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大丫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皓威前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十月的金秋时节,悠然村的村民们都忙碌着各家地里的农活儿,每日里披星戴月的,赶着进行一年之中最后的努力,以期在不久之后的收获时节里,能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韩老爹身为悠然村的一村之长,可说是村子里最忙碌的人。不仅要忙着自家的农活儿,还连着三个晚上,在自家里摆了酒席,请了村子里好几家的老爷们儿喝酒、谈心。     于是,连着三个晚上,那些受村长之邀的老爷们儿,在回到家里后,都气愤羞恼的进行了训妻大战。让那些平日里不务正事儿,只知道走东串西,到处乱嚼舌根的农妇们,管好自己没有上锁的嘴,不要再闲言碎语的破坏悠然村的和谐生活。     这日,晴雯跟着文皓杰进京城里,去给李家茶饭铺子和百味斋送货,顺便与百味斋签下明年全年的供货合同。     自“文家卤味”进了百味斋出售,百味斋的生意可说是又上了一层,陈老板和老板娘陈王氏喜得合不拢嘴。京城里许久的酒楼见状,都纷纷前往李家茶饭铺子,想让李大哥和李大嫂引见,与晴雯商谈合作之事。     在商言商,陈老板自然是不愿意多一位敌手的。故虽然签到十二月末的三个月短期合同,只不过才过了半个月,陈老板还是亲自坐马车去了悠然村。一是与晴雯商谈明年的供货合同一事,还主动提了高价和货量,为的是确保明年的合作。二是想让晴雯不要再与别家酒楼合作,保全自家的生意红红火火的。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晴雯也是知道的。     况且,陈老板是最先赏识她手艺的,又主动提出来把续约的合同由半年改成一年,又主动提高了进货价从一两五文钱改为了与李家茶饭铺子一样的一两六文钱,更是主动的把一个月六百斤的进货量改为了一个月八百斤。     故晴雯也就不再多想其它,与文皓然商议过后,决定按陈老板的意思,除了李家茶饭铺子之外,只与百味斋一家酒楼合作。     晴雯到了百味斋后,就被迎进了百味斋的后院,由小丫头请进了主屋,见到了陈王氏。     陈王氏热情的招呼晴雯在大座榻上坐下,又命丫鬟们摆上香茶、果点,拉着晴雯的手,笑道:“文弟妹可真真是讲情意的,如今只与我们一家酒楼合作,可真是帮着我们家赚了口饭吃。往后文弟妹若有难处,只管来找嫂子,嫂子就是赴汤蹈火,也要帮着文弟妹解决难处。”     晴雯客气的笑道:“陈嫂子快别这么说,当初若不是陈老板和陈嫂子赏识,这‘文家卤味’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在京城里红火起来。我虽然是无知妇人,却也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陈老板和陈嫂子如此赏识我的手艺,我自然不能因利忘义,辜负了陈老板和陈嫂子的赏识之恩。”     二人正亲热的客套着,就见丫鬟进来回道:“太太,老爷派人进来说墨竹书院的招生告示出来了,让太太快些派管事的带着大爷和二爷,去墨竹书院看告示和报名参考。”     陈王氏一听,双眼一亮,喜滋滋的吩咐道:“快,快,快去把这消息告诉他们兄弟,让他们赶紧跟着管事去看告示。你再去嘱咐跟去的管事一声,去之前到前面账房去支些银子,这报名参考可是要交报名银的。墨竹书院这样知名的高等书院,报名的银子定是不会低的,我估摸着怎么也得一二两的银子呢。”     那丫鬟忙干脆的答应一声,出去传陈王氏的话了。     晴雯疑惑的问道:“陈嫂子,这墨竹书院就是京城里最大的那家私家书院吧?听人说每届科举,那书院里都会出许多的进士,如今朝中不少的官员,都是那家书院出来的。”     陈王氏点头笑道:“就是那家书院,因为是京城里最大的私家书院,所以招生是不挑学生出身的,只要能考过招生考试就成。这不,我们家老爷就盼着家里能出个进士,也好光耀光耀门楣。所以盼着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能考进墨竹书院去,好在科举时能考个好成绩。”     晴雯了然的点了点头,还送上了几句吉言,意思是陈家两位公子定能考进书院去念书的。     这科举有出身一说,晴雯是知道的。只是在这个架空红楼的年代,因为今上求才若渴,所以降低了科举的条件。只要是有才之士,又有忠心为国之愿,无论出身如何,只要不是奴籍或是罪身,都可以参考科举。     而墨竹书院的事儿,晴雯先时在荣国府里伏侍贾宝玉时,就常听贾宝玉和贾兰提起。说这家私家书院与别家不同,对学生的管理比官家书院还要严格,考试的试题也要比官家书院难上许多。而且,这家书院里的教书先生也都颇有才情,只为真心教书育才,对名利无心无求。     正巧这阵子,晴雯一直在为文皓威念书一事而发愁。过了年,文皓威就十一岁了,总是窝在村子里的书院,也非长久之计。在她看来,文皓威在学业上颇为用功,很是能吃苦的,若是他真心想要求取功名,还是送他进城里的书院,才是一条光明正路。     只是苦于她对京城书院并不了解,所以一直不知道应送他进哪家书院为好。其次,她也担忧在花了大笔的束脩银钱后,因为书院不靠谱的关系,不能让文皓威学到真才实学,考取不上功名,谋取不了好的前程。     故如今,在陈王氏这里听了墨竹书院招生之事,让晴雯心里一动,方想起这书院的好处来。心里瞬间的千回百转,让她决定回去之后,与文皓然商议一下,看看要不要让文皓威去考墨竹书院。     这心里有了事儿,晴雯就有些坐不住了。签完了合同,又陪着陈王氏说了几句客套话,就以家中尚有事未料理之由,急急的辞了陈王氏。又催着文皓杰快马加鞭,赶着回了悠然村。     回到文家之后,晴雯就进了屋子,开了炕橱,取了嫁妆箱子和文家银钱箱子出来。拿出了两个箱子里的账本,取来了之前新买的算盘,盘腿坐在炕上,静心仔细的在炕桌上算起账来。     此次,晴雯签了明年一整年的合同,供货量共为九千六百斤之多。以最新定的一两六文钱计算,所得供货银钱共为五十七万六千文钱,也就是五百七十六两银子,扣除成本之后,净赚了三百八十四两银子。     之前,百味斋所签的三个月短期合同,以一两五文钱计算,扣除了成本,晴雯共净赚了五万四千文钱,也就是五十四两银子。     再加上前面三个半月以来,在李家茶饭铺子寄卖的一千斤,以一两六文钱计算,扣除掉成本,晴雯共净赚了四万文钱,也就是四十两银子。     这样计算下来,晴雯在“文家卤味”上,已净赚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