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变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

    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但对亚洲和非洲来说,欧洲的影响在倡世纪末时

    仍然很小。在非洲,仅在沿海地区有一些奴隶贸易站,在大陆南端有一个小小的布尔人

    居留地。同样,在印度,欧洲人也被限制在沿海少数几个贸易站,实际上还没有开始影

    响辽阔的内地。在东亚,尽管西方人要求进一步的交往,但还是被严格限制在广东和九

    州。如果18世纪后期欧洲同非洲的关系以及同亚洲的关系由于某种奇迹而突然中断的话,

    那么,三个世纪的相互影响就会没有什么成绩可言。几乎只有几座破坏了的贸易站和教

    堂才会让人想起那些曾越海而来的入侵者。日常生活就会象过去几千年那样以传统的方

    式继续下去。

    到1914年时,这种形势已起了根本的变化。欧洲的影响已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大大增

    强;世界大片大片的地区——美国、拉丁美洲、西伯利亚和英国自治领——都已欧化。

    欧洲人向所有这些地区迁移,不同程度地取代了土著民族。的确,到1914年时,美国和

    拉丁美洲已赢得政治上的独立,英国自治领也已实现自治。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

    这些地区已成为被欧化的地因它们在种族结构、经济关系和文化制度等方面与欧洲有着

    密切的关系。

    1914年时的欧洲霸权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能从欧

    洲所实行的经济控制中觉察出来。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

    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到1914年时,英国在海

    外的投资已达40亿英镑,占其全部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法国的投资达450亿法郎,相

    当于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的投资达220至250亿马克,为其全部财富的十五分之

    一。

    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

    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

    治全球。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

    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

    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这些革命早些时候曾赋予它向全世界扩张并征服巨大

    的殖民帝国的力量、动力和知识。

    里斯—莫格在他那篇被全球中英文媒体广泛转载的文章的开端说,18世纪和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我不知道,在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真正形成之前,是不是也有人作过这类石破天惊的预言,但我的确知道,在所谓的「中国世纪」真正实现之前,里斯—莫格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如此放胆预言的人,而且支持和反对这种预言的争论也是此起彼伏,愈吵愈凶。

    支持和反对这种预言的两大阵营的构成也颇为奇特:支持「中国世纪说」的阵营由两类人组成,一是中国的宣传官员和爱国民众,二是某些西方记者和学者;反对「中国世纪说」的阵营也由两类人组成,一是许多海内外的华裔学者,二是中国某些冷静谨慎的高层官员。

    何家栋在1999年发表于中国《科技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21世纪的中国难以恢复到18世纪时的世界地位。康乾盛世时的中国人口占世纪的三分之一强;GDP占世界总量的三成;典章制度受到欧陆的主要思想家景仰和赞美;在周边几十个中小国家建立了朝贡体系。在21世纪,中国的人口和GDP只能达到世界的五分之一,天下体系也不可能在任何范围内重建。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如说18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另外一位中国学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严家祺则在2000年年底撰文说:「世界史的事实表明,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数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准备,经过21世纪的艰巨努力,也许22世纪是‘中国世纪’,但从20世纪美国与中国、日本、西欧等国的比较来看,21世纪是‘美国世纪’。也许要到21世纪后半期,‘美国主导’才会为‘多极体系’所代替。」

    中国并无称霸的政治意图,文革后的中国政经渐上轨道,从江朱体系到目前的hh团队均频频出国,从欧洲到美国,从东亚到南亚,与各国保持良好的邦交。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