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金鸾所料,来者正是朱棣之子朱高煦。此人一见便知是狂妄之辈,完全一副趾高气扬的派头,全然未将金鸾等人放在眼里,只向朱棣行了个礼,便在旁边坐下了——还是没有正眼看过金鸾等人。
朱棣向金鸾介绍道:“金大侠,这便是我儿高煦。高煦,快见过洛阳金大侠,杨大侠,袁大侠。”
朱高煦这才懒散地将头转过来,一一看了看金鸾三人,胡乱行了礼。
金鸾道:“小王爷气宇不凡,魁伟英武,果然有大将之风啊。”
朱棣道:“高煦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粗懂兵法武艺,便想会会天下武林豪杰,以开眼界。北方武林英雄与高煦多有往来……”
朱棣正说着,那朱高煦却已听得不耐烦,打断道:“父王,别再多言,您请孩儿前来不就是让我会会此人吗?”
说着,那傲慢的眼神便瞟了金鸾一眼。
朱棣道:“不得无礼,你可知此人的来历吗?”
朱高煦道:“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这几年父王广纳四海英雄,可是真英雄没来几个,混吃混喝的倒差点把门槛踩破了。”
朱棣道:“高煦,你越来越放肆了。金鸾金大侠岂是混吃混喝之辈,人家是洛阳祥武镖局的镖头,又是洛阳闻名的大侠,实话跟你说吧,金大侠肯与你比试,那都是看着本王的面子……”
朱高煦把手一摆,再次打断他父王的话,狠狠看了金鸾一眼道:“父王勿再多言,比武便是。”
说完,大踏步地走到殿外开阔处,手下送上一把六合枪,挑衅地看着金鸾。
朱棣道:“金大侠,既然如此,就让本王开开眼界吧。”
金鸾道:“在下路遇强人,随身所带宝刀已被砍成两截——请王爷赐刀。”
朱棣道:“小事一桩。”说完,又吩咐下人去取他的麒麟刀来。
未几,那下人便手捧麒麟刀而来,按照朱棣的命令,交到金鸾手中。金鸾本是爱刀,懂刀之人,拔出麒麟刀的那一刻,他便知道此刀绝非凡品,要是路遇强人时,他带的是这把麒麟刀,是不会被砍成两截的。
朱棣见出金鸾的喜爱之心,便道:“金大侠若能赢了高煦,本王就将此刀送于大侠。”
朱棣早有王霸天下之心,他深知要打下江山,人远远要比物来得重要。他想,若金鸾真能打败朱高煦,且又能归附于他,那么,一把小小的麒麟刀是完全够本的。
朱高煦见其父王将麒麟宝刀送于金鸾,心中不平,正当金鸾想接过此刀时,朱高煦却大喝一声道:“住手。谁让你拿刀了。除非你真能赢我,否则就没资格用此刀。”
朱棣痛斥道:“高煦,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吗?我们堂堂燕王府,就这点气概?”
金鸾道:“王爷不必为难。小王爷言之有理。请给在下一把普通的刀便可。”
朱棣其实也想先看看金鸾是否真有本事,他本来就已经觉得自己冒然送麒麟刀的举动,太过轻率了。现在被朱高煦这么一闹,自己就可以下台了。赶紧叫手下取了一把寻常军士所用的刀交给金鸾。金鸾接过刀,走到朱高煦面前,那朱高煦依然一脸的不屑一顾。金鸾主动抱拳道:“请小王爷出招。”
朱高煦轻蔑道:“刀枪无情,好自为之。”
说完,那六合枪便如一道闪电,直向金鸾刺来。金鸾挥刀相对,那枪头与刀锋两相击撞,火星四射。金鸾的刀法有沈岳乔之勇,有楼雪船之快,刚柔相济,攻守兼备,自成一家。数十回合后,朱高煦便已隐隐感到此人是他平生所遇高手之最强者。而金鸾也对朱高煦的勇猛颇为惊愕。因为从年龄上来讲,金鸾是朱高煦的前辈,金鸾自己觉得他在二十几岁时,肯定不可能是朱高煦的对手的。难怪朱高煦如此自负,而朱棣也对他这个儿子如此自信。
但金鸾心中又十分清楚,他其实早就可以将朱高煦制服了。只不过为了给朱棣和朱高煦留点面子而已。于是便以守为主,待到过了一百回合时,金鸾便变守为攻了。朱高煦突然被金鸾变幻不定的刀法给镇住了,接连踉跄了几下,金鸾看准时机,逼近朱高煦。两人的距离一近,枪的长处便难以发挥,这时,金鸾又连使快刀,势如破竹般突破了朱高煦的防守,把刀架在了朱高煦的脖子上。
殿中传来朱棣及姚广孝的喝彩声。金鸾说了句“得罪了,小王爷”,便提了刀,走近殿中。朱棣叫朱高煦一起进来,可那朱高煦气愤未平,借口军中有事,便扬长而去了。
朱棣拍了拍金鸾的肩膀,道:“金大侠果然有万夫不挡之勇啊。这把麒麟刀正好配金大侠这样的英雄。”
说着,又取过麒麟刀,递给金鸾。倘若朱棣送的是金银财宝,金鸾肯定不会为之所动,但这麒麟刀对他这样一个刀客来讲,实在是太具诱惑了,便欣然接受道:“多谢王爷厚爱。”
朱棣道:“区区麒麟刀,又何必言谢呢。金大侠若是能留在王府,本王的财富和王府的美女,都可与金大侠共享。”
金鸾为人机敏,他当然听出了朱棣话中的弦外之音,但不知作何回答,一时面露难色。姚广孝看出了金鸾的为难,又觉朱棣太过急切,便适时道:“金大侠一路劳顿,又与高煦比武耗力,我已吩咐下人,准备了茶点,金大侠,还有杨大侠,袁大侠,可先吃茶休息。晚上,王府准备了酒宴,再替三位大侠接风。”
金鸾推辞道:“我们三兄弟本是江湖粗人,何劳王爷如此对待啊。更何况王爷诸事繁忙,我们本想这就回去了。”
朱棣道:“金大侠此话可就见外了。金大侠若真当下就回去,那就是不给本王面子。依我看,姚先生的安排最为妥当,金大侠就不必推辞了。”
金鸾回头看看杨再春和袁培罡,杨、袁二人向他点点头,寓意可行。金鸾也就再无可虑,答应下来,随几个下人一同退下了。
金鸾三人一走,朱棣便对姚广孝笑道:“多亏姚先生打圆场。本王求贤若渴,太过急进了。”
姚广孝道:“在下明白王爷的心意。那金鸾也确是英雄豪杰。要成大业,必得招贤纳士,那金鸾既然收了麒麟刀,这好事就成了一半,王爷大可放宽心思,从长计议。”
朱棣道:“姚先生所言极是。对了,周王还有来信,方才也未来得及看,不知所为何事?”
姚广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