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拉.慧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0第106章 多事之秋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疏,封疆大吏舞弊居然逍遥法外,国家法度岂不是一纸空文?臣身为抚院,不敢不竭忠以尽言,万岁要三思三思再三思。”奏章写罢,张伯行已老泪纵横,他用颤抖的手将奏折封严,命有司官员以八百里加急驰送京都。

    康熙几乎同时接到了四道有关科场案的奏折,第一道是张鹏翮、赫寿的结案折,请将张伯行革职。第二道是安徽巡抚梁世勋,回复调查证人陈天立死因的结果,折中说江南刑狱官员,上自臬司,下至州县提点刑狱,几乎都是噶礼的亲信,消息封闭甚紧,难以确定究系自杀还是灭口。第三道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密札,报说张鹏翮二人在拜本后已经起身往福建,但扬州民心未定,纷纷议论卖举人的情弊不曾全然明白。第四道就是张伯行措辞激烈的本章。

    四道奏章一对,泾渭已然分明。案情其实并不复杂,却发展到现在这种局面!康熙见到此种情景,心中顿时燃起了一股怒火,他用力压制自己,定下心来思索再三,决定将张鹏翮的奏折留中,另外再派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为钦差,重新审理此案。

    但是,新任钦差穆和伦与张廷枢,到扬州后什么也没干,就一头扎进了案卷堆中。这两个人都是老于事故,八面玲珑的京官,当接到皇上的委派令时,就暗暗叫苦,知道摊上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他们很清楚,这件案子怎么断都会惹来麻烦。如果认真察理实情,不但要得罪督抚,还要得罪两位前任钦差。如果草草了结此案,江南民怨不能平息,皇帝也不会答应。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只有在案卷上下工夫,想法补上原卷的破绽,然后再摆出一副雷厉风行的样子,公开审讯一批人犯,才能维持住原判,实际上也就是保住了前任钦差的面子。

    想好对策,新任钦差穆和伦与张廷枢就开始实施。行辕衙门前一连热闹了十天,一批批人犯,被分别审讯,每天都有审讯告白贴出,钦差审案可谓明察秋毫,执法如山。审案结果,主考左必藩纵容舞弊,被革职查办,副主考赵晋、阅卷官王曰俞、方名受贿出卖功名被判斩立决,程光奎、吴泌、席玕等生员贿买考官,骗取功名,分别拟绞或枷责。总督噶礼与舞弊案无关,但审理不力受到切责,巡抚张伯行无中生有诬劾朝廷重臣,以革职处分。

    穆和伦、张廷枢这一步棋确实走得好!

    严惩了主考官和吴泌等,为江南士子出了一口气,自然平息了一些人心中的愤慨,对噶礼进行切责又堵住了一些人的嘴,这样张伯行革职的处分就不会有更多人反对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张伯行,死也不肯接受这个裁决,又给皇上写了一道奏疏,就是这道奏疏,竟彻底推翻了四位台阁重臣的原议!

    康熙自派出穆和伦、张廷枢后,就密切地注视着江南的动态。偏偏这时自己安插在南京的重要耳目曹寅病故了,所以只好密旨李煦三五天汇报一次消息,李煦遵旨,时时通报。穆和伦的结案折还没送到,李煦已将审理结果报告了。康熙对这个结果仍不满意,不久又接到了张伯行的最后一道奏折,折中言道:“科场舞弊只惩从犯,不惩首恶,难抚江南人心。朝廷王法不治封疆大吏,此风若长,大清朝刑律将名存实亡。伯行革职事小,朝廷安危事大,不得不进最后一言,科场弊端必须究查,噶礼受贿必须严惩,望万岁再派贤臣维护纪纲。”

    读着张伯行的奏折,康熙心里不断揣摸,张伯行敢于否定四位钦差大臣的结论,胆子也实在太大了,没有充分的根据,谅他不敢这样。五十年来,自己处理的政事瀚如烟海,但像张伯行这样敢于直言进谏、强项不阿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莫非其中真有隐情?莫非四位台阁重臣竟真有徇私的劣迹?康熙想来想去,实在找不出理由来为钦差的结论撑腰。看来这个案子还是没搞明白,张伯行要求再派贤臣,我还能派谁去呢?

    第二天早朝,康熙便在朝堂上说出了自己的烦扰。不想大殿之上,众人对于此案所涉及其中的派系斗争都感到担忧,皆无胆去管,竟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主动请命去彻查此案!

    就在皇上感到万分失望的那刻,皇四子胤禛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道:“儿臣愿做钦差,亲往扬州查清该案的始末,为皇父分忧。”

    康熙听完,眉头一舒,眼中不由露出欣慰赞叹之色,接着便道:“皇四子胤禛听旨,朕令你为钦差,授你专断之权。命你务必要查清江南弊案。且要从速办理。即刻启程。”

    “是,儿臣遵旨。”叩首领命的这刹,胤禛心中暗喜:此事他不躲不避,不仅得到皇父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堂堂正正的讨到出京的旨意了!不久,他就可以将那个让他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女子抓会自己的身边了!

    一日的飞马奔驰。直到日落西山,胤禛才和随从们歇下奔走的脚步。

    此刻,外面的奴才正为胤禛打点着住宿事宜,而胤禛则站着客栈的院子里,抬头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嘴角浮起一抹自信无比,志得意满的笑容:慧儿,你等着!爷马上就会逮到你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1』步军统领:

    步军统领衙门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京师卫戎部队。掌京城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禁令、保甲、缉捕、审理案件、监禁人犯、发信号炮等要职。

    九门指的是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统称“内九”“内城”而九门提督权力可不小,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就是掌管内城的负责人。

    『注2』戴名世:

    被御史赵申乔参劾,以“大逆”罪下狱,又两年后被处死,死年六十岁。此案株连数百人,震动儒林。当时政界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如桐城派开山鼻祖方苞、尚书韩、侍郎赵士麟、淮阴道王英谟、庶吉士汪汾等三十二人”都被牵连其中。这就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

    『注3』李煦:

    李煦是康熙的亲信,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李煦的妹夫曹寅任江宁织造二十余年,曹寅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李煦、曹寅,以及杭州织造孙文成三人,都不断向康熙呈递密折,奏报江南地方上的情形。其中极大部分是关于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等。当时没有报纸,康熙主要从这些奏折中得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