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些被烈火燃烧的青春岁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新训团的下马威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过了大概5、6个小时的样子,我们的火车在一个小小的车站靠停,那里已经是山区了,到现在我也分不清是哪里,好像是娘子关,又好像是井陉,总之,肯定在河北地界。我知道是要往北京去的,可这个方向不对啊。这是要拉我去哪里呢。火车上纠结着的思绪。我们被驱赶着下车,又饿又渴,一人一瓶水,一个面包,一个火腿,边上的老乡用阳泉话说,“看人家,一碗一碗的桶面吃着,看看咱,一口一口的面包啃着。”我笑抽了。。这多少算是缓解了一下心情吧。没一会儿,不知道是哪位同志嘹亮的喊了一声“立正”。虽然我根本没听清楚他说什么,但还是和大多数的人一样,站了起来。

    看着一个高高的,穿了个绿披风,还带个墨镜的干部徐徐走来,我看不清他肩膀上的军衔,不过看旁边的干部都给他敬礼的样子,应该官儿不小。心想,“你不去演救世主,真浪费。”后来我知道,他就是韩教官,北京消打铁总教官,以后有他的日子里我倍受煎熬。

    不一会儿,我们被赶上了另外的一辆绿皮火车,就像是猪一样的被人家赶。。进了车厢后,我发誓,这是我第一次见这种车,全部都是长条状的木头板凳,而且还是那种很窄很窄的。一个车厢里就只有两盏不是很亮的灯,外加两个玻璃大小的透气孔。我知道,这就是传说当中的军列,懵罐子车。一节列车里至少能坐下200人。

    渐渐的,我睡着了,再次醒来的时候火车已经停了下,到北京了。坐了一天一夜后,谁的屁股都会疼,开始叽叽喳喳很兴奋的新兵们这会都陷入沉默了,因为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

    我们在这个车站下来,带队干部依旧是笑脸和蔼,但是紧张的气氛已经出来了,好像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力量,让我们这些散漫惯了的老百姓自然而然的按照干部的口令站成当时我们觉得很整齐的不同方队。

    然后开始编队,叫号,叫到名字的出列,组成新的方队。我去了四连,看看还算可以的楼房。一路小跑着跟上前面的大头兵,可是,跑了一刻钟了,队伍也越来越拖拉了,还没到。一群新兵蛋子们大包小包的,一会儿就跌倒一个,被旁边的人扶起来,又跌倒了。又被扶起来,前面那俩大头兵真孙子。

    慢慢的,来到了4连。周围全是山,常常听到飞机飞起,降落的声音,破的不能再破的楼房,兵楼潮湿阴暗,玻璃还是烂的,北京的风大,那风刮的呼呼响。

    一个看起来很爷们儿的士官过来说,晚上就睡那儿,指了指旁边只有一块木板的床,我看了看。这怎么能睡,因为床很窄,就好像是棺材板儿样的,也不晓得这床睡了多少人了。木头是弯的,靠脚的地方还断了半截。

    就那么样子的将就了一晚,第二天醒来看到楼道里一个大大的房间,一排一排的,里面是坑,没有马桶。这时候我就怀疑,我来参军干嘛呀,受这罪。图啥呢我。开始怀疑参军的正确性了,我干嘛我这是。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么?

    这个时候那个很爷们儿的士官过来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那个时候我的语言辨别能力没有现在这么强,后来,我知道是山东话,也就从这时候起,我才知道他就是我军旅路上的第一个班长。暂且叫他老文吧。

    后来就被他连退带赶的回了那间走风漏气的破房子里,他还告诉我,今后,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和他打报告,甚至包括放屁。第一次听说还有这么规矩的,我就瞪了他一眼,不瞪没事儿,一瞪,完了。今后的苦日子来了,我和他的故事也开始了。。

    不求金牌,不求点击率,什么都不求,只求一位能读懂这部小说的人!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