示不满的衙役一顿暴打,今天自己不能再错过良机了!
来到人山人海的衙门,许凝姒听到了如雷贯耳的喊叫声:“周大人是冤枉的!”
“周大人何罪之有?”
“周大人冤枉啊!请皇上明察!”
这时周顺昌出来了!周顺昌对着群众说:“各位父老乡亲,我这一去,也是为大家去打一个太平盛世!我周顺昌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死不足惜,况且是为了让魏忠贤那个狗贼今早倒台!得民心者可安百年,逆民心而为者,朝暮而中,又有什么好伤心的呢?魏忠贤时日不多了,大家都高兴起来吧!”
“呜呜……”市民们失声痛哭。
这时有人出来宣读圣旨。
圣旨读时,哭声一片,圣旨读完了,哭声更厉害了。至于圣旨读的是什么,许凝姒一个字也没听到。
王节走上前去问毛一鹭:“众怒不可犯,大人何不慢点宣读圣旨,把这里的实情奏告朝廷?”毛一鹭向来胆小怕事,就哄劝王节:“嗯……这个……这个……我们也是奉旨办事没有办法啊!”王节听后十分愤怒:“奉旨办事?周大人平时作风端正大家都看在眼里,皇上凭什么无缘无故就要将他捉去?分明是有奸佞小人栽赃陷害!”
毛一鹭听后火气立刻上来了,他歇斯底里地咆哮着:“秀才读的是孔圣人的书,懂得君臣之间的大义,圣旨所在,就是皇上所在,怎么敢聚众喧闹到如此地步!”其他秀才说:“岂只是当今皇上,大明王朝的二祖十宗都会公断的!我等在大人管教之下,万一来日做了官,不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拚死力争。大人如何教我们去奉承别人?”
毛一鹭本来就胆小,听到秀才们这番句句在理的话就吓得噤声了,巡抚御史徐吉见状便劝说道:“不要只管吵闹了,好好商量应付的办法!”秀才说:“那好,先放了周大人,你们现在就上书奏明皇上,请求他明察此事!”
外面人越聚越多,还有很多人跳上来大声哭闹,旁边的太监不耐烦了。
就听“当啷”一声,全场肃静。许凝姒往台上一看,原来是一个太监将镣铐摔在了地上。
那太监大声呵斥:“东厂抓人,尔等鼠辈!”
由于这句话,许凝姒判断出了这人的身份,文之炳,当时也是他亲自抓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
这时,从人群中跳出一个人来,大叫:“你说什么?这是东厂的指令?”
那文之炳带着盛气凌人的嘴脸叫嚷着:“割了你的舌头!东厂的命令又怎样?”
许凝姒也知道了这人是谁,当年明月在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中讲到,这人名叫颜佩伟。
颜佩伟大怒:“哼!我当时皇上的旨意,原来是狗宦官在抓人!诸位,上啊!”说罢,抓着文之炳就打。
旁边的士兵们见状拔出刀来,想吓唬吓唬这个胆大包天的贱民。
但是他们忘了,这是在苏州。
于是,他们的骄纵造成了他们一生的阴影。
暴动开始了!
这群封建统治者最看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