槹一家坐在了山顶上,喘着粗气歇息了一会儿。
歇息了一会儿,眼看天色不早,他们不敢怠慢,便起身沿着山梁往南蹁着走过去,走了不远一段路,拐到了面南的山坡上,眼前一片豁亮:居高临下,四望开阔,往南一看,再往东一看,觉得这个地方很奇异。这哪里是个山顶?山顶之上竟然如此平坦。虽有纵横沟豁,但多是平坦之地,山包的北边有一条河流,汹涌澎湃,流入山海。(今山西芮城县六官村雷首山涧。此河名曰汭水、亦名石门涧。《水经注》:“水所入曰汭,浑流西注入河。河水南迳雷首山西。山临大河,北去蒲阪三十里。“《史记?五帝本纪》:“舜居妫汭,妫汭在河东历山。”《史记?陈涉世家》:“昔舜为庶人,居于妫汭。”《太平寰宇记》卷46:“蒲州,妫、汭水,源出县南三十里雷首山。此二泉南流者曰妫,北流者曰汭,异源同归,浑流西注,而入于河。”《尔雅》:“水北曰汭,亦小水入大水之名,盖两水河流之内也,故从水从内,盖舜所居之地。”《隋志》:“河东县有妫水。《御览》六十四引《地记》云,河东郡首山之东北山中,有二泉水,南流者曰妫水,北流者曰水。今有妫水,北出历山南流,会自东来之汭水,南入于河,盖非《注》所指之水。《注》下称四迳历山,又西入于河,今水则南流入河,其方向异也。此因古妫汭水为涑水所夺,后人遂别指一水以当之,详见后涑水下。”)且林茂草丰。山坡之下不到半里之遥,是一个冒着炊烟的小村落。
“真是个谋生的好地方!”虞槹自言自语了一句。
看见了村子,虞槹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他想,在这个村子里先找个地方住下。
可是,当他走到村口的时候,心里却很为难。住在哪里呢?虞槔心中没数。他们一家刚刚外来,这儿一个人都不认识,进村以后该到哪里落脚?逃难之人,也实在为难。两口子抱着孩子,坐在场里的秸杆垛上发愣。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一家人今晚住到哪呢?虞槹甚感忧愁。他不愿意打扰别人,却想不出好的办法,只好从草垛上拉下一些秸杆,铺在避风的秸垛下边,准备让一家人在野外露宿。
就在虞槹一家窘迫无奈的时候,一个背着柴禾的农人从村后山头上下来了。
背柴农夫走到近前,看见了场里草垛下坐着的这一家三口,知道他们是外地逃难之人,便放下柴捆上前问道:
“你们是一家人吧?从哪里来?到此做甚?”
“小人虞槹,因老家遭了大水,逃难走到这里。觉得这里能住,就想安家于此。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农夫答道。接着介绍道:“我也不是这个村子的老户,这个村子的人都是姚姓,村落扎在山丘之上,是为姚墟。我姓秦名兆,前两年也是从河南边逃难来的,就住在村子西边。”
“哦!那我就在这里落脚安家了,以后还得您多多照应。”虞槹松了一口气说道。
“那没问题。我看得出,你一家三口,今晚还无处可住,看架势是准备在这草垛下过夜吧?”秦兆慷慨允道并反问。
“唉!刚到此地,没有落脚之处,我看这个秸垛避风,就准备铺开秸秆在这儿先凑合一下。”虞槹回答道。
“唉!出门人就是可怜,这里地高,夜间很凉,大人倒无所谓,小孩可就吃不消。若不嫌弃,今晚先到我家暂住一夜吧。”好心的秦兆建议道。
“秦兄好意,虞某感激不尽!不知你的家里能住下我这几口子吗?”虞槹万分感激,稽首称谢道。
“我刚来的时候也没有地方住,到这儿以后,就在村西选了一个地方,掏了两面窑洞。我家人口少,只有我们两口子和一个儿子,一家人住在一面窑里,还有一面窑是放家什的。稍微收拾一下即可住人。如不嫌弃,你们就到我那里暂住几日,先不用露天受冷。”
虞槹心里非常感激,再三称谢。
一阵寒暄之后,虞家三口随秦兆去了他家。
同是外地逃难之人,同病相怜,秦兆对寄居在他家的虞槹一家非常关心,生活上尽心照顾。他还帮虞家选址打窑,一直到虞家住进自家的新居。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
就这样,虞槹一家便在姚墟住了下来。
(今山西芮城风陵渡镇六官村,距西侯度遗址3.5公里。这里是远古人类生存的最佳场所。180万年以前,古猿人类就在这一带打制石器、使用火种、生息繁衍。最早时因村里人都是姚姓,又驻扎在丘陵之上,所以取名叫姚墟。后来因为这里曾经有过和到过六个中国最大的官:虞舜大帝出生和生活在这里,帝尧、大禹帝、光武帝刘秀、清康熙帝、乾隆帝都曾经到过这里,人们就更名为六官村。又因为墟落地势高,视野宽,站在墟落能观看到我国古代的六个国都,即秦都咸阳、唐都西安、舜都蒲阪、魏都芮城、汉都洛阳、宋都卞梁。所以又名六观村 。)
过了数月,握登分娩了,生下了一个男孩。虞槹两口子非常高兴,将秦兆及众邻请来好好地庆贺了一番。
这孩子降生以后,生得非常奇怪,与常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他的一双眼睛的瞳子都是重瞳。二是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三是他的掌心有纹,那手中之纹竟是一个“褒”字。虞槹非常喜欢他,给他取名叫舜,寓意为花卉。以此给他起号叫华。因他排行老二,也叫仲华,亦叫重华(约前2162——约前2073)(《中国古代神化》:舜生长在妫水(现山西永济县南)。《史记》集解:舜,冀州人也。冀州,西河以东,南河以北。)
后人为纪念帝舜,在舜的故居建祠立庙(《隋志》:“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蒲州府志》载:“妫水云舜所都,而上虞之损石为公崭会稽,又有妫水祝阿。故县又有汭水,有娥英之庙。山上有舜祠。”《平阳府志》载:景福寺:在州南二十里六官山。有御书“景福寺”扁额。古有虞帝庙。清同治十二(1873)年设乐善书院,山上古有舜帝祠。《通典。州郡九。河东郡》:妫水,今有舜庙。其庙周宇文护(515-575)所造。《芮城县志》载:“康熙三十六年,在雷首山上修建万代寺,后康熙西巡时更名为景福寺。古有虞帝庙。清同治十二(1873)年设乐善书院,山上古有舜帝祠,薛于瑛在《乐善书院记》中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