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计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调盘锦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调盘锦

    一天,大宇蒯对我和颜宪言说,“盘锦来命令,上调你们两个到校部报到。”

    颜宪言:“干什么?”

    蒯大宇:“搞什么文艺汇演。是贾左点名要你们两个。干什么,去了就明白了。明天就走。”盘锦校部要搞文艺汇演。要把五七干校的生活实践通过文艺形式表现出来五七干校。打石头自然是一个极好的题材。

    (一)编排打石头舞蹈

    我和颜宪言到了盘锦,受到四大队贾左(二把手)和大头目姚玉清(一把手)的热烈欢迎。贾左说:“你们两个来了就好了。我们四大队的节目就能够有新的内容了。你们两个一定要把打石头的劳动情景通过文艺形式表现出来。至于是通过诗歌、表演唱,还是舞蹈,你们两个和文艺队队长一起商量。”

    我:“太高看我们了。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文艺细胞。”

    颜宪言:“别瞎说!组织上交的任务一定完成。”

    姚玉清:“有多大能耐,使多大能耐。别跟别的大队差得太远、说得过去就行。”

    我们到盘锦干校是晚上9点多钟。蒋健骅和建设银行的两个识熟的年轻同志,给我和颜宪言举行了“欢迎仪式”。他们拿着手电筒,提溜一个铁桶,出去了。我好奇的跟在后面。走出房门不远,他们打开手电筒,在手电筒光柱笼罩的地上,一片类似螃蟹的东西,爬来爬去。三个人迅速的下手,抓住,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扔到桶中。三、五分钟功夫,就捡了半桶。回来,在外屋拢着火,铁桶装上水,架在火上,开煮。

    颜宪言:“各位,这是干什么?”

    蒋健骅:“煮‘骚夹子’。凡是第一次来到我们这里的同志们,我们都要煮骚夹子给他吃,表示热烈欢迎。这就是吃骚夹子欢迎仪式。”

    骚夹子煮熟了,大家开吃。骚夹子身上没有多少可以下咽的东西,还有些骚味。虽然形体上和螃蟹近似,却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贡献给人类。当地人有一句“二分钱买一个骚夹子——贵贱不是物”的歇后语。

    经过文艺队全体讨论决定,要把打石头劳动编排创造一套舞蹈,(可能)起名《采石舞》。我和颜宪言提供劳动情形和劳作姿势;由财政局的田红革(文昌霞的三姐妹之一,她没有去南沟,也没有来鲅鱼圈,一直在队部)负责构思、编排、设计舞蹈情节和动作。田红革在人委机关干部没有上山办学习班之前,是机关里跳忠字舞的带头人,各个局、委、办都邀请她到本单位教跳忠字舞;有求必应,从不推辞。

    《采石舞》为集体舞,大体设计了打眼抡锤、排哑炮、搬运抬石头等几个情节。排哑炮,抬石头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舞蹈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动作;唯独打石头,特别是我们“创造”的“八大锤风”大家很感兴趣,又没有见过。“表演”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身上;责无旁贷,我找到一根短木棍,做起了抡锤的各种动作。田红革在笔记本上连写带画认真地做着记录。

    由于我中途退出了文艺队,回到鲅鱼圈;这个舞蹈在舞台上实际表演的效果,我没有看见。

    (二)盘锦的蚊子

    我们干校在盘锦大洼县王家以西、赵圈河苇场以东二界沟以北的一片荒无人烟的盐碱滩上。那里只有清水农场畜牧队的几个猪圈。鞍山市五七干校的五个大队就分布在这块看不到边的荒野上。那个时侯,把那里叫“南大荒”。现在,那里已经是盘锦的旅游胜地——红海滩。

    这里的蚊子的特点是多、大、厉害!

    多。多到什么程度?干校的马匹身上各个都糊满了一层蚊子,喂马的人,用扫帚在马身上一扫,立即现出一片鲜血;那些吸饱了鲜血的蚊子,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死了一般,叮在马皮上一动不动。夜晚,马圈里的几匹马,让蚊子叮咬的无法忍受,只好从日落到日出,一刻不停地奔腾在盘锦大地上。如果你失眠,就会听到不绝于耳的马蹄践踏大地有节奏的声响。

    盘锦的蚊子大,厉害。我查了一下资料,蚊子,属于昆虫纲 双翅目 蚊科,全球约有3000多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吸食人和动物血液为生,雄性以摄取植物汁液活着。蚊子总的分为三大类,有按蚊,库蚊,伊蚊。

    按蚊,它的特征是翅大、有斑,身体大多是灰色的,身体在停留的时候,与停留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它大多在夜间活动。

    库蚊,它的特征是翅大、无斑,体色是棕黄色,身体在停留的时候,往往与停留面保持水平状态,它的活动也大多在夜间;广布全世界,已知800余种和亚种,中国已知达70余种。它们是室内最常见的蚊子,一般称为家蚊。

    伊蚊,它的特征是翅无斑,身体大多是黑色的,有白色的斑纹,俗称“花蚊子”。花蚊子不论黑夜白天都会叮人吸血,叮人凶猛,善飞,速度极快,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前后滚翻、俯冲、急转弯、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动作”。

    盘锦的蚊子个头比我们常见的蚊子要大一倍以上,当然不止一种。如果没有蚊帐,绝对是没法睡觉的。晚上,文艺队开会,或者研究节目,大家都要坐在蚊帐之内。

    第一宿睡觉,早晨起来,发现两个胳膊肘子,两条腿的玻璃盖(东北方言,膝盖)都肿得像馒头一样;这一宿,不知道有多少蚊子吸去了我的血液。这大概就是库蚊——家蚊所为。

    干校初创,只是盖了几栋住人的房子。厕所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找到。我观察,多数人都是跑到一个离住处较远的地方,自寻方便。不知道是蚊子原来就待在那里,还是跟随我一起到了那里,我大便结束之后,屁股上,已经鼓起了三、四个让蚊子叮咬的大包,一点没有夸张。

    在他处,蚊子在人身上吸血,都要抓住你的皮肤,站稳了,再吸血。盘锦的蚊子(大概就是伊蚊——花蚊子)倒是十分厉害,它们能够在飞行当中,向你的肉皮发起俯冲,只要沾上你的肌肤,就会让你刺挠(方言,痒痒)一阵子,甚至红肿;是不是心理作用——条件反射?还是生理反应?没有做深入的探究。

    (三)写大字报批判五大队

    五大队自编自演一个话剧《这里的问题》,在盘锦校部上演。下午,干校的学员们坐在临时搭建的舞台前的盐碱地上,观看五大队的演出。

    我记得比较清楚、也是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