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计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进出财政局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还有郭庆。与我们隔一个办公室、位于人委大楼拐角走廊东侧的一个办公室是税政科。

    一个星期天,我和郭庆与孩子们准备到食堂吃晚饭。税政科的李大姑娘从他们的办公室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看见我们的办公室开着门,便高声喊道,“不好了!又闹鬼了!”

    郭庆:“瞎咋呼啥!大白天闹什么鬼!”

    李大姑娘:“不信?你过来听听!”

    我们好奇地来到税政科。李大姑娘示意我们不要出声,注意听听。两个孩子也瞪大眼睛,静静的听着。

    “啥也没听见。”老大听了一会,说道。老二也跟着附和。

    原来是这样。李大姑娘是税务局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就是现在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圣女”。她住在人委二宿舍。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呆在办公室。平时也总是喜欢装模作样的坐在办公桌前,摆弄桌子上放置的文件、表格、毛选等等。

    在入冬之初,人委大楼暖气改造(由烧锅炉改为使用鞍钢余热水),几个工人在拆装暖气管道,大家不愿意听那些敲打钢铁的噪音,都躲了出去。唯独李大姑娘还是坐着不动,一副忙碌的姿态,一会写点什么,一会扒拉扒拉算盘。一个工人见了,说道,“小算盘打的还挺麻利呢!”

    另一个工人:“一个糊弄一个呗!”

    这段对话恰恰让路过这个办公室门口的我听到了,印象特别深刻。在之后的几十年工作期间,遇到了摆样子、走过场之类的情景,我常常想起这段对话。还经常讲给他人听。

    税政科办公室“闹鬼”,从我分配到财政局,住进这里,就成了大家一直没有破解的谜团。所谓的鬼,就是办公室东侧靠有轨电车道的一面墙的墙里有时会发出“嚓嚓、唰唰、哗哗……噗噗啦啦……”的响声。特别是晚饭后,日落时分,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响声愈发清晰。

    传达室老韩头听说之后,特为爬到三楼,讲一些不知道是否真实的吓人叨怪的恐怖故事。他说,“八一五”和“二一九”鞍山光复和解放的时候,这个大楼是激烈的战场。打扫战场的时候,楼上楼下都是死尸。特别是楼拐角这个屋,死的人最多,有的趴在窗户上,有的站在墙犄角,缺胳膊少腿,没有脑袋,有的瞪着眼睛死不瞑目……。说他们刚刚住进大楼的时候,到了晚上也闹鬼。镇压反革命之后,那群鬼都老实了,不敢再闹了。

    一天,在道东市委院里的人民礼堂开会回来,我发现从人委大楼北侧拐角三楼税政科办公室外墙的通风口飞出一只家雀。我的心里一亮!心想,“闹鬼”的事情大概可以找到答案了。

    回来之后,我对局办公室的总务泉恒讲,“我找到闹鬼那个办公室里的‘鬼’了。”

    泉恒:“真的?在哪里?”

    “在墙里。就在东侧两个窗户之间上边的墙里。”我把泉恒领到税政科李大姑娘那个办公室,手指墙上通风口那个位置。

    “净瞎扯!”泉恒看着那片墙,摇着头。

    人委大楼的办公室都装有活动叶片的通风口。李大姑娘办公室的通风口在维修抹墙的时候,被砂灰抹死了,在室内看不到通风口;但是,注意观察,仍可以看到通风口铁框边缘锈蚀的痕迹。

    “泉恒!你敢不敢把那块墙砸开?鬼就在那里面。”我手指通风口那个地方,问他。

    有的人找来一把锤子,泉恒在办公桌上立一把椅子,上去,开砸。几锤子砸上去,通风口的边框和叶片就掉了下来。

    “啥也没有啊!里面黑洞洞。”泉恒向里面看了一下,喊道。

    “给你手电,照一照。”有人递给他一个手电筒。

    “哈哈!原来是一窝家雀!还有家雀蛋呢。”说着,泉恒把草絮的家雀窝抓了出来。几个家雀蛋掉到桌子上,摔得粉碎。

    真相大白!“闹鬼”原来是一窝家雀在墙里作妖。

    (二)遇上一个妒贤嫉能的人

    第二年初春,财政局搬出人委大楼,迁到市府广场西侧原建设银行楼里。一楼是新近恢复的建设银行,二楼和三楼是财政局,三楼还有气象台。此时市府广场四周各单位分布状况是:广场南胜利路东西两侧是市委(鞍山市革命委员会)、市人委(计委等),广场东二一九路南北两侧为设计院、交际处,广场北胜利路东西两侧是鞍钢图书馆、轻工业局(化工、纺织等),广场西二一九路南北两侧为财政局(建行)、公安局。

    搬家之后,企业科撤销,成立商业财务科。我和郭庆分配到商业财务科。这个时候,插队落户的五七大军已经开始较大规模的调回城里,财政局的老人也陆续回来。我们科的科长都是刚刚从盖县回来的原财政局老科长赵翘和刘世俊。

    赵翘在千山南沟学习班的时候,和计委的孙晓路两位女科长都是斗批改中受触动的对象。她们两个的问题是在解放战争鞍山解放前夕,和一群中学生从国民党占领的“国统区”逃出,投向民主联军占领的解放区。其“罪名”是怀疑她们的这种行为不是弃暗投明,而是一种十分荒谬的“反革命阴谋”。这种臆造的“罪名”自然不攻自破,在学习班结束之时,不了了之。

    赵翘的爱人是鞍钢在苏联学习深造、顶尖的工程技术人员之一。沾上“苏修”边的“臭老九”,肯定要下放到最为艰苦的地方,他们一家人插队落户的地点是最边远的盖县十字街公社的深山老峪里比较穷苦的一个生产队。

    1972年2月全国计划会议结束,再次提出落实党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政策。3月中共鞍山市委会议提出1975年鞍钢钢铁产量要达到“双八百”的高产目标。在这种形势之下,鞍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陆续从插队落户的农村调回。赵翘的爱人和她一家也就回城了。

    刘世俊科长是我们在鲅鱼圈打石头的时候的连领导成员之一。并没有因此逃脱插队落户的命运,而且,从农村回来的比较晚。在商业财务科我和他相处的时间不长,我就离开了财政局。

    我们科里还有原财物委的干部王格瑞。是两个科长之外的我们科唯一的一个党员。此人高鼻梁,说话鼻音较重。属于嫉贤妒能型的党政机关干部,对此,我深有感触。

    做统计工作的我积久成习,对报表总是情有独钟,每每各商业部门报来财务报表,我都要翻看翻看。小许每一个季度汇总的全市商业财务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