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牌维修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机甲及未来武器相关资料3(文中会涉及到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激光武器2010-11-0223:47概述激光武器(LaserWeapon)是一种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攻击目标的定向能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它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两种。它将是一种常规威慑力量。由于激光武器的速度是光速,因此在使用时一般不需要提前量,但因激光易受天气的影响,所以时至今日激光武器也没有得到普及。    激光具有单色性,基谱线宽度很窄。普通光源中氪灯的谱线宽度为千分之五埃(一埃是一亿分之一厘米),算最窄的了,但氦氖激光器产生的激光谱线宽度只有千万分之一埃。就是说,激光的单色性比氪灯提高了几十万倍。    激光能够向一个方向辐射,散开角度只有几分,甚至小到一秒。激光的高方向性使它在军事上很受重视。    激光武器特点    高度集束的激光,能量也非常集中。举例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太阳是非常亮的,但一台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却比太阳还亮200亿倍。当然,激光比太阳还亮,并不是因为它的总能量比太阳还大,而是由于它的能量非常集中。例如,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射束,能穿透一张1/3厘米厚的钢板,但总能量却不足以煮熟一个鸡蛋。    激光作为武器,有很多独特的优点。首先,它可以用光速飞行,每秒30万公里,任何武器都没有这样高的速度。它一旦瞄准,几乎不要什么时间就立刻击中目标,用不着考虑提前量。另外,它可以在极小的面积上、在极短的时间里集中超过核武器100万倍的能量,还能很灵活地改变方向,没有任何发射性污染。    激光武器分为三类:一是致盲型。前面我们讲过的机载致盲武器,就属于这一类。二是近距离战术型,可用来击落导弹和飞机。1978年美国进行的用激光打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试验,就是用的这类武器。三是远距离战略型。这类的研制困难最大,但一旦成功,作用也最大,它可以反卫星、反洲际弹道导弹,成为最先进的防御武器。    激光怎样击毁目标呢?科学家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穿孔,二是层裂。所谓穿孔,就是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急剧熔化,进而汽化蒸发,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形成冲击波,在靶材上穿一个孔。所谓层裂,就是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等离体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传播。应力波的反射造成靶材被拉断,形成“层裂”破坏。除此以外,等离子体“云”还能辐射紫外线或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激光武器作用的面积很小,但破坏在目标的关键部位上,可造成目标的毁灭性破坏。这和惊天动地的核武器相比,完全是两种风格。    科幻武器的介绍(1)    一、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    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在《GUNDAMSEED》中,轨道炮是一种普及兵器,从地球军的坦克到自由高达,很多兵器都装备了轨道炮。《机甲战记·龙骑兵》中更是把速射式轨道炮作为几乎所有MetalArmor(片中的人形兵器)的标准武装……但奇怪的是发射效果却怎么看都像普通的机关枪……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日本作品中的电磁炮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轨道式、只有《EVA》中曾出现过线圈加速机枪。但在一些欧美游戏中则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星际争霸(StarCraft)》中人族的机枪兵用的就是高斯步枪(GaussRifle)。此外高桥良辅的《饿沙罗鬼》中曾出现一种原理不明的“电磁加农炮(ElectricMagneticCannon)”,从外观来看有可能也是线圈炮。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