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城的黎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论君王与百姓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后皇太极说:“京畿重地,治安尤其重要,要是京城治安不好,地方治安岂不效仿?有恶不惩,姑息养奸,日后必成大患!吏治就当如此!”接着皇太极又说道

    “记得先皇初定之时,一日正在睡觉,忽觉大门外有异常声响,他警觉地翻身爬起,先皇看到一人已接近正房,他一跃而起,用刀背将来者击翻在地。闻声赶来的侍卫洛汉将贼人捆缚,故意问来人:“你是不是来偷牛?”那人顺口回答说是来偷牛。洛汉急得嚷道:“这是假话,你是来谋害我主的。今天定要杀你,看以后谁敢再来。”先皇挥手拦住洛汉等人,将那人放走了。事后,向侍卫和家人解释说:“我们杀那人倒容易,可那样做他的主人一定以此为由前来争斗。我们现在人少力单,武器也不足,若是敌不住他们又被抢去粮食,大家没了吃的还不离散吗?另外,别的部族若闻知此事,也会趁我们内乱而来抢掠。所以明智之举是放掉他,以图将来的大事。”由此可见当时局面的混乱,以及先皇的精明睿智和宏图远略。而现在大清已然建立,时局不同,如若先皇现在还在,遇到刚才情景必定和朕一样都会这样处断的!“

    众人都点头赞同。“皇上英明!”豪格上前进言。

    正行走间,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古琴之声。皇太极曾有辛听闻此曲,便寻着琴声而去。正寻着只听一音滑落。皇太极便笑着对身旁的人说到“朕记得《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正说着这当口,琴声所在之处随传来一阵喧哗之声。

    “好!!好!!”街道旁一小酒馆二楼传来了一阵的喝彩。只见一青年才俊,在一面墙上做诗,起笔如有神,下笔则生花。

    皇太极听闻,便携众人一同上楼观看。

    待诗句落成,众人便围拢上来,纷纷啧奇!

    “王兄,飘若浮云,娇若惊龙,颇有劲道,可比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之行书也!”

    众人也是一片赞叹!

    侍卫已先到二楼为皇太极和豪格他们寻好一桌,待皇太极上楼时,早已安排妥当。皇太极此时也悄悄地坐到这群秀才的邻座,并示意手下勿动声色。

    “我倒想听听看他们有何高论!”皇太极道。

    只见王秀才站立举杯说到:“时人都道王羲之与其友人兰亭聚会,曲水流觞,修袚褉之礼。今日你我四人兄弟,觥筹交错,饮酒赋诗,盛丝竹之乐!以文会友,我们各自赋诗一首,衔先贤古人之诗句,但诗中须带“春”字。尚诺有人漏掉此字,则当受罚。“

    苏秀才对诗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哈哈哈,苏秀才,看我接的,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俊朗公子对曰。

    “我来接秦兄的,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伙计,上茶,”豪格招手,那店小二便提了一壶水上楼:“来了,给客官涨水!”

    皇上问那伙计:“这位小倌,你可知那几位做诗之人?”

    店小二一边倒水一边念道:“刚答诗的这位是李员外的公子。这四位公子都是秀才,经常来这茶楼聚会,也吸引周围的文人墨刻来,长处这茶楼多少咱也能韬光养晦点。当今皇上圣明,开了科举,让黎民百姓得有仕途。这才有今日之聚会,天下文章不可无啊。”

    王秀才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这位秀才言辞间彼见有忧伤之色。

    皇太极见这位秀才说的时候有点悲伤,便走上前去问:“秀才为何如此悲伤?”

    那王秀才回复:“怎能不悲伤,天下读书人都以出仕为己任。只求能谋个一官半职,许能为天下苍生谋福。我等自比徐庶,陈宫,田丰之辈,似明珠未遇伯乐。可惜我等虽有为国出力之心,但科举考试亦有舞弊,都推举亲信之人,我等却遭排斥在外,纵有才华却无施展之处。岂能不忧?”

    这秀才能出口成章,我便试他一试。“我给你出一题目看你如何作答,论君王与百姓书!”

    话音刚落,那秀才便脱口而出,娓娓道来:

    “论君王与百姓书

    夫君王者,百姓之君王,

    百姓者,天下之百姓也。

    自古未闻君王能得天下而未能得百姓者。

    譬之山岳,君王为巅,

    而百姓为嶴,譬之江河,君王为流,而百姓为源也。

    故百姓为一国之根本,君王如花树之茂实,源不深不可望流之远,嶴不固难以求山之峻!”。

    “好!!”这秀才之言正中了皇太极的下怀。我大清就需要这样的才俊!此后皇太极命令严查科举监考官员,整顿科举舞弊。并让太监次日到各位秀才家中传达圣旨,王秀才为内秘书院学士,以后为皇上进言。其他三位秀才则分别进入了内国史院、内弘文院晋升为学士,有的负责编考历史,有的起草敕谕及注释古今政事得失。

    崇德以后内三院的大学士、学士们对皇太极的决策有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大清的基业奠定了基础。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为写这个作品 我查阅了大量的大清历史资料。比如皇后佩带的东珠耳环都是很有讲究的。呵呵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