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帝尧访贤
却说那帝尧此时已经年迈,甚觉精力不如从前。虽说水灾接连不断,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灾难,但在朝臣们的同心协力下,灾害已经降到了最低程度,朝中一切事务也很顺当。但在帝位传人这个问题上却使他非常头疼!那帝子丹朱,顽劣好讼,平日只喜欢游戏、玩耍。在外面不与正人君子来往,结交了一帮淫朋损友。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群聚终日,言不及义,打闹戏耍。到了后来,竟聚众淫乐,唱歌跳舞,不分白天黑夜,淫乐无度。帝尧忧勤国事,没有功夫教训他。有时实在看不过眼,便恳恳切切地教导一番。但是,过不了三天,他的那些老毛病又重犯了。帝尧为此不知道训导、责备了多少次,但都无济于事。
有一年,帝尧外出巡守。在巡守返回途中,走到平阳附近,只见汾水之中游着许多华丽的船只。船只之中,笙簧钟鼓,聒耳沸天,热闹非凡。帝尧心里很不高兴:这么多年天灾地难,百姓饥寒交迫,哪一个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铺张聚乐,简直是毫无心肝!立即命令皋陶前去查问。
等了一会儿,皋陶回来奏报:
“是帝子丹朱和一群痞子在那里取乐。”
帝尧听了非常生气,既怒又忧,当下默不作声。
傍晚时分,帝尧命人将丹朱叫来,狠狠地教训了一番。
那帝子垂手低头、局促不安、战战兢兢,站在那里挨训。但他的脸上却毫无愧耻之色。帝尧知道这是老生常谈,起不到多大作用,他是不会改过的。忧闷之至,竟一夜没能入眠。
过了不久,帝尧出去祭祀斋戒。那丹朱趁父亲不在,又偷偷地约了他的那些孤朋狗友出去戏耍。
这一次,他们弄了一条大船,向汾水上游摇去。多日没有玩耍,这些狐朋狗友们异常开心,肆无忌惮!在大船上奏竹、弹丝,乐不可支。
那船游到一处,只见远处湖中有一小岛,鲜花盛开,艳丽多姿。丹朱很想过去观赏一番,便要船夫将船往那边划去。
船夫将船向前摇了一段走不动了,众人站在船头一看,前面滩出的一条土塄,把船当住,划不过去了。丹朱便命船夫下去,用纤绳将船拉过去。船夫道:
“这么大船,如何拖得动!”
丹朱大怒,骂道:
“狗才!竟敢违抗我的命令,是不是想挨揍?”
船夫无奈,只好下去拖船。但那船足有几千斤重,在泥滩上如何能拖得动?丹朱认为他们是在偷懒,抡起巴掌便打在了他们的脸上。打得船夫“妈呀!妈呀!”乱叫。
这个时候,岸上的百姓都来围观,一时间议论纷纷。
出现了这等事情,帝尧祭祀斋戒回来岂能不知?生气之下,又把丹朱叫去训了一顿。虽然是狠狠地教训了一番,但还是安宁不了几天,那个顽劣的丹朱仍然没有悔改,一有机会,便覆辙重蹈。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从此,帝尧对他的这个儿子彻底失去了信心。
帝子如此不肖,帝位传人之事的确成了帝尧的一块很大的心病。他下了决心改变传统的帝位世袭制,决定将帝位传贤不传子。
一日视朝,帝尧对众臣道:
“我已年迈,想把这个帝位传下去,谁可以治理天下?诸位臣工都给我物色一个贤者,我要择贤传位。”
放齐道:“帝子丹朱应该继位。”
帝尧叹口气道:“唉!顽劣不肖之人,天下怎么可以给他?”
驩兜提议:“共工可以继位。”
尧道:“共工巧言善辩,用心邪僻,行似恭敬,却连天都敢欺瞒,此人不可重用。”
因为大家心里一时还没有合适人选,就没有人再提建议了。帝尧环顾四周后说道:
“啊!四方的诸侯首领,我在位几十年,你们都能执行我的命令,就由你们来继帝位吧!”
四位诸侯领袖齐道:
“我们鄙陋的德行,会沾污帝位的。帝还是另择有圣德的人吧!”
“那你们都来举荐吧!不论是显贵,还是百姓,只要能具备圣德,都可以举荐。”帝尧说道。
四方诸侯领袖向帝尧举荐道:
“历山有一耕田的农夫,名叫舜。父亲是个瞽者,心不向善。继母刁恶,言不及义;弟象居傲无礼,顽劣心黑。他却能够和睦孝顺,天下之人共颂之。他为人心善,处事通达,可以继帝位。”
“好吧!我要亲自去看看。果真如此就可以将帝位传给他。”帝尧说道。
过了几日,有了一些闲空,帝尧便要亲自去暗访这个久负盛名的舜。
作出决定以后,帝尧便带上篯铿等人微服轻装,前往历山私访。
帝尧一行晓行夜宿,走了十多天路程,走到了雷首山的尽头。经打听,历山东去不远。一行人等便转弯东行。往东走了大约二十多里路时,便看见前边一片城邑。城邑的四周林茂粮丰,一片繁荣。帝尧惊道:
“如此大灾之年,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地方!那是什么地方?”
篯铿道:“那就是历山。”
帝尧心喜,便催促快步前行。
快到城邑之时,帝尧看见一片田里有一农夫在耕田,便走上前去探问。
近前一看,那牛的屁股后边竟然挂着一个簸箕,帝尧觉得非常奇怪,便站在那里细看起来。只见那耕夫扬鞭赶牛,他的鞭子举得很高,但却不打牛的屁股,而是打在了牛屁股后面的簸箕上。“啪!啪!”之声使那耕牛不停步地努力拉犁。帝尧很感兴趣,便走过去问道:
“你赶牛为何这般?”
“牛费力为我耕田,我怎忍心去鞭打它?只要有了响声,牛就不停步了。咱为的是耕田,而不是为了打牛。”那农夫听到有人问话,扭过头回话道。
农夫的一席话,使帝尧感到非常吃惊!一个耕田农夫,竟有这般厚德!竟有这般境界!不由细细观之。只见那农夫生得龙颜、目衡、方庭、大口,面颔无毛。两只眼睛都是一对重瞳。气宇轩昂,一表非凡。虽受农耕之苦,但气质却是极好的。心里估计,这不就是那个舜吗?于是便问道:
“这里有一个叫舜的人吗?”
“小人便是,有何见教?”舜道。
“我等听说这个舜大孝大德,想拜访拜访他。”为了打听到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