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门庶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坟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崔正均正喝着茶,听到沈氏问起,也站起身来,神情有几分自豪的道:“是我去世姑母的手笔。”     “好字。”沈氏真心夸着,细看时却留心到下面的落款,崔玉莹。     沈氏顿时一愣,她虽然自幼跟着父亲识字念书,但十来岁时,父亲还特意请了崔先生过来教导她。主要是当时京中未出阁的女儿几乎都受过崔先生的教导,当时沈父满心想着如何给她嫁个好人家,也随大溜的把崔先生请来教了她一年。     一同受教的除了沈氏外,还有两个表妹,图方便都在一起念书。沈氏当时年龄还小,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父亲中举带着一家人入京为官,刚刚进入京城社交圈中,对于京中的一切都那么陌生,父母又一直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她自己都不知道将来在哪里。     崔玉莹教的很认真,一年时间里,很深的师生情谊说不上,相处的也算愉快。让沈氏现在想,她跟崔玉莹有些地方很相似,又有根本区别,崔玉莹的终身不嫁在这个时代里太反抗了。而她则是在守着大规则的情况下让自己过的更好。     “大姐认识我姑母?”崔正均疑惑的说着,崔玉莹教的应该都是名门闺秀吧。就他所知的韩家两位姑娘,一位给状元公当了填房,另外一位再嫁嫁到了何家。沈氏要是跟她们有差不多的娘家背景,怎么也不至于到淮阳来经商。     沈氏笑了起来,看向崔正均的神情十分感叹,道:“真是山水有相逢,当年在京城我曾受崔先生教导过一年。”     崔玉均显得更惊讶了,昨天路遇沈氏时他就觉得沈氏气度不凡,但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是京中名门闺秀,就按道理说就是道家中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至于让女儿抛头露面。心里有几分好奇,但这话也不好问,只是道:“那还真是机缘巧合。”     “怎么也没想到还会在这里遇到以前故人。”沈氏说着,又问:“崔先生坟在何处,师生一场,我想到先生坟上看看。”     “就在城外山上。”崔正均说着。     沈氏叹口气,未嫁女不能入祖坟,灵柩也不能运回家乡去,只能在外头葬了。问清楚地方,初三清明她肯定会去上坟。     两人说话间沈强来了,沈强来的时候还满脸不服气,沈氏也没说其他,只把合同拿给沈强看。沈强看完当即不吭声了,他来签不定来,沈氏过来就谈妥了。两人签字画押,本想直接去衙门公证,结果都到中饭时间了,崔正均唤婆子去外头置办了酒菜请沈家姐弟吃饭。     沈氏想着崔正均正守着孝,本想推辞,却又没推过。便又吩咐婆子,不用酒菜只在家中随意收拾素菜就好,这跟守了一,两年后还不同,崔老爷估计才过百天。     四菜一汤端上来,全是素食,更说不上精致,沈氏和沈强却都不挑剔。席间沈氏又把崔正均重新介绍一回,虽然说不上他乡遇故知,但总比路人甲强的多。沈强听得也是一脸惊讶,脱口就问:“崔家在京中虽然说不上高门大户,但也是名门望族,怎么会来到此处?”     沈氏在桌子下面踩了沈强一脚,要是家中过的好谁会背景离乡,崔家在京城名声也许不坏。但看看崔玉莹也能知道,要是崔家够重亲情,崔玉莹守着京中亲兄长,也不至于来淮阳养老。     沈强当即明白自己说错话了,嘿嘿一笑,然后低头吃饭。崔正均却是无所谓笑着道:“父亲乃是家中庶出,书读的也不好,分家之后就拿了银子出来到淮阳过活。”崔老爷临终之时有交待,要是崔正均能够科举扬名以后回京没什么,要是没有,那就一直留在淮阳,抛下京中本家也无所谓。     沈氏笑笑没接这个话题。     饭完沈氏就坐车回去了,沈强和崔正均先去把店铺东西交接了,又到衙门公证,半下午的时候沈强一脸欢喜的拿着合同回来了,虽然开头有点纠结,但合同这么快到手,店铺盘下来了总是好事一件。沈氏看看公章,确定无误了这才小心收好。     为了幸庆年后得的新店,晚饭沈强让婆子加了菜,又要了一壶酒。沈氏心情也不错,跟着喝了一杯,沈强又道:“马上就年下了,要不要把布店的伙计招呼着吃酒?”     沈氏想了想道:“还有两天就过年,年前来不及了,年后再下贴子请吧,还有明天你去伙计里坐坐,把布店的情况细细打听了。”     谈盘店的时候,店里的东西也是一并盘下来的,以库存量来说,应该能撑好一阵子。崔家那些伙计到底能不能用还要再看看,也有必要仔细打听一下。这样给东家拿大,一般都有一个带头的,这种人技术再好都不能留下,杀鸡给猴看,把他先除了,下面的伙计才能好好干活。     “嗯,明日我就提了酒菜去。”沈强说着。     沈强出去了一天,回来的时候该打听的都打听到了,崔家的伙计一共分两班,盘店的事崔正均刚刚传话出去,不过才一天而己就有人闹上门去。崔正均玩的也绝,开始还开门相迎,后来就直接往外赶人了。     说他一个读书人不理会店里的事情,现在店己经里盘掉,他们愿意给新老板服务就继续做工,不愿意的就自谋出路,领头伙计的老婆在崔家门口足足闹了一天,崔正均大门紧闭,根本就不理会。     “姐姐,你说他们会不会来闹我们?”沈强说着,他本想去伙计家打听,结果听到路人说话,就心过去围观,当时怕惹事上身看了一眼就走了。后来他打听完回来,结果还在闹着,整整一天。     沈氏笑着道:“我们每月给许老大十两银子是做什么用的,他要是真敢来也好,省得我还得找借口。”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女人闹男人的手段,伙计跑到东家门口去闹,真是太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到了腊月二十九,再有事沈强也不出门了,雪也是越下越大,门对贴上,把要过来的过年伙计叫上。十来口人,倒也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年。到了初三那天,沈氏吩咐沈强早早备上车,因为要去城外山上,小厮婆子各带了两个,沈强本来都要跟着她去,沈氏却是没让。几个伙计还在家里,沈强都照顾他们。     换了素净衣服,头上只插了几根银钗,上车出门,刚行至城门口,就听车外传来崔正均的声音:“里面坐的可是沈大姐?”     身边婆子忙挑开帘子,沈氏看过去果然是崔正均,一人一马,连个小厮都没带,呃,他就一个书僮没有小厮。沈氏微笑着道:“我本来怕找不到地方,正好遇到崔大爷。”出城就这一条路,崔正均肯定要去扫墓,会遇上并不奇怪。就是崔正均该先扫父母的墓,但以崔家的情况来说,崔正均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