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木板锯成(长度)两种规格,面、背面、盖、底为一个规格;两侧的帮是一个规格。根据全部木料的厚度,我确定了木箱的壁厚为20毫米。每一块木板都要两面刨平,这是最费工、付出体力最大的工序。
拼缝。木箱的六个面,都要由三、四块木板拼接成一整块板。这道工序主要是对缝、粘合。木工用胶是从市里买的;需要加水、加热进行熬制;掌握火候十分重要。关键技术是对接的木板接触面必须做到平直、光滑,不能有半点偏斜或凸凹之处,拼缝不能有丝毫间隙。做这个活,我是下了不少功夫。木板粘合后,要有专用的加固胎具,使板面平整、胶结牢固。没有胎具,只能够在粘合的木板上下夹上木板,用绳索缠绕等等笨办法,达到粘合牢固、平整的目的。
卯榫加工。加工卯榫算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工艺。凿卯、锯榫要求尺寸精确、加工细致,精密度至少应该达到毫米级,否则,木箱的前面、两帮、后面就无法连接了。我加工的卯榫为难度较大的燕尾榫;箱面的榫眼还是暗卯(箱面的暗卯是为了保持箱面的完整美观,表面看不到卯榫衔接的痕迹)。
组合。尺寸准确,加工没有误差,六块板连接组合没有太大的难度。组合应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试装,在试装中发现不和牙的榫卯,加以修整,做到整体上严丝合缝;然后,拆开,在卯、榫上刷胶,进行第二次装配,做到卯榫准确结合,木箱的四个角全部达到90度,放置一定时间,胶干了,确认组合牢固,把个别突出的榫头刨平,四框连接成功。我做的木箱箱盖比较简单,箱盖分为两块,一块(箱盖的2/5),钉死在四框上,一块(箱盖的3/5)为活动盖,可以盖上或拿下来。箱底,用铁钉固定在四框上,就算完事。
刷漆。大概两三个星期的功夫,一对木箱算是组装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打磨刷漆。先用粗砂纸把木箱的六个面砂一遍,再用细砂纸打磨,直到我自己觉得够光亮了,拉倒。在公社供销社买来一瓶亮油(一种木工常用的透明漆)。找来一个破小盆,我把我的红色广告色掺上一点黄广告色倒进破小盆里,把亮油也倒进破小盆里,经过充分搅拌,呈现橘红色,开始刷。说明,由于我在局里和在817造反总部都是搞宣传工作,自然保存一些绘画、书写的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下乡时装在一个小铁箱(我们局的保密箱),带到了大台沟。第一遍刷完,干了以后,又刷了第二遍。箱面彩色虽然挺鲜艳,给人的感觉有些不透亮,有些模糊、浑浊的感觉。至此,两个木箱基本完工。
一天,房东大嫂到里屋拿东西,看见地下的铁床上摆放一对橘红色的木箱,惊奇地问道,“怎么?木箱子真的打出来了!”
我:“啊。”
房东大嫂:“啊呀!真了不得。我们家你大哥,应名是个木匠,从来也没看见他打过对箱。”
房东大哥看见之后,给我挑了一个毛病。他说,“你是不是把颜料和到亮油里了!这样刷,不对。显现不出来亮油的效果。应该先在木箱上上色,打磨之后,再刷亮油。”
他的话,让我自觉汗颜。外行就是外行!
送粪
春节过后,过完正月十五,生产队开始往地里送粪了。我自然不敢呆在家里,决定到生产队去干活。
立春之后,雨水到惊蛰,早晨5、6点钟天还是黑的。我摸黑从被窝里钻出来,打开电灯,穿好衣服,戴上棉帽子,拿起手电筒,走出了家门。生产队在我们家东边。我打开手电筒,向生产队走去。西边不远处闪着一缕手电筒的亮光,摇晃着,向我靠近。相距十多米,对方喊道,“谁!”
“我。”我听出来对面是生产队赵队长,答应了一声。
赵队长:“你是我今天早晨碰到的头一个人。去生产队呆一会,我去各家叫人。”
就这样,开始了下乡的第一次劳动,往生产队大田地送粪。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是我们局农业科调到辽南专署的谢科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产队的粪肥的来源,一靠生产队大牲畜的粪便;二靠社员养猪的粪便,再就是社员平时拾粪,送到生产队,社员交上来的粪便,生产队都要给计分(算作劳动报酬)。生产队为了让社员养猪攒粪,要给社员的猪圈拉土垫圈。
一队的粪场在生产队的北面山根下的一块耕地里。粪堆已经结冻,首先要把粪堆上的冻粪刨开,以便装车。由于粪堆里除了牲畜粪便,还有杂草、垃圾、土,并不是十分坚硬,很容易刨开。队长把送粪的十几个人大体分成刨粪的、装车的、跟车的。我被分到装车的一伙。
装车的活,相对比较轻一些,劳动的分值也低一些。对于我来说,无所谓,因为我不挣生产队的工分。
粪车走了之后,装车的几个人离开粪场,到不远的社员家里休息,我自然也跟着一起来到社员家里。
什司县是一个比较落后的穷社,口头禅是“有山无柴烧,有地吃返销。”然而,社员的住房倒是毫不逊色,砖石墙体、青瓦房盖,原木房架。大台沟各家各户的住房的房梁、檩子、椽子、立柱等等木料可以说都是在那个时代盖房子的上等材料。只是,山上的高大树木日渐稀少,植被遭到破坏。
我们去休息的社员家在一个山丘脚下,也是五间大瓦房(大台沟社员家几乎都是五间房),窗明几亮,屋里收拾得干净利落。白天只有一个老太太在家;对社员到她家休息表现得十分热情,很是欢迎。
生产队的耕地不多,积攒的粪肥也不多。一两个星期就全部送到地里。
(四)黄土压沙
春耕之前,公社开会,号召各个大队都要搞黄土压沙。搞黄土压沙是一项“平战结合”工程。当时的口号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
生产队决定搞黄土压沙的社员有两个军队复员的退伍兵,一个年轻社员和我。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挖洞。
我们挖黄土的地方在生产队东边的一个土山的东坡半山腰。那个地方的山脚下已经有了一个备战洞,有一扇木干做的门,挡在洞口。我们挖掘的新洞,就在距离那个洞口右侧一百多米的地方。
我们刚刚到达山脚下,大队的广播喇叭就高声呼喊,让我到公社去开会。到了公社,我们公社的五七大军头头建设银行的熊科长笑着对我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