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酆都鬼城罗家庄,魔域的杀人恶魔黑白双煞完成了屠杀罗家庄全庄人的任务,按照他们答应庄主罗勇的条件,将少庄主罗天宇用寒切掌和火焰掌打伤,并席卷走了罗家庄的金银财宝,两人这才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而此时,罗家庄仅存的少庄主罗天宇,正在生死线上挣扎,在去阴曹地府的鬼门关边上徘徊。他的身子已经变成了半冰半火的寒暑人。此时,天宇他可以说是生不如死,自己只感觉到半边身子宛如烈火燃烧,另外半边身子却犹如冰寒刺骨。他不知道自己是冷还是热了,就觉得像万箭穿心般难受。
罗天宇虽然也自幼跟随父亲习武,但毕竟父亲的武功不过是看家护院的普通功夫,与世间江湖高手的绝顶武功比起来相距甚远。这寒切掌和火焰掌的功力,别说是天宇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就是一般的江湖武林人士,也根本无力抵抗。
虽然如此,但日常武功的修炼,却使得天宇的身体非常结实,而且,他所掌握的普通运功心法,尽管无法抵抗身子遭受的痛苦,此时也可以让他运功护住心脉,不至于会立刻丧命。
此时,整个罗家庄的庄子里已经是冰火两重天,人和动物的死尸遍地都是,其情景惨不忍睹。
罗天宇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拼尽最后的气力,跌跌撞撞地跑出村庄,只想找一条河,跳进去浸泡一下身子。他想:或许跳到河里清洗一下,说不上能改变全身又冷又热的状况。
离庄子不远处,有一条河,这条河非常的神秘,是从酆都鬼城山顶的一个山洞里流出来的,水流湍急,终年不断。
有人叫它是通仙河,也有人叫它奈河,相信迷信的人传说这条河是从地狱流出来的,里面全是毒虫恶鬼,等着吃在此经过掉入河里的恶人,也有人说,水流里的鬼魂附在过河人的身上,就可以借别人的身体还魂。
因此,周边庄子的人对这条河忌讳颇深,天宇从小到大,他的父亲都一再告诫他远离通仙河,无论如何是绝对不让他踏进河流半步的。
现在,天宇已经管不了许多了,他跌跌撞撞地来到河边,一头扎进了通仙河里。
霎时间,河里腾起一股热气,接着又融化了一股寒气。天宇从里到外感到缓解了寒暑之气,身体一下子感觉好受了许多。
就是这条通仙河,虽然很浅,但却很湍急。天宇跌落在这条河水里,却再也没有力气挣脱河水的冲力,只能被河水冲载着,一刻不停地向远方的山里飘去。
天宇浑身无力,河水让他的伤痛得到了少许的缓解,他感觉到好受一些了,思绪也恢复了。
此时,他真的是欲哭无泪。一夜之间,自己就由一个衣食无忧的少庄主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了。天宇心想,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父亲让自己寻找名师学习武功为他们和全庄报仇雪恨,可是他看到那黑白双煞的武功简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即使自己努力一生,恐怕都不能望其项背,想报这血海深仇谈何容易?哎,既然报仇无望,还不如一死了之了。
天宇无力挣扎,只是在湍急的河水中胡思乱想,直到后来,他迷迷糊糊地搂着一棵河里漂浮的大树,在通仙河中昏昏沉沉地飘荡着,被河水带到了大山深处。
通仙河从酆都的山洞里流出,顺着山脚饶过几个村庄,一直飘向酆都鬼城后面的大山深处。
酆都鬼城的山野间,分布着许多的道观庙宇,大小有几十座之多。
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由于酆都城到处是阳间善男信女们捐资修建的“鬼城”和“阴曹地府”及“十八层地狱”等景观,是人世间迷信的人所描述的死后世界,可是却被道教沿用,并为其道教学说寻找到了合理的根据。
一时间,在东汉时期道教风行一时,特别是东汉的《列仙传》和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所言,在汉代,曾有王方平和阴长生等人,弃官到此修道,最後终得道成仙,升天而去。随着王方平、阴长生二位仙人的名声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来拜访。
此外,传说吕洞宾也曾拜访过王方平和阴长生。因此,后来,“王方平、阴长生”二仙人被讹传为“阴王”,又误作为“阴间之王”,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酆都,进而成为阎罗王所主宰的阴曹地府了。
为此,道教在东汉末年强势远超佛家,成了当朝盛行的教派。前来朝拜的教众日益繁多,从而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致使大小道观香火不断。
在大山深处的通仙河边,有几个小道士正在河边洗米洗菜,由于年纪尚小,他们几个人在河水里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忙做一团。
“快看那,河水里的树上漂过一个人”有个小道士喊道。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个人抱住树木,昏昏沉沉地漂过来。
有个年纪大点的道士说:“干你们的活,管什么闲事。”
就在这时,一个仙风道骨的道长从山上走来,他对众道士说:“你们下去,把河里的人捞上来,看是否还活着。”
年龄大些的道士说:“道长,看来人已经死了,我们就不要管了吧。”
道长说:“一清,休要胡说,即使死了,也是在我们道观前过去的,还是捞上来,抬到后山埋了吧,别让孤魂野鬼在我们门前过无人理睬,留下怨恨。”
一清道士埋怨发现人的那个小道士:“就是你嘴快,你看看,惹来麻烦不是,你下去把他捞上来吧。”
小道士也后悔不已,没有办法,只好跳进河里,把天宇捞上来。
几个人正抬着天宇要往后山去埋,忽然,天宇动了一下,醒过来了,几口河水呛了出来。
“妈呀,诈尸了。”几个道士扔下天宇转身就跑。
道长听说河里的人还活着,亲自走过来一看,见是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生得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从穿着上看就是个大户人家的孩子。
道长伸手一搭左右脉,把他也吓了一大跳。只见这个孩子一只手凉如冰,一只手热如火。
这个道长不是别人,正是当时道教中最著名的隐士“神医圣手”张风山张道长。
张道长深谙医道,在当朝享有“神医圣手”的美誉,他走过无数的名山大川,到处治病救人,流传着许多的救人佳话。好多病入膏肓的病人,经过张道长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