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林氏夫妇议儿女,闺阁女儿思将来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老爷,今儿是怎么了,一回房里脸就拉长了,莫不是今儿宴请的那些官员说了什么不好听的?那些事儿听一会也就完了,可别记在心里,何苦气坏了自己身子。”已是夜晚预备歇息,林夫人换了家常缎子衣裳,把首饰卸下,只带了从不离身的一串菩提佛珠。坐在拔步床上问道。本来外头的事儿如非必要他很少去搭理,林如海也从不把这些事带回家。除非是一等一的大事才会和林夫人商量,也好对外有个一致的说辞,其余的,林夫人不管,林如海也并不会拿这些事让自己夫人烦心。     林如海不自觉道“这般明显,没让玉儿晋贤他们看出来吧。”     林夫人不知其意道,“没有呢,老爷回房才显出不高兴来,再者说了,他们还小懂得什么。”又问,“怎么了,究竟是什么事儿。”     林如海叹道,“说来也没什么,唉,大约是我想多了,唉,说来说去,我们年纪也大了,还有什么,不过就是为了两个儿女操心罢了。”     林夫人听的这话有些不对劲儿,忙问道,“怎么了,莫不是和玉儿晋贤有关系。”     林如海叹道,“算是,也不算是。唉,说来说去,还是朝堂上的那些事儿。这些人也不知从哪听来的。说是我曾在京中做过皇子的侍讲学士,和皇上十分亲近,有帝师之实,便有那一杆子见风使舵的人来向我奉承,这本也没什么,我虽不是什么劳什子帝师,却早得着圣上恩典,圣上幼时也讲过几本书,也算是潜邸旧臣。却不想,有那一等人,假托世交,竟说什么要和咱们家结亲家,已成通家之好。虽说他们没说的太露骨,让我以儿女们年纪尚幼给混过去了,可这才多久呢,混得过初一,还能混得过十五。我就在为这事忧心呢。”     林夫人惊道,“还有这事,玉儿算虚岁也还不到七岁,晋贤就更小了,虽说本朝风俗,一般儿女们定亲都早,可,也没这样早的道理。”又看了看林如海的脸色,才道,“再者说了,咱们才刚来呢。”     林如海冷笑,道,“那里是为了和咱们林家结亲,他们是为了和圣上的重臣结亲呢。我虽不才,这点还是知道的。大约是皇上初初登基,不似先皇待下一味宽松,颇有些雷霆手段。不过一年,已杀了不少奸臣贪宦。让这些人怕了。担心自己官职,乃至性命难保,想赶紧找个靠山罢了。这才如斯紧急,有的脸面都不顾了,只想着到哪去抱大腿,好保住自己,还有什么比和得用的大臣结亲的法子更好,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林夫人沉吟,想起今儿宴会上的事,不少夫人赶着上来奉承,言谈之中便露了结亲的意思。自己虽奇怪,倒也没想那么多,只婉转的拒绝了。回头想问宋夫人,他也支支吾吾,只让自己别应。又不说原由原是有这样一番故事。     便道,“怪道今儿有几位夫人一直与我提起这婚嫁之事,我本来还没想这么多只当他们是开玩笑提起来,又想便是宋家那小女儿比咱们家玉儿还大上一两岁也没说人家呢。更何况咱们家女儿,就没在意那些。却不想是有这等缘故。”     林如海道,“这才第一次见面呢,怕他们也不好直说什么,倒好对付,只是日后。”     林夫人听罢,道,“不说咱们孩子还小,便是孩子大了,也不能让他们和这等人家结亲。晋贤是咱们家唯一的儿子,日后要掌管林家门户,他的媳妇,以后是要做林家主母的,如何能取这种平日便不好,有事便借着儿女亲事找靠山的人家之女。再说玉儿,做女儿家的,嫁进这种人家,且不说夫婿是否得力,若是将来万一娘家式微不如夫家了,又或是帮不着夫家什么忙了,岂不受苦。这事可万万不能应啊。”     林如海点头道,“这是自然,只是想着,以后也不能不见面吧,在扬州也不能紧闭大门拒不见客,只怕他们痴缠。”     林夫人见林如海眉头深锁,一副寝食难安的摸样,知道他心中所想。心里更是焦急,做父亲的尚且如此,更何况她这把两个孩子十月怀胎,有多年养育的母亲。却苦无良策,一时又想,婚嫁之事是决不能将就的,只是他们那一等人,为了保住前途,保住性命,死缠烂打也不定,又不好真的与那些人撕破脸面。一时摸到手上带着的菩提佛珠,心下一动。     便笑道,“到底是老爷,这些宅子里婚嫁的事到底还是我们内宅女人要拿手些。要结一门亲事不容易,可要不结,却不算难。只消找个和尚或道士来为孩子们占一卦,说他们命中不宜早早婚嫁,便是连定亲都不行,鬼神之事谁又说得清,又有哪个敢说不对,只是怕耽误了孩子。”     林如海本还在皱眉,听了这主意便抚掌大笑道,“好主意,夫人当真是聪敏,怪不得叫敏儿呢,这主意再好不过了。反正孩子们还小,再说了,我哪里又会在这当一辈子盐政。离了这里,在给孩子们找好的也不耽误,横竖我还想多留玉儿几年那,晋贤是男孩,更不怕了。”     林夫人笑道,“既如此,那我过几日就带玉儿晋贤去找个寺庙,反正过些日子便是晋贤生日,就说去祈福。然后请位大师说话,多许些香火钱,也算对佛祖尽了心,佛祖看在咱们为了孩子的份上,也不会在意咱们借神佛的名头说话。这般大约也就可以了。”     林如海道,“这也好,话说起来,这几日我也寻了个先生,是原来翰林院致仕的一位老翰林了。记着我以前也与他共事过,学问是极好的。他年纪虽大,如今却还在家教着几个学生,我前几日就去寻他说能不能让晋贤到他家附学,只是说孩子小,不大愿意,好说歹说了一堆话,到底还是没给答复。我也没说给你听,怕万一不行让你失望。今儿设宴,他虽没来,他在这做官的小儿子却来了,说是应了,过几日咱们准备好了就可以去上学。只是,还有个玉儿,一时半会之间到哪去找信得过又愿教女儿家的先生。以往孩子小也就罢了,可这孩子如今是一日大似一日了,也不能随便找个先生来充数。”     林夫人道,“晋贤这事解决了就好,那翰林先生估计原本也不大愿意,也是,到底也少有才不过四岁大的孩子去上学馆的事。再说,人家一个翰林,来给孩子启蒙是有些大材小用了。不过也没法子,谁叫咱们就这一个孩子。自然得尽心些,早早读书懂事也是好的。黛玉么。我听说宋家也给女儿们请了先生,如今只教着他家小女儿。我打听了,据说是隔三天上半日学。我想要不和宋夫人说说,若是便宜,就让玉儿去他们家上学。我看着今儿玉儿和他们家那小女儿形影不离的样子,跟一对小姐妹似的。”     林如海还有些犹疑,“这,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