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奕涵曾打过几次电话到福利院,都被告知恩宁不在。后来再打,得知恩宁已经去县里念高中了。恩宁没有辍学的消息让他稍感安慰,但转念一想,她本该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发展,不禁一声叹息。重回校园,好像到处都有恩宁的影子。望着新生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听着他们叽叽喳喳的谈笑声,奕涵忽然觉得自己老了。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迎来送往中,他好像仍站在原地,是时光,经过了自己。
恩宁走了,奕涵有些不习惯。当他龙飞凤舞写完板书,转过身来望着下面一双双迷茫的眼神,不由涌起一阵失落。她已经不在这儿了,奕涵提醒着自己。不管以何种方式,总之是结束了,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恩宁只是云竹的替身,我从没在意过她,是这样吗?不是这样吗?可是此刻,为什么我的心会痛,好像是再一次失去了云竹一样?是以前痛的延续,抑或是与从前毫不相干?
一切都结束了,一切又都重新开始了。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挑战。恩宁努力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不要再想以前的事。可是,南屏县高中的学生大都来自县里,他们彼此熟识,甚至就是从前的小学或中学同学。恩宁第一天报道时就发觉了,班里的同学总是各自围成三五个小圈子,自顾说说笑笑,并没有人理会她。恩宁又是个独处惯了的人,不擅长交际,很难融入进去。所以开学好几日了,她也没有个熟识的同学,课间活动时仍然独自一人,远远的望着其他同学玩耍。
这日体育课,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打球,恩宁则独自来到校园的围墙边。过了一会儿,从矮墙围栏的缝隙中忽然探进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末末”,恩宁不由惊呼,忙伸过手去,抚摸着它的头,眼中立刻盛满了泪水。这几日真是苦了末末,它不能进学校,每日就在墙外徘徊,不肯离去。待恩宁午休和晚上放学,它就摇着尾巴等着校门口。一日三餐都是恩宁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它。恩宁自己刚刚有了落脚之所,却无处安顿末末,每次见面她都是泪眼朦胧,深感对它不起。
此时恩宁正感难过,身后却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呀,好可爱的小狗。”恩宁忙擦去泪水,转过身来,见一个梳着马尾辫、脸圆圆的、有些胖乎乎的女孩,正笑眯眯的望着她呢。恍惚间记起她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却并不知其姓名。恩宁也只好报以微笑。那女孩走近些,开口问道:“你怎么不去上体育课啊?”恩宁不好意思的答道:“我谁都不认识。”女孩一笑:“我也谁都不认识。看你总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那我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就不孤单了,好不好?我叫香兰,香气的‘香’,兰花的‘兰’,你呢?”“我叫汪恩宁,感恩的‘恩’,宁静的‘宁’。”两人友好的相视一笑,距离也拉近了。
香兰又问:“你家是哪里的啊?”恩宁说是兴州。“你是从市里来的啊”,香兰一脸羡慕的神情,“我是在乡里念的中学,难怪我们和其他人都不熟悉。那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恩宁笑着点头:“当然愿意啦。”这是开学几天来第一个和她主动说话的人,又是这般质朴和善,恩宁一下子就对她很有好感。香兰也很开心,从乡下考到县里,离开了家人和朋友,县里的人又瞧她不起,一时深感孤单。如今有个城里姑娘愿意和她做朋友,真是件高兴的事。香兰很快打开了话匣子,后来又拉着恩宁去打排球。
恩宁与香兰的寝室在同一层楼。这日周末,香兰兴冲冲的跑来找恩宁,说道:“我今天要回家,恩宁你跟我一块去吧。”恩宁刚和她熟悉没几日,这样去她家里恐有不妥,正想着如何婉拒,香兰又笑吟吟的说道:“我妈和姐姐最是热情好客,你要去了,她们一定很高兴。”然后又拉着恩宁的胳膊道:“快走吧,路上还要两个多钟头呢,我们现在出发正好能赶上吃午饭。”她这样热情相邀,恩宁不忍坏了她的兴致,便和她一道去了。
二人一起来到学校车棚,香兰取出了自行车,问恩宁:“你会不会骑车子?”恩宁以前倒是借福利院阿姨的车子练习过,但从没上过路,且许久没再碰,越发生疏了。她只好摇摇头。香兰笑道:“没关系,我来带你。”恩宁有些担心:“你要骑两个多钟头呢,又带着我会不会太累?”香兰摆摆手:“那算什么。开学时我就骑车子过来的,又省钱又方便。以前我还经常骑车带着姐姐到处去玩呢,一点也不累。”
她们谈笑着已经来到校门口,正准备出发,却看见末末摇着尾巴迎上来。恩宁忙抱起它,轻轻抚摸着,感觉末末好像瘦了不少,不禁有些心酸。“咦,又是这只小狗。恩宁,它是你养的吗,怎么和你这么好?”恩宁说:“它叫末末,已经跟我八年了。”香兰感到很惊奇:“恩宁,你怎么把它带到学校来啦,学校不让养动物,那这些天它住哪啊?你家人呢,怎么不照顾它?”“我没有家,也找不到亲人,我一直住在福利院里。”恩宁的声音很轻。香兰更惊讶了,起先她还羡慕恩宁是城里来的,没料到她的身世竟如此可怜。对比自己,虽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过年时才能回来,但总归是一家人整整齐齐,不知比恩宁幸运多少。她心里不由泛起一阵同情、惋惜,又怕恩宁难过,只得微笑道:“不说这些了,恩宁,你就抱着末末跟我一起回家吧。我家乡虽不富裕,但风景不错,你去了一定会喜欢的。”恩宁感激的点点头,抱了末末坐在车子后座。
宝玉的一篇《芙蓉女儿诔》能如此感人至深、洒泪泣血,皆因他心中想的是“我又不稀罕那功名,又不为世人观阅称赞”。这也是我推崇的写作信条,不追求会如何火,目的只有一个“我为的是我的心”。如果此小文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的快乐和感动,我已知足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