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话说杨家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回 河东且逍遥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手摘下赤铜刀,提马来到杨衮面前喊道:“何方来的狗才!敢阻孤的迎亲队伍!难道不知晋中雁的威名吗?”杨衮亦大怒道:“你这不知死活的毛贼!身穿黄袍、称孤道寡,已是死有余辜!妄图强娶已许他人之女,血洗村坊,更是罪不容诛!爷若不在,任尔横行,爷既在此,儿的死期已到!”晋中雁气的哇哇大叫,抡刀当头就砍,杨衮用棍一挡,只听得唰的一声,棍头被削去一尺有余,成了一个斜角。喊声:‘不好!’拎马头跳到一旁,心想:“这小子拿的还是把好刀,不能硬拼,只能巧战才是”。两人再次会面,杨衮一面躲着云中雁的赤铜刀,一面用棍专找他的空门,不是把棍当枪使,直刺脖子;就是当哨棒使,直捣腰眼;间或当刀使,直劈马头、马腿,虽说如此,也是惊险无比,有两次险被赤铜刀劈中棍子。

    两人在火光中你一刀,我一棍地争强斗狠。一旁暗处的王柏堂、杜柏英、王金锁三人却看的心惊肉跳,杜柏英道:“我的妈呀!亏是师兄,要是我早就被劈成两半了!嗯!这把刀不错,可以和师兄的金刀比美、、、、、、”“师弟,你看!”王柏堂道:“贼群中就晋中雁是马上将,你我三人可分从三方杀入贼群,以分贼将的心,助师兄成功!”杜柏英道:“那还等什么?上啊!”

    打着火把的小喽啰们以为杨衮只是一个人,没想到突然又杀出三员步将.,顿时乱成一窝蜂。他三人如虎入羊群,脚踢刀砍,眨眼间数十名小喽啰血洒黄土,尸栽道旁,哭爹喊娘,四处乱窜。

    激战中的云中雁心痛喽啰兵被杀,急欲劈死杨衮赶救喽啰兵,果然心急漏招,被杨衮木棍点中手腕,横扫马下,杜柏英顺手一刀砍下首级。众小喽啰看到头领被杀,呼哨一声四处奔逃,丢下满地刀枪火把。

    杨衮道:“一不做二不休!回村骑马,直捣贼巢!斩草除根!”哪知乔庄主已命家丁将马匹牵出村外,杜柏英拎着晋中雁的赤铜刀,爱不释手地道:“师兄啊!贼子的这把刀不错,你用吧!”杨衮道:“我用这棍挺顺手,这把刀就归你用吧!我看贼将这匹马和铠甲都不错,就让金锁骑用吧!二人皆大欢喜,齐声喊道:”谢谢大哥!”

    杨衮请乔庄主带领村民打扫战场,掩埋尸体,搜索溃兵。自己同师弟四人四骑杀向大雁峰贼巢。山寨中的小喽啰已得败兵报信,知道寨主已死,抵抗无益,见杨衮等来到就大开寨门,跪倒请降。愿奉杨衮为新寨主。杨衮道:“我们是途经此地的客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了作恶多端的晋中雁,岂是为了占山而来!尔等既愿投诚就得听我安排!”众人齐呼:“一切都听老爷的!”杨衮道:“占山为匪总非正道,上辱祖宗下祸后代。听我之劝,将寨中银子各领一点作路费,收拾一下都回故里做良民去吧!”众人听后纷纷言道:“老爷所命自当遵办!只是老爷有所不知,寨中弟兄三百余人,有处可投的人,在爷们上山之前已作鸟兽散,下余我等百余人,皆是家败人亡,无处可去的孤魂野鬼,请爷们收下我们作家奴、家丁或做牛做马都行!”言罢伏地不起,磕头不已。杨衮细看他们都是面似忠厚的年轻人,没有恶行恶相的无赖、惯匪在内,更见有几名年仅十三四岁的儿童在内,随走近问道:“尔等小小幼童在此何为?”一位年龄稍大的答道:“回爷的话!小的四人原是朔州杨家杂耍班的班主、杨仁师傅收养的孤儿。我叫杨洪,老二叫杨安,老三叫杨明,老四叫杨杰,去年岁末随班主去代州卖艺,途径山下被劫,班主与三个师兄、两名师姐在群殴中被山匪杀死,晋中雁看我们年幼,将我们留下做仆役至今。老爷收留我们绝不会吃亏,我们会做很多事侍侯爷的!”杨衮见四个小孩聪明伶俐,活泼逗人又都姓杨,不由想起家中锦衣玉食的儿子杨业,顿生怜悯之心。转身对王金锁道:“你带着这几个孩子,其他的人、、、、、、王柏堂见杨衮游移不定就插言道:”莫如将他们暂留山寨,严令闭门自守,等回程再来带走如何?”杨衮道:“你安排吧!”

    王柏堂与柏英、王金锁三人,检查了山寨库存钱粮,将百余名小喽啰登名注册,指定了临时头目,订了规矩。杨衮见一切安排妥当,就领了四小回村。

    回到乔家庄,天已五鼓黎明,听得庄门楼上有人吼了声:“义士爷们回来啦!”立刻庄门大开,全村人在乔庄主的带领下,提灯、举火涌出庄门外,一齐跪倒乱哄哄地喊道:“感谢义士爷的救命之恩!菩萨保佑义士爷长命百岁!恭迎义士爷进庄歇马用饭、、、、、、”杨衮忙下马丢缰,将村民一一扶起道:“吾等愧受乡亲们的大礼!大雁峰匪徒作恶多端,祸及乡里天人共愤,人人皆可得尔诛之!我等只不过是适逢其会,代天行罚而已,谈不上是什么功德!匪徒已全部歼灭,以后乡亲们就可安居乐业,乡亲们一夜未睡,都回去休息吧!”

    在众乡亲的簇拥下来到乔庄主院内。乔庄主已令人备好热水,几名家丁侍候杨衮等洗浴更衣,而后喝酒庆贺。饭后,杨衮辞行,乔庄主与庄中老者苦苦挽留,盛情难却只得小住二日,由庄中各大户轮流宴请。第四日,在杨衮坚持下,众乡亲磕头作揖把他们送到大路口,恋恋不舍地看着主仆八人认蹬上马,尤其是看到四小的控马技术,更是惊慕不已。他们那里知道,杨洪等四小早就在杂耍班练习马术,年龄虽小骑术已是超人一等,以后在杨衮的精心培育下,成了杨家有名的铁卫四管家,这是后话。

    杨衮八人行了大半日,已到一所庄院之前。杜柏英道:“师兄!前面村子就是兄弟们的寒家所在,你们缓行,我头前报信去!”杨衮道:“且慢!前面村子是哪位师弟府上所在?另一位离此还有几多路程,我们先议定先去谁家方好,免得失了礼数。”王柏堂笑道:“让他去吧,我包师兄不失礼就是!”

    原来前面的村子,早年叫杜王庄,村中居民仅杜、王两姓,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村中杜、王两姓的族长都是邻溪筑院,隔水为邻,两姓的村民也都以溪为界居住。年代久远,两姓人丁渐多,就分成杜家庄和王家庄两个村子。眼下杜家庄的庄主是杜柏英的父亲杜海山,王家庄的庄主是王柏堂的父亲王世俊。

    王、杜二庄主听说火山王爷莅临,喜出望外慌忙出村,喜滋滋将杨衮等迎入王家客厅。由王世俊、杜海山作陪,摆酒款待。席间杨衮道:“小侄为势所迫,携二弟南征北战数年不能来府上拜访,甚觉失礼!今日不速造府,一则给二位伯父请安,二则促两位师弟完婚,不知可曾文定?”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