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磙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草草将母亲葬在村子后坡一块藏风聚气的山洼里。挨门叩谢了各位叔叔、大婶。告别了王老员外,就随师傅闲云大师前往五台山。
路上闲云大师对石磙子道:“徒儿,出门走江湖闯道,见人都要通名报姓。闯出名的还要报字号,没名没号会让人瞧不起。你的小名‘石磙子’在山村叫也无所谓。今后在江湖上叫起来就有些俗气。为师想把你小名‘石磙’的‘石’字去掉,单名叫‘杨衮’。这个‘衮’字,音上保留了原名,字义也有讲究,不知你意下如何?”石磙道:“行!徒儿一切都听师傅的安排。以后徒儿就叫‘杨衮’好啦!不过徒儿愚笨的很,不知这‘衮’字有啥讲究?请师傅示下!”闲云大师道:“这个‘衮’字本意是指帝王穿的礼服,暗示,你长大了要象保护皇帝龙体的‘衮服’一样,保家卫国!你说好吗?”杨衮道:“徒儿不会让师傅失望的!”
师徒二人在路说说话话,不知不觉走了数日。这天中午师徒二人来到清凉寺。负责接待的知客僧客气地请师徒二人在山门少待,飞快进去通报。不一刻,清凉寺钟鼓齐鸣,山门大开,全寺三百余名僧众在四名身穿黄色袈裟、手捧信香的大师带领下迎了出来。听得知客僧高喊:“清凉寺都寺、监寺、提点、院主、率全寺僧众恭迎闲云大师!”闲云大师急忙上前与四尊者一一见礼,又给全体寺僧合什见礼道:“阿弥托佛!老衲谢过众僧,暂请各归堂院!谨请四尊者议事。”众僧散去后,闲云大师与四尊者入方丈室议事。都寺尊者松木大师道:“方丈松本师兄坐化前言道,天下战乱已起,为保清凉寺永存,老衲已将本寺托庇少林寺,今后清凉寺就作为少林寺下院。老衲坐化后,本寺方丈将由少林寺派大师接任,诸位师弟务必遵守新方丈法旨,违者以叛寺处置!阿弥陀佛!吾等皆愿听大师法旨。”闲云大师道:“诸位师弟言重了!保护此一座佛祖道场不受兵危战乱祸及。岂是老衲一人之力可为?全杖诸位师弟诚心扶持,全寺僧众齐心合力才行!何况,寺毁、寺存、皆是缘,万般因果由天定。吾等不过是尽人意而已。故,本寺日常事务仍由都寺松木师弟、监寺松叶师弟、提点松仁师弟、护法松果师弟全力承管。老衲在举行过就任方丈大典后,就闭关三五年专心授教护法人员武功。松果师弟从第二代柏字辈,第三代竹字辈的弟子中选出一百二十名适合练功的僧俗弟子,由老衲教授少林武功,做为本寺应劫护法。”
三日后,清凉寺举行了隆重的方丈就职仪式。
旬日后,包括杨衮在内的一百二十一名僧俗弟子开始学习少林武功。闲云大师在少林寺掌管藏经阁二十多年,有缘阅读少林所藏各种武功秘籍。少林七十二绝艺练成八种之多,是少林寺除闲善方丈外、武功成就最高的闲子辈高僧。由他授艺十分难得。
五年来,闲云大师先从罗汉拳、韦陀掌等扎根基的武功教起,先练身体强健、手脚灵活。接着教铁布衫、铁头功,增强承受打击的能力;随后教戒刀、禅杖、护法棍等长短兵刃;最后教阵法,从二人联手的二仪阵、三人合斗的三才阵、四人齐上的四象阵、五人联手的五行阵、六人齐心的小罗汉阵、十八人组成的中罗汉阵、三十六人组成的大罗汉阵、到一百零八人组成的天罗地网罗汉阵,一一练熟。
五年中,闲云大师又挑出八名悟性高的弟子,授与轻功、点穴、暗器、等绝技,号称清凉八金刚。这期间,对杨衮的培训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尺’。白天,杨衮跟俗家弟子王柏堂、杜柏英一起练武功。晚上跟大师学行军布阵、天文地理、江湖门派等文功知识。为了培养杨衮的骑马作战能力,派人从塞外购进二匹名马,养在后山一个隐蔽的山谷里,供杨衮使用。闲云大师知道杨衮喜欢用刀,就派人去少林寺借来三国时的名将黄汉升留下的刀谱,教他学会了‘黄家七十二路泼风刀法’。又针对杨衮喜欢掷鱼叉的基础,教他学会了马上掷标枪、软索锤打将等绝技。
岁月如流水,转眼五年过去。杨衮已从一个黑瘦的山村野孩子,变成了虎背熊腰文武双全的美郎君。一日,杨衮在树林里练习软索锤打飞鸟。他用不同的力道发锤,打下三只麻雀。检验后发现;用重锤打下的一只已骨碎肉烂,用轻锤打下的一只皮烂骨不碎,用飘锤打下的一只还没死,不由心里暗喜。正想去告诉师傅,让他老人家也高兴一下。忽听师弟杜柏英来叫:“杨师兄,师傅叫你有事,快去!”
杨衮同师弟快步来到方丈室。见师傅闲云大师闭目坐在禅坐上,手指不停地捻动念珠。俗家师弟王柏堂垂手站在一旁、默默无语。顿觉气氛不寻常,低低地道了声:“师傅,我来了!”说罢就和俩师弟站在一起。闲云大师睁眼扫了三人一下,严肃地道:“尔等三人跟为师学艺经年,各自武功虽欠火候,但放眼江湖已可列入一流,如能历练二年必可炉火纯青。然而情势不由人,昨有来自晋阳的香客谈起,高祖刘知远准备兵伐中原。为师以为,这是你等俗家弟子建功立业的机遇。尔等明天就下山,先回家探望亲人,而后,或去晋阳投军或在家待天时,看各人的缘分吧!”三人听得此言,不由一楞,随即不约而同地向师傅跪下,齐声言道:“吾等不要下山建什么功业!只要在山上陪师傅一辈子!望师傅慈悲收回法旨!”闲云大师高呼一声阿弥陀佛道:“傻徒儿,出家弟子自然要陪为师在寺修行一辈子。尔等俗家弟子习武所为何来?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效区区儿女之态!尔等下山后,只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多做善事、保国护民,就是对为师的最好报答。”杨衮素知师傅的行事法则,话一出口从不更改。就与师弟递了个眼色道:“徒儿们愿遵师傅法旨,唯求师傅指点一下徒儿们今后的休咎”。闲云大师对杨衮道:“有五句谒语送你:“遇山而起、遇远而兴、遇崇而立、遇胤而止。”对杜柏英、王柏堂道:“你二人一生只要和师兄共进退即可!又道:“你三人明早到院主师叔处领了路费就下山去吧!不要再来辞行了”。
第二天,兄弟三人用过早膳、领了路费银、告别了各位师兄、师弟,在方丈室门前叩了几个头,恋恋不舍地下山而去。
五台山是佛教胜地,每日来朝圣、拜佛的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在入山口处有一市井,卖饭的、留客住宿的、各种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杨衮三人越过闹市走到市井稍头,在一家小饭店门前住了脚。杨衮道:“二位师弟,我们到这家店内商量一下行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