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缓缓进城了,把门的兵士显然对南门的防守不怎么严,毕竟这边的情况已经很安定了。所以,对进进出出的百姓并不盘问。
孙小眉和易想天一样,一直都在东张西望地看着,但耳朵却全在诸葛亮和易想天的对话上,听到诸葛亮说出了历史的娱乐功能,孙小眉接上话了:“诸葛亮祖爷爷,你这提法很新鲜呀,历史居然也可以拿来娱乐呀。”
诸葛亮道:“是呀,我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是略为懂些治国之道,结果先是让明朝的罗贯中把我神话一番,接着又让你们现代人把我搬上荧光屏,用你们现代人的逼真手法把我吹得就更加神乎其神了,其实,我们的生活和你们的生活一样,除了要经常打仗外,别的都是一样的,人嘛,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各人做各人份内的工作。也有忧愁和烦恼,就像易想天刚才问我为什么出力不讨好,不要老命要去打魏国,其实,我早就预测到,我死后,蜀国很快就会被魏国灭掉,我的儿子孙子也会死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因此,才不顾一切想去改变历史的进程,可惜,人的力量终归是渺小的,上天之手已经设定好了的一切,别说我一个诸葛亮就是十个百个千个,也无法改变呀。因此,我只能一而再地写《出师表》,想为身后的蜀国扫清生存的障碍,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呀。”
“哦,原来是这样。我就是说诸葛亮爷爷何等聪明的人,怎么会去做傻事呢,原来是他知道他死之后,那阿斗的江山也就到头了。不过,这刘禅也不是东西,他被魏国俘虏后,居然乐不思蜀了,枉费诸葛亮祖爷爷的一番辅佐和培育之心呀。”
“唉,诸葛亮祖爷爷不是已经说了吗?历史是上天书写的,谁也改变不了的。”孙小眉也感叹道。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虽然古装片看了不少,《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他们更是看了两三遍,但现代人演绎的东西,与真正的三国时的情况可以说完全不沾边的,别的不说,先看这衣服吧,虽然诸葛亮孙思邈他们加易想天和孙小眉都是穿的事先准备好的三国服装,但由于现代人的织布工业高度发达,所以,古装虽然穿在身,而且,在颜色上尽量仿古,但与实际中蜀国人的穿戴比起来,差距也是相当大的,蜀国人大多穿着粗布衣服,一看就是用手工纺出来的,颜色也很单调,满街以灰黑为主,鲜见其它颜色,偶尔有些当官的或骑马或坐轿,但那官服似乎也逃不了灰黑色,只是身上绣一些带点颜色的虎狼之像,但也不鲜艳,不像现代人的戏中,什么颜色都能看到。
诸葛亮说:“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个时候的布和绢全都是老百姓一机一枢织出来的,染房虽有,但由于颜料有限,除了黑灰成本低,容易染外,别的色彩的颜料都是不多的,除了为官员和皇帝精心染饰外,一般的百姓,就都穿得很朴素了,当然也有些人家里比较穷的,就连这样的粗布衣服也没有多的,所以,还有把一些树皮棕叶弄来缝起做衣服的。因此,你们后人想像中的蜀国,和真实的蜀国永远也会有差距的。就像你们现代人到处是高速路一样,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出门大多走的是羊肠小道,比较宽一点被称着官道的路,仍旧是少数,偶尔可以并着跑两三匹马的路就更加少了,尤其是每次离开成都从剑门出蜀去与魏国交战,那山间蜀道,几乎连通过一匹马都会非常困难。你就可以想到我们这个时代打仗的效率会是多么的低劣和缓慢呀。”
牛车已经走在了蜀国都城成都的市井街道上,城里的人自然多了起来,做小生意的,背包挑担的,赶牛车马车的,吆喝叫卖的,卖小吃川菜的,买东卖西、摆摊相面的,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来的职业和手工活儿在街上出现了。估计都是现代人没有见过的已经失传了的。
孙小眉看不懂的,便问诸葛亮,易想天看不懂的也问诸葛亮,就连一些东西唐朝的孙思邈也搞不懂,他也问诸葛亮,诸葛亮都一一作答,俨然成了他们的专职导游。
在解答之余,诸葛亮故地重游,感慨自然是最多的,他说道:“这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仿佛就在昨天一样。唉,与历史与时空比起来,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你们现在看不懂的一切,说明都已经消失在未来了,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有些东西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消亡,有些东西则是用自己的存在来等待更好的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的东西消失,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新事物来产生。就像人一样,每天都有人离去,死亡,每天也有人光临,诞生。随着新人诞生,新的事物也会产生了,随着老人的死去,老的东西,也就逐渐消亡了,就像朝代。秦始皇一死,他的大秦帝国也就跟着完了一样。”
易想天听到这儿赶紧插话道:“别说秦始皇的大秦帝国了,蜀国不也一样吗?诸葛亮祖爷爷一离世,蜀国也很快就亡了。所以说,不光新生的人可以带来的事物,很多老人的离去也能够带来新的事物呀,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诸葛亮祖爷爷,我说得对不对?”
“你的水平相当高了。这再一次说明,你们现代人的智商也在不断进化中,以你现在的阅历和才华,要生在这个时期,一定就是第二个诸葛亮了。”诸葛亮也给易想天戴起了高帽子。
易想天便很受用地说:“谢谢诸葛亮祖爷爷,那我就去蜀国混个一官半职吧。”
“好呀,就看你的造化了。毕竟蜀国人比较粗犷,可不是那么好治理的哟。”诸葛亮说道。
牛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赶牛车的回头回道:“几位客官,前面是十字路口了,不知你们要去哪里呢?”
诸葛亮把头探出牛车棚对车夫说道:“你向左拐吧,估计还有半条街就到丞相府了。”
赶牛车的答应一声,一拉牛鼻子上拴着的绳子,那牛便向左边拐去。整个牛车又吱呀吱呀地滚动起来。
又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前面总算出现了一幢比较高大的房子,上面不再盖茅草,而是盖着青瓦,街道上普通的民房也有盖瓦修楼的,但更多的还是茅草房。
不用说,这儿便是丞相府了,那赶车的显然对这些地方还是比较胆怯,离相府大门至少还有一百米,他便“吁”的一声,勒停了牛车,回头对诸葛亮一行说:“各位客官,小的只能把你们送到这儿了,前面不敢去了,丞相可是大官,小的看着那些个守门的,就两股发颤,不敢过去了。”
诸葛亮笑笑,这是正常的,老百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