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84年改变的历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饮马长江畔(6)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乱几天后,在刘永福等人的刻意放纵下,清军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撤到了广东省内的几个主要的城市,刘永福在和两个师的军官们商议之后决定,对这些龟缩在大城市里清军暂时不与打击,而是集中全部力量攻打广州,广州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集中全广东省清军约一半的部队,只要拿下了广州其他地方也会不战自降的,所以第四师和第五师的大部都开始向广州方向开进,第五师的一个旅仍然按照原计划向梅州及韶关两地开进。由于清军的是铁了心只守卫大城市,所以安南省的军队在前进的路上并没有遇到大的阻碍,行军的度也是大大的加快了,到6月16日,第五师先到达广州城下,两天后,第六师的两个旅也到达了广州城下,两师在会师后,马上修筑工事准备对广州起攻击。

    广州别称五羊城、羊城、穗城、花城等,英语为hou,旧译,是“威妥玛式”旧拼法的译音,又译kho。地处中国大6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广州平均海拔11米,天堂顶为广州市内最高点,海拔121o米。广州是一座有2222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港,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这里是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正因为广州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刘永福决定亲自担任攻城作战的总指挥,来指挥这场攻城战役。根据情报显示,广州城内共有清军约45ooo人,大部分为绿营兵,人数约为35ooo人,还有一部分是香江巡防营的,人数约有5ooo人。其余的都是些团练和城中的巡防营之类的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但是绿营兵都是装备了新式的步枪,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广州城里还有相当数量的火炮部队,据情报显示,城内约有四个炮兵队标,装备了各种口径的火炮约8o门,但要也比较充足,这成了攻打广州城的最大障碍,也是刘永福最担心的。虽然,第五师和第六师的火炮数量和起来约有21o门左右,远远过了成立的守军,但是敌军炮兵阵地在城里,而且随时都可以转移,两师的炮兵很难把寻找到其阵地的具体位置,而且趁内人口比较密集,不可能向野战那样随意的开炮,万一打错了,很可能会引起城内百姓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都是刘永福等人所必须考虑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第五师和第六师两部加在一块的兵力也不过只有3oooo人左右,而且还有一个旅的兵力远在梅州驻守,这样算来攻打广州的兵力也只有25ooo左右,相对于广州城面积来说,这点兵力实在是少了点,即使是安南省的6军战斗力再强悍也不可能保卫整个城市。鉴于这样的情况,刘永福决定将驻扎在海南省的一个守备师调来作为预备队使用,以解决暂时性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这是萧智等人在当初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被征调来的海南省的这个守备师编制为12ooo人,战斗力并不比正规的一线师差多少,因为它都是由已经退伍的老兵组成,军官也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或者是积功提拔上来老战士,除了武器装备差了点,这个幸运的守备师番号为安南省6军守备军团第三师,它也是在整个北伐过程中,安南省唯一征调过的守备师,当然,在征调过后,这个守备师也被转变成了正规的安南省6军部队,后来被改编成了安南省6军独立师,在北伐中也利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最后也被萧智授予“英雄战地师”称号,在其后的许多战役中独立师都是战役的前锋部队。不过现在却没有人会知道这些,因为守备师在接到命令后就开始6续的港口进了,准备登船驶往前线,跟随这个师出的还有紧急征调来的3ooo名预备役人员,这样这个师就完全的满编了,随后萧智也同意了刘永福的这唯一的一次征调守备部队报告,同时萧智将这支部队改称为安南省6军独立师,此时的刘永福现在则忙着检查广州外的修筑的工事,各个攻城的部队也已准备就绪,只等着独立师一到就开始攻城。

    南中国最大的一座城市即将迎来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也将迎来她的又一次新生,这是走向繁荣的第一步。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