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西宁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9.挫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炎登基半年后,终于答应给王崇文平反,恢复名誉,此时他已病死一个多月了。

    这个时候,仇士良杀了最后两个政敌:枢密使刘弘逸和宰相李钰,在大行皇帝的入葬大典上,仇士良揪住两人的一点小过失,不依不饶,最终逼得刘弘逸自裁,李钰被活埋。

    至此,仇士良的势力已经达到了巅峰,至少在表面上他已经没有了敌手。

    但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他和李炎、杨昊之间的政治联盟也随之宣告解散,而以宜春公主李晴出家为界,两股势力在大明宫重新摆开了战场,开始新一轮的权力角逐。

    起初,仇士良是以答应李晴下嫁为诱饵才说服杨昊答应跟他合作,合作的内容十分广泛何而庞杂,如推立李炎为新君,如答应仇士良和平引退,如推举吴臣上位,如保证新君上位后不翻案不追究。……

    后因张伯中的反叛,杨昊被困醴泉大营,为从长安城中购粮而不得不对仇士良做出一些让步,其中一条,当时看似枝末小节,现在看来却是仇士良精心设计好的一步棋。

    最初杨昊和仇士良达成的协议中,明确规定,仇士良有责任将宜春公主李晴平安无恙地送到杨昊手中。换句话说,在此之前杨昊不需要做任何事,只须养足精神坐等进洞房睡新娘即可。现在仇士良拿住杨昊急于从长安购粮有求于他的时机,将这一协议改为由他出面促成太皇太后郭氏答应将李晴许配给杨昊,至于如何下聘娶亲等杂务他不再过问。

    要娶一位公主进门当然有一堆麻烦事,仇士良甩手不管,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于情于理都能说的过去。

    当然以仇士良的城府和谋定后动的行事作风,杨昊还不至于幼稚到认为他仅仅是出于麻烦才甩手不管的,高手下棋动步必有后招。

    杨昊和仇士良虽然在真正的棋盘上都是臭棋篓子,但他还是相信仇士良在某些场合是颇有名手风范的。

    但当时情势是何等紧迫,若无粮食,几万大军分分秒秒都有崩溃的危险,杨昊即使想到仇士良这看似风轻云淡的一招背后必藏有狠招杀机,也只能解读为这是仇士良留的一个伏笔,或许在某年某月后会发作,但不损及当前。

    于是,他答应了。为的是避免节外生枝。

    现在看来,当时的预感没有错,但,做法却是错的一塌糊涂。

    李晴还掌控在仇士良的手里,被他视为牵制杨昊的唯一砝码。因此即使太皇太后同意,皇帝也下了旨,她的出嫁之路仍然阻碍重重。

    仇士良太需要这个砝码了,他必须得尽可能长地留住这个筹码。

    自开春起,大明宫里刀光剑影,杀的人头滚滚,新君李炎不管不问,远在西北的杨昊也一直在作壁上观,任仇士良杀了李溶,杀了李成美,诛尽杨党,甚至连早已不存在的杨妃,也让他“杀”的灰飞烟灭。

    有人解释杨昊按兵不动的原因是说,仇士良所杀的这些人,也是李炎和他这个新任宝历社大总管想杀的。仇士良杀的高兴,他们看的也起劲。

    刺马营在与阉党的缠斗中已经占尽了上风,昔日的敌人现在是他们的盟友,而曾并肩战斗的弟兄现在则成了不斩尽杀绝誓不罢手的死敌。何况开成、大和两社至始至终也算不得宝历社的盟友。

    还有一个原因,或许也是更加接近真相的原因,那就是李晴还握在仇士良的手里。杨昊投鼠忌器,暂时还不敢有所动作。至于李炎,他暂时还无力与仇士良抗衡。

    人们判断,只要李晴一日还在仇士良手里,雄踞西北的五军大元帅就不会有什么大动作,除非他对那位命运多舛的公主已经失去了信心。实际上这也是仇士良所担心的。为了让李晴既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又不至于让对手觉得图谋无望,而转身离去。

    仇士良还是颇费了一点心思,一面他软硬兼施,说服太皇太后郭氏答应将李晴下嫁西宁郡公为妻,一面又略施小计,钻了一个小空子,在李晴出嫁之路上布设了一些小障碍。

    按照杨昊最初的设想,在王崇文活着时,就设法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不论逼迫王崇文休妻,还是公主休夫,总之在王崇文死前,还李晴以清白之身。

    然后,王崇文的死与活就与自己的这场婚姻无关了。而且杨昊相信,和李晴解除婚姻后,王崇文的身家性命将更加有保障。他甚至还设想到时还王崇文一个清白,让他做个别驾,安安稳稳度过后半生。

    但是,仇士良玩了一个小花招,在王崇文暴死之前,他没有解除李晴与王崇文之间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

    看起来这也没什么,如果李晴能顺利出嫁,离婚手续可以后补嘛,谁让王崇文是阶下囚,老王家又没人了呢?

    仇士良觉得自己再怎么折腾,也没人会(敢)说什么?

    大唐的公主离婚改嫁的比比皆是,夫死再嫁的也数不胜数。

    王崇文是个罪人,虽然新皇帝给他平了反,那也只是个庶人,配得上公主吗?配不上。

    离婚再嫁不是问题,丈夫死了改嫁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凡事得有个度,度怎么掌握,就是行事不要有明显逾礼之处。

    何为礼,礼者理也,天地循环之道也,贵为天子也要讲理尊礼不是?就算心里再不以为然,面子上的功夫总得做做吧。

    我大唐盛世,文化昌明。寡妇并无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的臭规矩,夫死妇改嫁乃是人之常情,百姓之女尚且做得偏皇家女儿就做不得?这个拿不上台面嘛。

    可若是丈夫尸骨未寒就忙着改嫁,这个,就算是贱民百姓亦不屑为之吧。

    想一想你又着什么急呢,怕天下男人死绝了,还是怕天狗吃了日头没明天了?

    你皇家女儿即便不为天下臣民做出榜样,至少也不能拖后腿吧。

    你想硬来,你敢硬来吗?

    君不见,早有几个居心叵测的人祭起了仁孝的大旗,掀起了道德的波涛,挑唆了一群卫道士、古板筋瞪着血红的眼睛,像疯狗一样盯着你,你还敢胡来,?围着你家吠上三天三夜,不吓死你,也困死你。

    现在你总该明白了吧,即便是贵为公主也不能昧于孝义,丈夫尸骨未寒,自己就忙着嫁人,这个说出去,无论如何也是有损皇家威名的,就算新皇帝什么都不在乎,他能答应,可是三宫太后呢,那些食古不化的老臣呢?(呸呸……什么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