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84年改变的历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北进的准备(7)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案的,我认为:打比不打好,早打比晚打好,快打比慢打好。”李思念的最后几句话,终于帮萧智下了决心,就选第一种方案了。

    萧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会全力的去执行实施。在会上,萧智先说出了自己的选者。经过商定,众人把北伐大6的日期定在了1896年的3月到4月间,具体的日期将依据安南省的准备情况而再最终确定。在大体的时间确定后,萧智希望大家尽全力去做好准备,充分做好各项备战工作,同时,萧智还允许参谋本部提前执行“三五扩军计划”,他要求到1895年底,6军再扩编三个师,以达到十二个师的最低需求标准,海军则需要扩大运输舰的规模和吨位,以适应将来输送兵员在江南沿海地区登6的任务,此外萧智还要求各部队要加强训练,尤其要加强海滩登6作战的训练,要坚持从实战出进行训练,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适应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各地军工厂也要加紧生产各种军用物资,为将来的战斗做好物资储备,同时,萧智还要求后勤部门及早作出各项后勤补给的预案,保证将来战斗中的物资供给及时迅,提高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

    散会后,萧智又单独把情报总局的局长高海涛留下,萧智命令他和他的属下要尽可能多的和详细的收集本土的各种情报,尤其要注意收集本土大6的军事情报,为将来的行动提供便利,此外,萧智还要求高海涛派出专人,密切注意清廷统治集团的人员变动,有机会的话可以收买,拉拢一些人,但是要注意保密工作,再没有把握之前,千万不要偷漏任何信息。至于清廷现在编练的新军,也可以在其中安插安南的人,这可以为将来的行动提供不少的便利,对于萧智的要求,高海涛表示情报总局早已经开始了这些行动,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萧智听后表示满意。打走了高海涛之后,萧智又赶到了民政总署的办公地,找到了李思念,向他详细询问了安南省的经济情况以及战争爆后可能对安南省经济产生的影响,萧智还询问了战争如果爆,安南省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经费,能不能满足所需的物资需求?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萧智放下了心。现在萧智还需要做一件事情:造势。萧智需要在安南省营造出一种气氛,一种有利于北伐的社会气氛和氛围,说白了就是萧智需要一种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北伐的社会舆论导向,这个时候《中国时报》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连续地长时间地报道本土百姓的悲惨生活,使得安南省的百姓对本土民众的不幸充满了同情,百姓对清廷的不满情绪开始逐渐的增加,同时,各地开始出现了《说岳传》,《大明英烈传》等朝廷命令禁止的书刊,满汉有别的言论也在百姓中悄悄的流传开了,社会上针对满族统治者不满的言论也是时有出现,《中国时报》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刊出现在朝廷的现象等新闻,并且针对朝廷本身具有的各种不好的问题都开始被刊登,人民的不满情绪越的高涨了,所有这些舆论都开始变得对北伐有利起来,但是,在萧智看来这还不够,萧智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可以让他光明正大北伐的借口,哪怕这个借口很虚伪也行,只要它可以使萧智等人的计划得以实施就可以了,萧智现在在等,等着这些不利于朝廷的言论传到朝廷的耳朵里,相信以朝廷里来的作风,是不会置这些言论于不顾的,必定会严查,要严查就必然会对安南省有所动作,只要朝廷对安南省有所动作,相信借口就不难找了,只要有了借口,安南省动手的时候就到了,估计朝廷到时候肯定会大吃一惊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切的事情都是萧智早有预谋的,不过就算他们知道也没有用了,也许那个时候安南省的军队早已经占据了整个江南地区了,和朝廷隔江对峙了。

    就在安南省的新闻界在对百姓宣传清廷的各种不利言论时,萧智却觉得在明年,很有必要对现在的安南省作一次巡视,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检查各地的备战情况,加快物资储备度,以详细掌握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将来的北伐做好物资基础的准备。二是去见见各地的领导,事先给他们通通气,让他们在心里做好准备,以免倒时候人心慌乱。三是看看现在各地的生产情况,看看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以便以后研究改进,以使安南省的经济在北伐时收到最小的冲击。经过和其他人商议,萧智巡视的日期被定在了1895年的2月初至3月中旬这段时间里,萧智将乘坐火车巡视整个安南省,最后一站是乘轮船去琼州府巡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