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拯救炮灰女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2防盗章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纷自愿来投的行为封王封侯,宠荣备至。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4]

    正式称帝

    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下令改族名为满洲。[7]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农历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战争。是年秋,他命阿济格统兵南侵,掠夺畜十八万。崇德三年,又命多尔衮、岳托率军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崇德五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亲自坐镇指挥。公元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明将洪承畴被俘,祖大寿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关外仅剩宁远一孤城。[4]

    四大贝勒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指令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协助父汗“佐理国政”,并命四大贝勒“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理”。由此,四大贝勒的权势日增,同时也展开了争夺汗位继承权的斗争。[11]

    传国玉玺

    皇太极得到的传国玉玺是和氏璧吗?

    据野史记载,天聪九年九月初六,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率众归附皇太极,并献上历代传国玉玺。为此,皇太极特率众贝勒迎至盛京城外南冈,设香案拜天受之。这块传国玉玺出自汉代,后数传至元代,至元顺帝被明洪武帝所败,弃都城,曾携玉玺逃至沙漠,后死于应昌府,玉玺遂遗失。据传说二百年后,有牧羊一处山冈下放羊,见一头山羊三日不啮草,而不断用蹄子刨一个地方,牧羊很奇怪,就那块地方挖起来,发现了汉代的这块传国玉玺。后被元后裔博硕克图汗所宝藏,察哈尔林丹汗打败了博硕克图汗,传国玉玺再易其主。这块传国玉玺以璠玙为质,雕交龙纽,上有汉篆“制诰之宝”四字,并非是卞和得于荆山下的和氏璧。史上赫赫有名的和氏璧,由楚文王得到后,流传于战国时期的赵国,秦昭王曾允以15城换取此无价之宝,赵国使臣蔺相如凭借大智大勇,终于使之完璧归赵。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命良工将和氏璧琢为玉玺,秦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即寿永昌”由玉工孙寿雕刻于玺上,其形如鱼龙凤鸟。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逼窦太后交出传国玉玺,窦太后怒骂而用玉玺掷之,使和氏璧一角残破,遂用金镶之,由此便有金镶玉一说。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孙坚袁术曹操先后曾拥有此传国玉玺,后归为西晋,再流传于北方十六国至隋唐,公元936年后唐废帝李从珂带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至此失踪,其后世典籍再无记载。[12]

    死因之谜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勤于政务一天的清太宗晚上亥时(21点至23点),清宁宫南炕突然停止了呼吸,有关清代官书上记载“无疾而终”,实际上是因病而死。据史料记载,崇德五年,皇太极“圣躬违和”,崇德五年农历七月到鞍山温泉疗养。崇德六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崇德六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崇德七年,因“圣躬违和”,大清门外大赦犯;崇德八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遂引起诸多猜疑。

    法国学者格奥赛(RenéGrousset)评价皇太极:皇太极是蛮中的一个天才,他把本族民的军事才能,和对文明生活的天生理解相结合起来。[18]

    阎崇年作品描述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