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铺子前身是一个土地庙,不知何时拆除。之后建的大队部。坐落在村中央,北面一排低矮的土坯房,前面是一个广场,大约能容纳五、六百人开会,左侧是饲养处,瘸老李负责看守生产队的牲畜,饲养处的北面有一排猪圈,独眼冯专职养猪。大队门口一棵不知几百年的歪脖树稳稳地站在那里,那似乎就是大队的标志,歪脖树上挂着一口锈迹斑斑的大钟,据说抗日战争中那口大钟也发挥过作用,它可以说是全村的灵魂。生产队长都是第一个来到大队,铛铛铛敲几下大钟,那是集合信号,社员们陆陆续续赶到,最后来的肯定挨几句训斥,然后队长分派活计,来回串着监工,不好好干活的是要被扣公分的,头下班再集合清点人数 ,由队长记上公分。
红霞渐渐染红了东方,鸟的叫声清脆动人,大地一片绿色,仿佛在深深地呼吸。向命运屈服或许是眼下最好的选择,钱忠山早早的起了床,叫醒了还在熟睡的大女儿小丽、二女儿小兰,妻子已经做好了饭,玉米饼子,黍米粥,还有几块白薯,咸菜切了一盘。爷仨儿吃完饭 ,小丽和小兰背起书包上学走了,生产队的钟声已经响起,钱忠山使劲亲了一口儿子,披上衣服往外走,妻子追上去拿笤帚扫了扫丈夫背上的尘土,刚想嘱咐几句,钱忠山已经走出去了很远。来到生产队,队长分配了活计,钱忠山等十几个人被派到村南那片地里去除草,之后各自拿着锄头去干活。
生产队的劳动使钱忠山渐渐淡忘了曾经的伤痛,他慢慢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活的担子再重,也要撑下去,老百姓不都是这样吗?
那个年代,粮食奇缺,解决吃的问题可是件大事。钱忠山家人口多,劳力少,一家五口靠钱忠山一个人的公分来养活显然不现实。家骆还小,媳妇脱不出身去生产队干活,只能忙活点家里的活,钱忠山为了多挣点公分,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晚上还要去队里编簸箕。只要肯付辛苦,编簸箕的手艺很快就学会了。由于是技术加体力活,并且为队里创收,编簸箕的公分是生产队其他人的两倍,前提是编的质量和个数要达到队里的要求。别人编两个小时就回去了,钱忠山每天都编到晚上十二点才回家,虽然累了点,但相当于一个人挣三个人的公分,钱忠山能坚持下去。媳妇晚上也不闲着,丈夫头一天编好的簸箕,拿回家,媳妇把事先破好的竹片用铁丝穿在簸箕的上沿,既美观,又不扎手,一件成品才算交差。两口子没日没夜的干,可是日子只能勉强维持着。
信用社的人经常来家里催还贷款,有一次一个姓王的主任亲自来催,看到钱忠山家连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叹了口气,带着人走了,此后三年信用社都没来过人,直到后来钱忠山平反才还清了贷款。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这是我的处女作,有了您的参与我才会有激情、有动力,创作和写作很辛苦的,我的作品如果打动你,就请无私的支持我吧!我在这里谢过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