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李青林身后没有“尾巴”之后,潘可为将李青林领进了楼上的福字号房。
潘可为叫来那个会日语的年轻人,三个人开始检查小林的物品。
本来像这样的小事是不需要潘可为这种级别的人亲自动手,自从上次野川认错人之后,他心里就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想让李青林继续冒充日本人小林,让他打入日本人内部。但是这个计划的实行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日本人很重要或者能够和特别重要的人接触,只有这样的日本人才是有价值的。
仔细检查完小林的物品,潘可为大为泄气。
小林的物品很简单,也不值钱,除了几件军队发的衣服,一点点积蓄,还有十几本日记本和相册,以及他从小保留下来的一些证件,再加上野川刚刚递给李青林的两个大信封。
两个信封被首先打开。一个装的是小林服役、退役的文件证明,从这些文件得知小林只是个普通士兵,退役前最高军衔只是个上等兵;他虽然是东京人,可他自小就是个孤儿,一九三一年被唯一的叔叔带到东北加入日本开拓团;小林后来入日本中国驻屯军服役,今年正式退役。
第二个信封装的是佐藤机关付给小林的报酬,那是一沓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
小林的日记本和相册是大头,看来他有很好的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从上初中开始一直记到现在。小林不是个文采很好的人,日记被他记成流水账,里面记录的只是一个普通日本人到日本士兵成长的过程。
翻完了所有的东西以后,潘可为确定小林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普通人。这样的人就是回国或者留在中国,也只能做一个最普通的日本人,小林这个身份对于潘可为来说毫无价值。
潘可为极其失望,他不禁破口大骂:“Ma的,这个小日本一无背景,二无能力,怎么就被田中选中了执行任务呢?”
潘可为嘴上大骂小林,心里已经放弃了让李青林冒充他的计划。
李青林在一边听他大骂,还以为潘可为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而生气,要是他知道潘可为动过那样的念头,他今天打死也不会来领小林的物品。
李青林笑着对潘可为道:“你忘了他是有特长的,那就是国语和绘图能力,小林那一口流利的国语就是田中选他的理由。”
潘可为点头道:“对!执行这样的任务有这两条也就够了。”
见带来的那个年轻人还在拿着照相机对着那堆东西拍个不停,他一把夺过来并关了相机镜头,道:“这一堆垃圾有什么好拍的,纯粹就是在浪费胶卷!日本人说咱们国语比咱们还地道,这就是差距!回去以后我给你们找好的日语老师,你们以后说日语要比日本人还要地道!”
见潘可为已经想走的样子,李青林指着那一堆东西问潘可为;“这些东西和钱怎么办?”
潘可为手一挥,道:“这堆破烂你看着办吧。”
小林的物品里有点积蓄,还有佐藤机关刚发给小林一些报酬,但都是“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
一九三二年六月,为了从经济上控制中国东北以及从中国掠夺经济资源,日本在东北成立“满洲中央银行”。仅在一九三二年,伪满洲中央银行就发行3.2亿元纸币,这些纸币简称“中银券”。日本正是利用发行货币从中国东北掠夺了大量物资,从而将战争的费用转嫁到中国人民头上,事实上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
“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在本地等于是一堆废纸,李青林收着也没用,于是拿出来递给潘可为道:“你们有办法花出去,还是你们拿走的好。剩下的东西我收拾一下,等会就将它们带走。”
潘可为想了想,接过那一沓钞票道:“那我就收下了,就当着你花钱买这身行头吧。”
李青林和潘可为开玩笑道:“我今天帮你做事,你不付工钱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要我自己买衣服鞋子,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潘可为也笑道:“你要是再能找到几个日本特务,我给你发奖金。”
又要帮他找特务?这国民党特务的钱是那么好拿的么?
李青林忙摆手道:“找特务是你们的专业!我今后还是老老实实种地赶大车,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去。”
说话间李青林已经把那一堆东西捆扎好,他将那个包裹往肩上一背,然后向潘可为告辞回家。
街上依然很热闹,李青林沿着街道慢慢晃悠。有个店铺的门口摆着一台收音机,此时电台正在播送新闻,店铺为了招揽顾客将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
今天新闻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党立法院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现在电台正在加紧向全国宣传;二是流窜陕北的“**”在英勇的**打击下,又向西“回窜”了。
这部所谓《宪法草案》是国民党中央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开始筹备宪政活动的结果,因为是在一九三六年五月五日正式公布,又被简称为“五五宪草”。这“五五宪草”虽然从文字和形式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其实还是强化党国一体,维护个人独裁,这理所当然会遭到人民反对。由于抗战的全面爆发和随后的内战原因,这部所谓“五五宪草”胎死腹中,直到国民党逃离大陆都未能成为正式生效的宪法文件。
李青林特别注意的是那“回窜”的新闻。从新闻中分析得知,东征进入山西的红军屡战屡胜,蒋介石急调陈诚指挥中央军沿正太路、同蒲路进入山西,中央军和晋绥军即将对东征的红军形成合围之势。为避免大规模内战爆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蓄革命力量,五月一日至五日,东征红军主力和总部人员西渡黄河,全部撤回陕北。
李青林总算得到了红军的消息,历史的车轮仍然沿着既定的道路在前进。
夕阳西下时,戴礼帽、穿长衫、戴墨镜的李青林迎着满天的晚霞,背着包袱回到了小李村。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