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家做的点心,不成敬意,还请丁婆婆笑纳。”
丁娘子身侧的大丫鬟上前接过攒盒。
丁娘子向亦珍招手,“余家小娘子,上前来。”
亦珍走到丁娘子跟前,丁娘子拉了亦珍的手,然后向大丫鬟与婆子点点头,屋里伺候的丫鬟婆子便悉数退下,招娣也被带出了花厅,只余她二
厅中。
丁娘子笑容慈霭,眼里流露出看遍
世沧桑后的淡定包容,“老身原想着多给小娘子几天,容小娘子深思熟虑以后,再登门听取小娘子的答复,不过小娘子今日既然来了,想必已经有了答案了罢?”
亦珍轻轻放开丁娘子的手,站正身体,深深敛衽。
“亦珍多些丁娘子厚爱,只是恕亦珍不能接受您的一番好意,还请您原谅则个。”
丁娘子连忙伸出双手,扶着亦珍的双臂,将她带到自己身边。丁娘子脸上非但没有一点不快,甚至还带着和煦的微笑。
“不知小娘今后有什么打算?”
亦珍想起自己也问过招娣同样的问题。
“实不相瞒,小女的母亲如今身体欠佳,盖因早年操劳过甚之故。小女想多陪
母亲身边几年。小女亦无甚远大理想,不过是想凭着自母亲处习得的一点易牙之艺,开间小小的食肆,赚两个辛苦钱,供一家
衣食无忧罢了。”
丁娘子轻叹着拍拍亦珍的手背,“老身便说
是个好孩子。”
丁娘子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容貌尚算出众,又能织得一手好布,慕名而来上门提亲的
,简直踏破丁家的门槛。当时自己若是依了父母只命,媒妁之言,想来凭着一手织布的绝技,嫁
之后,日子也能过得极好。可是,那又怎会是她想要的生活?
不懂得她的辛苦的
,只会拿着她日夜辛苦赚来的银钱去肆意挥霍罢了。所以她当年离经叛道地提出一个要求:前来求娶她的男子,若谁能
一炷香的时间内学会织布,她便答应这门亲事。
要求一出,顿时令许多慕名而来的男子望而却步。
于他们而言,坐
机杼前,素手纤纤,盈盈起落间,洁白棉絮似雪纷扬,柔软梭布如水缠.绵,看起来何其赏心悦目,然则教他们亲身一试,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的。
只有丁郎——丁娘子忆起已经辞世的相公——不但才貌双全,而且心地善良,并不低看她一等。见她提出这样的要求,并未似其他
般退缩,反而微笑着对她谦和道:还请丁娘子不吝赐教。
她当时一见,心中已暗暗欢喜。丁郎又绝顶聪明,果然一炷香内便学会了织布技艺,虽则并不熟练,却好过那些望而却步的求娶者无数。
她与丁郎就此订下鸳盟,成亲之后,妇唱夫随,携手同织,亦可算是一段佳话。
如今看见余家小娘子,她仿佛又看见当初的自己。
“余家小娘子可想好了?”丁娘子最后问亦珍。
亦珍郑重点头。
这个念头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