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治癌秘方争夺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顺利穿越坐上牛车到成都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的。”诸葛亮道。

    “太好玩了,到时候我们叫那个丞相诸葛亮祖爷爷请我们吃三国时最好吃的东西。”易想天这么一说,诸葛亮笑了笑,道:“没有问题的,虽说那个时候的诸葛亮不是什么贪官,但作为丞相,他位高权重,全国上下,除了皇帝,就数他的工资最高。”

    孙小眉也不怎么怕了,显然,她也被这个轻松的话题提起了兴趣,问道:“那诸葛亮祖爷爷一个月拿多少两银子呢?”

    诸葛亮说:“我每月的工资是一千两银子,外加一百担米,那时候的银子还比较管钱,换算成你们现在的人民币的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一百多元。是不是很多?”

    “哇,岂止是多,而是相当的多,照这个换算,诸葛亮祖爷爷月收入十万元,年收入就是一百二十万元,那一百担米的价值还没有算进去,诸葛亮祖爷爷就是现在的百万富翁呀。难怪你们家里可以养数百的家丁丫环,钱多得没处花吧。”

    诸葛亮笑了笑,说:“我们那是阳光工资,不像你们现在的当官的,明的工资低,但暗里灰色黑色收入不少,说不定你们今天一个县委书记的年收入比我当年做丞相时拿得还要高呀。”

    “嘿嘿,啥事也瞒不了诸葛亮祖爷爷,你才到这个时代来多久呀,就啥都知道了。”易想天说。

    “好了,不扯闲话了,时机已经成熟,你们都盘着腿,闭上眼睛,用深呼吸,我叫你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睁开,谁私自睁开了,掉到其它兵荒马乱的年代,我可就不管了。”

    诸葛亮这么一说,易想天不敢再多言多舌,老老实实地和孙小眉盘好腿闭上了眼睛,孙思邈则一直都没有动,刚才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也没有睁开眼睛,而是静静地听着。

    诸葛亮开始念咒:“嘛哩嘛哩吽,嘛哩嘛哩吽,时间成舟,岁月成牛,舟牛停顿,万物皆由,生生转转,转转流流,山不走,水不走,时空成路任我走。嘛哩嘛哩吽,嘛哩嘛哩吽,起——空——飞——流——”

    这几句咒语,诸葛亮越念越快,直到最后猛地拖长音调。易想天只觉耳边风声呼呼,心里又有些害怕,但他忍住了,没有睁开眼睛,担心落到战火纷飞的时代。

    也不知过了多久,诸葛亮的声音越来越小,似乎整个人已经没有了一样。这个时候易想天想法很多,但他一直在等待,等待诸葛亮叫他们睁开眼睛的时候。

    终于又足足过了一刻钟。诸葛亮的声音又在身边响起:“请大家睁开眼睛。”

    易想天迫不及待,可是他睁开眼睛后,发现自己还是处在峨眉山的金顶之巅,不同的是,他们穿越前是在房子里,而现在却是在野外。

    他看了看四周,发现有些变化,但不是很明显。于是便不解地问:“诸葛亮祖爷爷,你的法术是不是失灵了?我们还是在峨眉山的金顶之上,并没有到三国呀。”

    诸葛亮没有急着解释,而是不慌不忙地从地上站了起来,缓缓地走了两步,其它人也都站了起来,跟在诸葛亮的身后。

    诸葛亮看了看四周,说:“时空变了,但我们的位置却不会改变的,我在成都当丞相的时候,来过峨眉山,本来想在这地方修庙宇的,可是由于战事连连,一直没有拨出经费来,所以,这地方便一直这么荒着。好了,山上没有什么人烟,我们还是赶紧下山吧。”

    易想天看了看峨眉山发现和自己那个时代有些区别,山上的树子还要多些,几乎没有下山的路了。

    一行四人互相搀扶着,花了十多个小时才下了山,一路上再也没有看到一个抬滑竿的人了。诸葛亮说:“三国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别说抬滑竿的,连山民都极其稀少。”

    好不容易下山了,山下的峨眉山市根本没有,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酒馆,说的话,易想天几乎完全听不懂,口音太怪了些。好在他们已经事先预备了三国时期的衣服,所以并没有引起这个时代的人围观和猜疑。

    好在诸葛亮是本朝人,自然难不住他,他也用当时的方言和口音与他们交流起来,诸葛亮的成都话说得很地道,毕竟人家是正宗的成都人嘛。因为身上没有蜀国的货币,所以诸葛亮几乎就是用要饭的口气和人家商量,好在这些村民都很善良,看他们也的确像是外地来的,既然盘缠丢了,就让他们免费吃了一顿。

    易想天自然很好奇,屋子里摆的每一样东西,虽然很粗糙,他依然爱不释手,因为,他心里明白,要是把这个时代的百姓使用的一些东西,包括那茶盅、那盘子甚至那炒菜的铁铲,随便带上几样回到现代社会,那都是货真价实的一级文物和值钱的古董呀。

    诸葛亮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说:“我们只是赶路的,路上的风景再好,你也最好不要动花花心,因为都是徒劳的。”诸葛亮一语双关,易想天不敢胡思乱想了。

    吃过饭,他们虽然没有钱,但还是假充大款雇了一辆牛拉车,“叽叽咕咕”地向蜀国的京城成都进发。

    孙小眉显然对坐牛车很好奇,不时用手去摸摸牛尾巴,易想天则又抱怨开了,说:“老牛拉破车,一百多公里路哩,啥时候能赶到成都呀。”

    孙思邈接上话了,说:“你别小看这牛车了,很多人想坐还没有那个资格和财力哩,你没看到,这路上有很多人,都身背包裹在拼命走路吗?你不信问问他们,是从哪儿开始走的。”

    易想天问了几个人,很遗憾人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都好奇地看着他,人家说什么易想天也不大听得懂,诸葛亮也懒得解释。只好不问了,后来孙小眉又问诸葛亮,诸葛亮才说:“很简单,你看他们身上的衣衫和脚上的鞋子,就大概能推算出他们走了多远了。我刚才看了一下,最远的怕是离家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那脚上的鞋子虽然还比较新,但他肩上却扛着两双已把底磨穿了的鞋,之所以没有扔,怕是回去后,还要叫家里的女人在补上一个鞋底接着穿吧。”

    “到底是诸葛亮祖爷爷,观察生活就是仔细。”易想天又给诸葛亮戴起了高帽子。

    诸葛亮笑了笑。说:“别捧我了,大家先睡一会儿吧,这牛车五天之内能赶到成都就算比较快的了。你们可要有思想准备,路上饿了,我们就去讨些饭,实在讨不到的,我还可以替人算卦,弄些盘缠钱。至于蜀人的话语,你们初来乍到,听不懂也是正常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