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
“怎么会呢!”紫嫣诧异地说,“客人那么多,让其他人住哪儿?”
“镇上没多少人,客人自然不多,一家便够了,只是今日来了一批外地的商队,才住不下了,平日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
“可事,我谁桌子就好。”司马轩道。
“可是……。”
没等紫嫣说完,司马轩说:“小二,带我们上楼吧。”
说完,司马轩走上楼梯,紫嫣紧随其后。
突然,司马轩好似被定了穴一样不动了,死死的盯着某处,脸色阴沉了下来,双眉紧锁。
紫嫣跟随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人坐在桌旁,估计是个男人,看不见他的脸,他一身黑衣,头上戴一凉帽,帽子边缘还接着黑色的轻纱,像武林高手晚上穿的夜行衣。“
“怎么了?”紫嫣问。
司马轩回过神来,没有回答,送衣兜里掏出几两银子,堆在桌上。
掌柜的拿起银子,放在嘴里摇了摇,笑着说:“多谢这位爷。”
二人推开门,走进客房,客房干净素雅,给人的感觉可比富阳华贵奢靡的客房给人的感觉好得多。
紫嫣放下行李,司马轩也摘下了帽子,脱去了披风。司马轩丢下一句:“时候不早,洛大人早些休息。”便离开了。紫嫣对这突如其来的长句感到万分惊讶,这一路,他还是第一次对她说如此长的句子。一男一女住同一屋子还真不方便,紫嫣想。
这时,小人走了进来,换了根蜡烛,整个屋子顿时亮了起来。小二拿来水壶,往杯中倒满水。
“小二哥,不知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这里是钦州安陵的灵泉镇。”小二回答道。
“是钦州啊。”
“敢问姑娘从哪来啊?”
“是从富阳来的。”
“是从京城来的,怪不得仪表不凡。”
“哪里哪里,这里到庾州还有多远。”
“远呢,得一直往南走,少说也要走上半把月,路很难走,得翻过几座大山。再说庾州那鬼地方,没人去的,”
“是吗?为什么已入冬,却丝毫不觉寒冷?”
“此地一向如此,终年温和,而且越往南就越是如此。”
“多谢小二哥。”
“姑娘客气了。”小二取下脖子上的抹布,擦了擦桌子,“姑娘要是有什么吩咐随时喊我。”
紫嫣笑着点头,小二走了出去,赶上房门。
紫嫣铺好床,洗漱完毕后便睡了,也许是太累了,她很快便进入了梦乡。半夜她进来,看见司马轩躺在桌子上,熟睡的他是如此俊美,让人忍不住想抚摸一下他的脸。紫嫣透过窗户,望着窗外点点的繁星,想起家中正思念她的彤萱,眼眶再一次湿润。我要坚强些,再不能哭了,她想。既然已经决定,又何必后悔呢?要来的总会来,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去面对。紫嫣擦干眼角的泪花,很快再次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两人辰时就起床了,整理好东西,让小二喂饱马,准备好干粮,巳时便启程。
又过了半个多月,路途崎岖坎坷,好不容易翻过了几座大山,两人早已筋疲力尽。干粮吃得差不多了,水也快喝尽了。正如小二所说,一路上几乎没有其他的人,天气也暖和了不少,好像春天已经来了,而且越来越干燥,越来越贫瘠,想找水或粮食都非常困难。
“还有多久才到庾州。”紫嫣忍不住问出了口。
“快了。”司马轩回答道,虽然语气冰冷,但紫嫣还是很高兴,因为至少他会对自己说两个字了。
四周是大片的黄土,由于很久都没下过雨了,所以土地已经开裂,地上布满细小的沙土,风吹来,卷起大片的泥沙,灰蒙蒙一片,直让人睁不开眼,呼吸困难,一吸气便会将泥沙吸进鼻子里。看不到树木,空荡荡一片,即使有树也是枯萎发黄,萎缩成一团,干草堆都要比它好看些,东倒西歪地躺在路面上,就算站着的也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到下。
“到了。”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
“什么!”紫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紫嫣扫视了一下周围,还是和刚才一样,荒凉一片。
司马轩没有回答她,其实根本没有回答的必要。
再往前走些,才看见了人影。人们各个衣衫褴褛,满身的灰,脸又黑又黄,满脸无奈绝望的表情,因长期的饥饿而骨瘦如柴。人们的无力地坐在路边,有的躺着,散发出阵阵的腐臭。突然传来一阵哭声,如此的凄婉悲凉,使听着也为之流泪,只见不远处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跪倒在一个用凉席包裹住的尸体旁痛哭流涕,她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她最爱或是最爱她的人,而且永远的失去了。
从远处走来一老一少,像是奶奶和孙子,奶奶拄着破旧的拐杖,艰难地行走,孙儿跟在后头,踉踉跄跄,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紫嫣走上去,抚摸了那孩子的头,从包裹中拿出仅剩的两个馒头,塞进祖孙二人的手中,说了句“吃吧。”祖孙二人吃了一惊,不知如何是好,相互看了几眼,得知是遇到的好人,千恩万谢后才大口吃了起来。
“慢点,别噎着。”紫嫣道,“大娘,你们怎么饿成这样。”
“我们这地方终年温和,不常下雨。”老妇人用衣角拭去眼角的泪珠,道。
“怎么会呢?这里处在南方,照理说应该雨水丰富才对。”
“姑娘有所不知,庾州被群山围绕,而且处在山的背风坡,往往是山的对面下大雨,而我们这里能小点小雨已经很不错了,本来年陈就不好,也只够满足自己的温饱,现在一干旱,粮食更是颗粒无收,让我们吃设么去?我们这里路途艰难,出行很不方便,因此与外地的联系不多。能走的都走了,只剩下我们这些穷人和老弱病残。”
“朝廷就没派过官差?”
“前些时候来过几个,可是过了好几个月都不见成效,不久便走了。”
“这儿就没有一户有钱人吗?”
“有几个富商,特别是那姓贾的富商。他们只顾自己囤积粮食,以高价卖出,哪会我们死活?我们不得不砸锅卖铁,筹钱买粮,早已倾家荡产,本来还可以吃树皮,现在连树皮都没了只能在这里等死了。”说着老妇人又忍不住抽泣起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