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拉.慧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8番外十二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瞧他正坐在炕上奋笔疾书认真工作着,晓雪便没有出声打扰他,而是静静地坐到他的身边,从身后环住他,轻轻地将头靠在他的背上,享受这样与他亲昵的感觉。

    其实当晓雪抱住他腰的那刻,胤禛就感觉到了,但是对于这样的亲昵,他心里也是欢喜的,所以什么也没有说,还是继续手上的事情。

    直到将要写的话都写完了,合上折子,胤禛才温柔问道:“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可是宫里的地方都逛腻了?”前些日子她身子痊愈了便和他说要好好视察下宫里各处的情况,为之后的节省开支做些案头工作,胤禛明白她说得不错,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前些日子被他拘着不能出门给闷坏了。遂她这样提议后他也随着她,只嘱咐她不要太累了。这些日子,她不到晚膳时分是不会回来的,是以今日算是回来的早的,故胤禛才有此问。

    晓雪脸颊贴在他的背上,笑着撒娇道:“人家想你了,想早些回来陪你!”

    胤禛听了嘴角不由勾起,但也未说什么,只是又翻开了一本折子,认真看着。

    两人都没有说话,屋子里静悄悄的,除了胤禛书写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的响动。

    直到又批了两本折子,胤禛才觉着背上的分量有点沉,可即使如此他也不愿挪动而是甘愿被她如此依赖着,但觉着屋子里有些静,遂开了口随意地问道:“今儿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晓雪此刻嘴边正泛着愉快满足的笑意,合着眼睛,脑袋则靠在他的背上,神情慵懒,就像只酒足饭饱在冬日晒着太阳的猫咪一般,听了他的问话还是维持着原来的姿势,连眼都未抬,带着半是慵懒半是俏皮的语气回道,“人家怕打扰你用心工作啊……”

    听着她随性而不经意的回答,胤禛嘴角的笑意更浓,于是宠溺地反问道:“既然怕扰了我,那为何还趴在我背上干扰我?”

    晓雪还是闭着眼懒洋洋地答道,“那是因为人家不想妨碍你认真工作,可是又舍不得这和你亲近的感觉嘛!”

    听她说得如此理所当然,胤禛兴味盎然地反问道,“你这么抱着我,你以为我真能一心一意的做事?”

    “原来你的抗干扰的能力这么差!那好吧,我走就是了……”

    晓雪刚睁开眼抬起头作势要离开,环在他腰上的小手便被他握住了,“都有好些日子没在这时候好好陪着我了,你舍得就这么撇下我一个人?”

    晓雪故意嘟起小嘴语带委屈地问道:“现在可是你不让人家走的,可是刚才你还怪人家扰了你了,你到底要人家怎么办才好?”

    “哪里舍得让你离开我!卿岂能不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

    晓雪听他语带调侃,遂又趴回他背上顽皮笑道,“君不曾闻听‘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胤禛听她如此说,不由反驳道:“不求甚解!这话不过是后人无奈退而求其次的感叹,哪里值得说道!若不是因为牛郎织女不能朝朝暮暮,只能道一句情长便好,否则依着牛郎织女两人的心意怎会不想时时刻刻在一块儿,彼此的点点滴滴都不错过?”

    晓雪明白胤禛说得既是牛郎织女,更是他待自己的心意,遂没有与他辩驳,而是轻轻用脸颊蹭着他的背,与他撒娇,无言地诉说着自己心头对他的爱意与依恋。

    胤禛自然也体会得到她每一丝动作所流露的情感,遂未再说什么,只是牢牢握着她的小手,温柔地摩梭着。

    两人只是温馨地靠在一起,不必再做什么,心里已经十分快慰。

    许久后,晓雪才靠在他背上笑着说道:“该用晚膳了,万岁爷您就等用了膳才接着勤勉吧!”

    胤禛握着她的小手宠溺回道:“行,朕听皇后的。此事皇后做主便是。”

    ---------------------------

    两人一块儿用了晚膳,晓雪如从前在雍王府书房的每个夜晚也如病愈后的每个晚上一般坐在胤禛的对面陪着。

    每每此时,晓雪总是悠然自得的很,看得胤禛不由心生羡慕。大多时候她会挑一本闲书看来打发时间,当然偶尔也铺好宣纸会画个画儿,或者练练字,全凭兴致使然。

    胤禛则认真看着手头的折子,偶尔抬头,见她就在身边,就这么一眼,心里便觉得踏实的很。若是她此刻也恰巧抬起头,两人对视一眼,其中的甜蜜快乐自不必说。

    今晚,晓雪选的是看书。她选了一本某人的诗集,看得正起劲。尤其看到某人在诗里所寄托的那种飘逸潇洒忘却凡尘的意境,再看一眼对面的某人如今埋头苦干认真踏实的模样,便更觉好笑。

    其实,依照她看,他对那种自在忘忧的境界的向往是真的,并不是单单伪装给他的父皇看的,而此刻他选择励精图治勤勉不辍的念头更是真的,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对立,这不过是所有人都同时存在于内心的两种向往。就好像人本无善恶之分,天使和魔鬼一直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只是事到临头,是谁更占上风罢了。所谓的好人,并非从无恶念,只是多数时候他心中的天使总是占上风,而所谓的恶人,也并非从无善念,只是多数时候他心里的魔鬼总是占着上风。

    若是这场皇位之争,胤禛赢不了,他未必就不能安心做个富贵闲人。只不过赢了他的政敌未必会给他这个机会。皇位之争,历来就是成王败寇。很多人曾都假设过,若是十四爷或八爷登基,等待胤禛的命运是什么?结论不难得出,恐怕也未必是善终。身在帝王家,不是他们心思太重杀伐太狠,而是身在江湖心不由己身也不由己。

    何况,胤禛向来责任感重,对待这份祖业有一份与生俱来的执着,不管现在的人怎么说怎么想,以后的历史学家都不得不对他的政绩做出中肯的评价——他是一个勤勉可嘉政绩斐然的帝王,他执政的短短十三年,比起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就是这短暂的十三年却给了这个王朝一个有力的治疗,虽然无法根治这个王朝许多天生不足的顽疾,可起码他实行的新政推行的一些措施已经有效地甚至是大大推迟了这个王朝滑向衰亡的时间,为乾隆之后的盛世做了充足的铺垫,就这一点而言他个人已经为这个王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在之后的太多年里,他的狠厉却被人们久久诟病,而他政绩却时常被忽略。

    比起他的父皇康熙和嗣君乾隆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