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中兴,一派盛世景象。明朝,正礼仪于炎黄,存衣冠于汉唐,化天工于造物,开海波于万疆。
明朝晚期,居住在关外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不久,驱逐李自成,进入北京,建立了清朝,当时明朝旧臣郑成功南撤到台湾岛,并驱逐了那里的荷兰殖民者,后来被清朝军队攻下。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攻打并占领许多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停战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由于取消了丁税(人头税),导致人口增加,到19世纪已达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沿海打开了清朝的大门,继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西方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平解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就有汉、蒙古、满、藏、羌、彝等各族军民奔赴前线,共同战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大沽炮台的满、汉守军和蒙古族骑兵,迎头痛击英法联军。西藏军
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人物
民在隆吐山战役和江孜战役中,先后给英国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在中法战争中,壮、彝等族人民坚决反击法国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东北地区的满、汉、达斡尔、鄂温克等族人民,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柯尔克孜、回等族人民,先后同沙俄等入侵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新疆各族同胞的大力支援下,左宗棠率领的清军迅速击溃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的侵略,收复了新疆。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中国国号。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外交原则: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