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的汪直应该是真的很厉害,在他的查证下,一堆证据被摆上皇帝的桌面,虽然没有明白的人赃并获,但是证人证词是不缺的,后宫与外勾连,买来毒药暗害皇子,这其中不外是妃子争宠和嫉恨的心理,然而结果却是一片血雨腥风。
皇帝后宫的人本来就不多,加上废后吴氏和现在的皇后王氏,再有万贵妃,也不过十四人,这其中,现任皇后王氏早就看明白了万贵妃得宠,是从来不敢步废后后尘的,不敢对万贵妃怎样,再除过万贵妃,剩下的那十二个连同废后吴氏在,竟是人人不安分。
其中下毒手的是唐氏韩氏和张氏,吴氏也在其中掺了一手,不然凭那三个的人脉是怎么也不能在万贵妃宫中安插人手的,再有其他的妃子,虽没有直接参与,却也间接开了方便之门,不然的话,万贵妃安排的照顾大皇子的人手也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过去的。
看着摆在桌案上的一系列证据,皇帝怒发冲冠:“真,真是,真是,岂,岂有此理!”
直面皇帝怒气的汪直不动声色,那上面有些证据并不假,但是未必与此事有关,不过是他向万贵妃示好,帮其铲除异己而已。
书房中的事情并不会外传,但万贵妃还是很快知道了汪直的“贡献”,三个妃子被贬斥冷宫,废后吴氏暴病而亡,这个结果实在令人满意,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够顺便把其他的妃子都给清理掉。
至此之后的三个月,并未再见到一点儿毒物的朱泽欣很是诧异了一下,行动力还不错嘛!
安全问题不用多操心之后,练功也一并有了时间,有着良好作息的朱泽欣在乳母熟悉了自己的习惯之后便能够放心练功了。同样需要休息的乳母自然不会无故在晚间睡觉的时候频繁起夜查看皇子睡得可安好,这也是朱泽欣有意养成其惰性的好处,晚间练功的时候不会有人打搅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大约是第一世就学武功的缘故,对武功,朱泽欣已经很有依赖性了。武功能够提供给他安全感,尤其在他最为年幼无力的婴儿时期,若是没有武功,就好像把他的要害暴露在那看不见的敌人手中,让他整夜整夜不能够安睡。
之前的各种毒物侵扰使得朱泽欣从来不能够放心睡眠,真正做到了睡觉的时候也要睁一只眼,而他这样耗损精力显然于身体不利,太医院早就给他下了诊断,皇长子气弱多病精力不振。
精力不振自然是睡眠不好的缘故,多病则是因为他装中毒装得多了,气弱嘛,很好理解,为了少吸入一些有毒气体,憋气还要哭泣是一件很耗费体力的事情,于是在终于解决之后难免有急促喘气或者大喘气现象,而这被太医认为是气弱的表现。
即便万贵妃如今已经铲除了一些祸端,但皇长子身体不好的传言还是流传了出去,这让万贵妃恼怒非常,却也无从弥补,毕竟传言这种东西,你越是想要澄清,它就越是无法澄清。
“真是岂有此理,别让我发现是哪个嘴碎的乱说!”皇帝不在的时候,万贵妃发脾气总是毫无顾忌,她生气的样子虽然也有着一种勃然焕发的美,但对婴儿来说,这么大的分贝太影响休息了。
因为夜晚练功,白天补眠的婴儿哇哇哭起来,任性的哭声直到母妃放低了声音柔声哄了好一会儿才有些降低。
当周围回复安静,扁扁嘴的小婴儿闭上眼睛入睡,那微微皱着小眉头的样子别提多么可爱了,让万贵妃看柔了心肠,“娘的宝贝,娘定然要让你好好长大,这个天下,都是属于你的!”
还未找到周公所在的朱泽欣听了这样一句话,很是满意地勾了勾唇角,不错,这个母妃挺有理想的,就应该这样,他们的人生是应该积极向上的!很高兴能够达成共识。
成化四年秋,拖着长尾的扫帚星好几次划过深沉的夜幕,拖曳出不详的轨迹。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上书请求皇帝扩大宠幸范围,以广子嗣。
“混账,不过是看我万家势大,看我这个贵妃不顺眼罢了,真是岂有此理,皇帝的家事岂是他们管得?便是真的有什么不详,说的也是他们这些玩忽职守贪赃枉法的奸臣,哪里关我一介女流之事?皇帝后宫嫔妃哪里少了?我可曾挡过皇帝宠幸他人?那些下不出蛋的母鸡凭什么抱怨不满?”
万贵妃怒气冲冲地在寝宫里发脾气,桌子拍得直响。已经两岁的朱泽欣仰着头看她,手中的九连环其实一点儿吸引力都没有,这种东西,第一次见是有趣,见得多了便也是无趣了,他闭着眼睛都能够拆解一个来回,实在是没有玩耍的必要。
“娘娘勿气,不过是那些人多事罢了,皇上不会听的,娘娘也不要因此跟皇上闹别扭才好。”一旁的大宫女劝慰着。
“是啊,娘娘你看,大皇子都在看您呐!”
“快过来,泽欣可是吓到了?别怕,母妃不是在生泽欣的气。”抱过已经两岁的朱泽欣,摸着他的发顶,万贵妃的目光慈爱,低头轻吻着他的发旋儿,“泽欣别怕,母妃定让那些看不得咱们好的人都不好过!”
从毒物事件上,朱泽欣看到了万贵妃的行动能力,他倒是不甚怀疑这一点,因为年岁还小,对于前朝的事情所闻不多,也未曾从万贵妃的口中知道惹得她生气不已的都是那些人,但这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年,最重要的不是朱泽欣显示了自己的学习天赋得到了皇帝的赞扬,也不是因为口齿伶俐得到了太后和母妃的喜欢,而是他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西厂提督汪直。
这位太监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功绩,朱泽欣其实并不清楚,但他知道能够在自己的记忆中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名字定然不会是普通的,而且,西厂是皇帝的耳目,能够有西厂帮助的话… …
明朝对百官的稽查可谓是达到了最严密,锦衣卫是一层,东厂是一层,再有一层西厂,三层厂卫足以保证百官行止尽在皇帝掌握,可惜,皇帝并没有充分发挥厂卫的优势,反而捕风捉影连兴大狱,导致百官惶恐,不得人心,最后总会成为宦官干政,祸乱朝纲的局面。
身处在这个环境中的朱泽欣倒是很能够理解为什么总会形成宦官干政的局面。皇帝身边最多的除了宫女就是太监,而宫女身为女子的身份注定了她们绝对不能够参与政事,男尊女卑的观念让皇帝不认为她们是能够办事的人,那么剩下的能够帮皇帝办事,让皇帝最容易指使的便是太监了,这些身残的男人到底还是男的,或者说曾经是男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