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希望之激情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胡瑶婻的父母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四月,毛主席写下这首七律,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那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同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二十三日,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布了国民党蒋家王朝的覆灭。

    第三野战军渡江尖刀团二营营长叫做胡一鸣,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已经是七年的老兵了。他的木帆船走在全军最前面,船上二十名战士是从全团挑选出的神枪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帆船距岸边还有一百五十米左右时,一发炮弹击中了船帆,桅杆倒了下来,船开始在江心打转。

    “砍掉船帆,全体划桨前进。”胡一鸣果断的命令。

    所幸这炮弹只伤了两名战士,余下的十八人用大刀砍掉桅杆,拿出早已备好的船桨拼命的划,船很快靠了岸。

    冲上河滩是一片开阔地。国民党江防部队本来在这里修筑了密密麻麻的碉堡,构筑了立体交叉火力网,但解放军渡江前万炮齐发,炸掉了敌人八成火力点。当胡一鸣冲到开阔地时,稀稀拉拉的几个碉堡还在喷射着火舌。

    胡一鸣快速观察了敌人的碉堡分布,发现只要炸掉左面的一个碉堡,就会出现个大缺口,部队可以从缺口穿插过去,迂回到其它几个碉堡后面,这样敌人的防御就彻底崩溃了。

    “王平上,其它人分为两组,集中打正面两个射击口掩护。”胡一鸣说道。

    叫王平的战士手提爆破筒,利用地形掩护连窜带跳的向前奔去。其他战士用步枪瞄准两个射击口不住的点射,打得射击口火星乱迸,敌人的机枪声变得稀稀落落了。

    胡一鸣见王平距敌人碉堡不过一百米了,心里暗暗为他加油。但这时王平突然扑倒在地,蹬了几下腿就不动了。

    “安旭日,上。”

    另一名战士跃了出去,很快到了王平中弹的地方,拿起掉在地上的爆破筒继续往前冲,在距碉堡不到二十米时不幸中弹了。

    胡一鸣回头看了看江边,又有十几艘船靠岸了,如果不能迅速拿下这个碉堡,渡江部队就会被压制在江边。如果敌人有飞机支援,或者有残存的炮兵,情况就非常危险了。他不再犹豫,自己猫着腰向前跑去。

    后面的战士看到营长亲自冲过去,心里着急又不敢乱喊,只得集中精力对准射击口不断的开枪。

    胡一鸣很快到达了王平中枪的位置,匍匐在地观察了前面地形,发现几个小土包形成了间断的射击死角。他快速的连爬带滚,利用几个土包向前运动。到了安旭日中弹的地方,发现安旭日是大腿中了三枪,汪汪的留着血,神志却很清醒。

    “营长,我吸引敌人火力,你乘机冲过去。”安旭日见营长亲自上来了,毅然的说。

    “不行,你的腿伤太重了,如果暴露目标根本无法躲避。我自己想办法。”胡一鸣说。

    “营长,时间紧迫不能再争了。如果我光荣了,麻烦你看看这个。”说着,安旭日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胡一鸣。然后,他用一条腿挣扎着站起,猛的往左面一跳,接着手脚并用往左面爬去。

    碉堡里的敌人在安旭日跳起的时候就发现了他,两挺机枪对着他打了过来。不多时,安旭日连中十几弹,没来得及哼一声就断气了。

    但就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胡一鸣乘机冲到了碉堡底下。他拉开爆破筒引线,从射击口里把爆破筒塞了进去,自己就要躲开碉堡。不想爆破筒被敌人从碉堡里扔了出来,恰好滚落在他脚下。

    胡一鸣看着滋滋冒烟的爆破筒,咬了咬牙拾了起来,心里默算着时间,估摸着就要爆炸了,才又塞进碉堡里。

    一声巨响,碉堡飞上了天。胡一鸣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当他醒来的时候,人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他朦胧中看到女护士,忙问是不是已经占领了河滩。女护士告诉他,他已经昏迷了两天一夜,此时部队已经占领了南京,国民党完蛋了。

    胡一鸣兴奋的坐起来,掀开被子说要归队。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左臂少了一半。女护士含着眼泪告诉他,他被抬来的时候,左小臂已经被炸烂了,无奈之下,只好做了截肢手术。

    胡一鸣看着自己的左臂,心里也觉得凄惨。不过,他很快振奋起来,说自己右臂还能打枪,要求回到部队去。

    这时,师长来看望他,对他说,野司决定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经师党委研究,决定他转业到地方工作。胡一鸣不想离开部队,和师长磨了好半天,师长说到地方工作也是革命需要,作为党员,他要服从组织安排。

    就这样,胡一鸣被安排到刚解放不久的竹海市任副市长。

    那时,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但海上力量却占有绝对优势。竹海市作为海防前线,打击海上国民党残匪骚扰和特务破坏的任务非常重,胡一鸣虽然到了地方工作,危险性并不比在部队时小。

    直到五三年社会治安才安定了些,胡一鸣经过组织介绍与滨海县妇救会主任李翠兰结为夫妇。第二年,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胡瑶婻。本来,应该叫“胡要男”,意思是下一胎要个男孩。

    李翠兰是地道的贫农出身,传宗接代的意识非常浓烈。虽然胡一鸣说女儿更好,但李翠兰总觉得没儿子对不住老胡家,所以给女儿起名胡要男。胡一鸣拗不过她,可是又觉得“要男”两个字太露骨了。自己夫妻俩都是老革命,共产党讲究的是男女平等,得个女儿就要男,那不是摆明了看不起妇女,所以取谐音改为“瑶婻”。

    胡瑶婻十岁的时候,胡一鸣升任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并进了常委。他们一家人搬到了省城。胡一鸣此时和李翠兰虽然话不多,但两人相敬如宾,是省委大院里出了名的模范夫妻。胡瑶婻自小就大眼睛小嘴,白白胖胖的非常招人喜欢,省领导在院里见到她都免不了要停下来逗一会。

    这种平静的日子在一九六六年被打破了。

    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