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top:3px;" src="/book2/showimg?5Zyom.jjwxc.comd187f090af">可怜。但愿悲剧不再!
这一丝悲哀没有逃过康熙的眼睛。他浑身一震。神色复杂地开口:“老四,论
天资并非最佳,从小还有个喜怒无常的毛病。只是那些天资过
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反倒是
,比所有
都聪明些,眼神也好些。”聪明却未必是好事。
胤禛心猛地停跳了半拍,觉得周围刺骨的寒意渐渐渗到了骨头里。康熙这是何意?低头恭谨道:“儿臣这些年虚度光阴毫无长进,皇父此语儿臣实不敢当。若说有什么比之别
强些的地方,大约也就是这颗赤胆忠心了。至于眼神,儿臣没什么大智慧,只笃信一句旁观者清罢了。”
“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康熙重复了几遍。“跳出三界外,不
五行中。多少
求之不得的境界,怎地不是大智慧?”
“儿臣虽读了几卷经书,不曾领悟其中三昧,自不必说出到神入化之境了。亦是俗
一个。不过听从本心而已。”
康熙收回了打量他的目光,沉声道:“朕曾对胤礽说过,‘虽有魇惑,到底是
心智不坚之过,不然为何历朝都有此事,偏
把持不住言行无状?’。老四,愿
牢记今日之言,勿忘前车之鉴。”
胤禛深深埋下头。“是。儿臣谨遵皇父之命。”
康熙点点头,忽的一笑:“今日不谈国事,只饮酒作乐,不必拘谨。来,老四,与朕共饮一杯。”
这口气,谁是这里的主
啊!胤禛连忙跟着坐下,命侍女斟酒。
康熙似乎并未受刚才一番对话影响,兴致勃勃,吟诗作对。可苦了胤禛。康熙喝酒,他自要相陪;康熙吟诗,他除了陪着作诗还要搜肠刮肚地赞美;康熙累了,他陪
旁边还要讲笑话趣事奉承。
胤禛放下杯子:“皇父,儿臣两个不肖之子,到现
还未得见圣颜,不知皇父可否允他们前来拜见?”历史上康熙见到弘历十分喜爱,后来将他带回宫中教养。算算时候也差不多了。乾隆虽然晚年荒唐了些,单论政事,也是治国有方,这与康熙亲自抚育培养脱不开干系。而且胤禛还有一重心思。康熙晚年将弘历与胤礽之子弘皙一同带
身边,后来胤礽二次被废,弘皙用超出规制的衣饰还惹出一场风波,若是弘历早加提醒,胤礽后来处境亦会好些。
康熙痛快应允:“有何不可。”
胤禛眼睛一亮:“蔡英,去把弘时弘历叫来。”弘时、弘历,快点出来接客了~
“弘时、弘历拜见皇祖父。”
康熙看看面前两个少年,一个不过十五六岁,一个方才十二三岁,眉眼和胤禛颇有几分相似。眼神柔和起来。“平身。”
“谢皇祖父。”
康熙转头对胤禛叹道:“朕虽富有四海,却连见孙儿一面都不可得,倒不如京中富户了。”
弘历上前一步,嗓音清亮,朗声道:“孙儿虽不曾得见天颜,一言一行,无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