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话说杨家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回 婚配女英豪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雁门关外一战之后,杨令公威震敌胆,辽军轻易不敢再来犯关,为令公夫妇争得几年全面治理代州的时间。

    现在,代州军事方面:关防工事已彻底完善,无懈可击。关内外五十里之内的山头、沟豁、树林、洞穴都已绘制成图。军中各级将领皆对地形了如指掌。军队方面:四万人的杨家军,子弟兵占一半以上,军中各级将校、统领全是甘心忠于杨家的火塘子弟、江湖义士。在严明的军纪约束下,四万人整齐划一,作战勇敢,令行禁止,与当地百姓鱼水相处。军事素质上:士兵人人都会熟练地使用两种以上常规兵刃作战。都会几招迅速制敌于死地的绝招,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为减少两军混战中士兵的伤亡,令公将师祖的‘罗汉阵’阵法引入军中,在实战中,无论是二人、三人、四人、五人乃至数百人,数千人都能做到进退有矩,攻守有方。且能白天随旗、夜晚随灯,随时变换阵法,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军事上无虑以后,令公在民事治理上也有了作为,在城内实行‘里、甲’管理,乡村实行村内自治,村外联防。使代州的工、商、士、农都能安居乐业。还组织轮休的士兵与民工一起,在境内修了一条农田灌溉渠,引滹沱河水入境,使大量荒地复耕,旱田成水浇地。这些举措使代州逐渐地肥、民富、人丁兴旺,全州人口激增到十余万人。

    十几年来,令公家中也是喜事连连,人丁激增。夫妇在代州生养了六子二女,即二郎延定、三郎延辉、四郎延朗、五郎延德,六郎延诏、七郎延嗣、八妹延琪、九妹延瑛,加上大郎延平,共有七子二女。

    春去秋来,光阴如梭。杨门七子二女都已长大。令公趁关上无事,委托王贵代理军务,与妻儿去五台山清凉寺探望师祖。目的是想请闲云大师与孩子们讲析‘罗家枪法’,因七子中除延德爱用双斧外,其余都是用枪。自己虽然刀法纯熟,对于枪法却不太精通,怕传授有误。

    闲云大师年近百岁,仍神采奕奕,体健如昔。老人家用了十天时间,給杨家诸子详细解说罗家枪一百零八招的精秒所在。而后,又以慢动作一招一式地教诸子演练。大二三四郎本来习枪有年,轻车熟路,学如锦上添花,精益求精。五郎延德的斧法学自松果师叔祖,这次又经过十余天的点拨,已达炉火纯青之地。六郎、七郎艺刚入门,学习更认真,特别是延昭,聪慧绝顶,能举一反三,深得大师宠爱。

    令公辞行时大师言道:“老衲细观诸公子,皆能成大器;大郎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且两耳垂大,有一朝君子相;五郎延德脸方、唇厚与我佛有缘;六郎延诏豹头虎目,龙行虎步是将帅之材。不过、、、、、、唉!不说也罢!”令公道:“杨家与吾师几代相交,情同骨肉,师祖有话请讲不仿!”大师闭目一会儿乃道:“诸子中有一半寿恐不永,宜及早成家。上天有好生之德,或许能留下一子半女,也未可知。公要留心,阿弥陀佛!愿我佛慈悲杨门!另外,下山时可将延昭、延嗣留下,老衲归佛之前再为杨门造就二个有用之材吧!”令公道:“继业本有此心,因念及师祖年事已高,羞于开口,既师祖尚有此雅兴,继业求之不得!有劳师祖了!”道罢,深深施了一礼,下山而去。

    令公素来信服闲云大师的预测。就把为子早点娶妻的事放到心上。一回代州就对佘赛花道:“师傅叫我们早日为孩子娶妻,一时去哪里找许多合适的女子?真是儿多麻烦大!”赛花道:“这就叫‘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平时你只关心儿子们的武功进境、文采的高低,何时想过娶妻之事?”令公道:“夫人此言差矣!子女教育是为夫的分内之事,至于嫁娶之事嘛、、、、、、理应夫人操持才是!”赛花接口道:“如此说来,你的妻子竟是当年婆母她老人家出面定下的了!”道罢哈哈地笑个不已。令公语塞多时才不悦地道:“夫人之意是叫本帅遍访亲友之家,看谁家有淑女待嫁?还是让本帅下令诸将为帅子觅妻!真是岂有此理!”赛花见令公动怒才道:“开个玩笑嘛,何必当真!其实本夫人早已心中有数,不知老爷愿闻呼?”令公转怒为喜道:”愿闻其详,洗耳恭听!”赛花道:“大郎已定娃娃亲,二郎已有意中人,三郎也有人提亲,四郎的暂存师姐处,五郎嘛、、、待办完四郎的事再议也不迟!夫君还是多操心国家之事,净等当现成公爹吧!”令公道:“看来是下官错怪夫人了,下官这就传杨洪摆宴席,给夫人赔礼,与夫人道歉。”“罢了!罢了!母为儿操心,无须他人谢!”佘赛花笑道。

    大郎延平的娃娃亲是在做满月时就定下来的。延平出生是火塘砦的一件大事,庆满月时自然是高朋满座。酒席上,宾朋祝贺杨衮喜得贵孙,称赞大郎相貌喜人的好话不绝于耳。唯有杜柏英的话最出众,他对杨衮道:“可惜老杜家没有孙女与大哥结秦晋,眼看如此让人喜欢的乖孙子,成为别人家的乘龙快婿,实在是心有不甘!”道罢还煞有介事地长叹了一口气。只惹的众人大笑不止。王柏堂也凑趣道:“杜老弟大可不必,望孙叹兴!继业贤侄年岁尚青,必能再生二郎、三郎、乃至八郎九郎也说不定。你既心有不甘,何不预先向继业侄儿定下一个孩子,待国显侄儿生下女儿时议亲。”众人又是哈哈大笑。哪知杜国显非但不怪,反而认真地端起一杯酒,对王柏堂道:“这杯酒先谢师兄保媒!”道罢一饮而尽。而后又端起一杯酒对杨继业道:“你小子意下如何!”杨继业深知杜叔叔是个老顽童,也就不假思索地接过酒一口咽下道:“多谢杜师叔赐亲!愚侄高攀了!”【此事众宾客都当是笑谈,岂知日后杜国显妻子果生一女,与七郎了却一段姻缘】

    众人说说笑笑全不当意。老将王安却触动心事。原来王安岳父家,居住黄河西岸禹山县周家庄。去年村中闹瘟疫,人死的十室九空。岳父家也只剩内侄周显及侄媳杨氏。二人相携来火塘投亲,过河不久周显也发病亡于途中。侄媳杨氏历千辛万苦终算找到王安,半年后生下一遗腹女,小名叫‘苦妞’,王安因周氏一生未育,对内侄媳异常关爱,视为己出。苦妞出生,王安夫妇如获珍宝,故取名‘金定’【锭】。耳听席上众人说笑不由心中暗想:如能将金定许与杨家、、、、、、于是离席对杜柏英耳语一番。杜柏英站起对杨衮道:“师兄,当年你的亲事是小弟所保!今日小弟想给大郎保个娃娃媒,不知师兄允否?”杨衮道:“兄弟美意,愚兄岂有不允之理!但不知保的是哪家的千金?”柏英道:“女家是王安老兄视为己出的内侄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