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内心的喜悦是无以复加的。
因为哪一味都可遇而不可求,都是人间极品。
换个说法就是:都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的恩赐!
道姑实在太高兴了。
因为高兴,不知不觉间飞腾的身法就实在离谱,普通人看见一定认为是神仙下凡在腾云驾雾。
按说道姑之喜应该是喜上加喜。就在前几天她还无意收获了埋在雪里的数株蓬萸子。这太好了,从某种角度讲,蓬萸子的功效比天山雪莲强上十倍不止。只是某些内质和药用价值互相不能取代而已。获得蓬萸子的经历可是够惊险的,应该是此次天山之行最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是一次雪崩脱险的意外收获。雪崩,差一点没使这位娇如妙龄好女的道姑丢了命。半个山头的巨雪崩塌下来,铺天盖地山摇地动,轰鸣声震耳欲聋;并且以难以名状的极速向前推进,根本不可能躲避,也无处躲避。瞬间,只是瞬间,道姑站立的地方重新树立起一座雪峰,一片厚厚的白茫茫的崩雪。
道姑一下子就被埋在了雪里。
天然雪葬。
但是,道姑并没有死。
就在大雪吞没活人的刹那,强烈的求生欲念使她功随心生,护体神功使全身变成金刚之躯,承受住了几十丈深雪的重压,龟息大法更使她躲过深埋的窒息,两天一夜挖雪而出,逃得一劫。因祸得福,雪中发现了随崩雪一起滚落的药草。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天缘巧合倒是应了老子李聃的一句话,祸福相依。
在北坡准备返回了。寻得一个山洞,略事耽搁,道姑草草进了点饮食,大惊大喜过后,已感到相当的疲惫,不管修为多高,人毕竟不是神仙。历时近月没能好好地进食和休息,平时,都是就急吞服秘制药丸以解饥渴,加之体力消耗过巨,此时一旦放松下来,难免有些懒倦懈怠。饮食之中,突然感受到洞中传出的阵阵暖意,若有所思,简单查视,没想到该洞曲径通幽。起身探看,折绕愈深,密洞愈多,愈往深处则暖气融融,不久渐有水滴从洞顶垂落。滴答叮咚之声寂静悦耳,衬托得整个洞内虚渺空幻,深不知几许。有些洞宏阔得令人瞠目结舌,有些洞则细如一掬,前后左右皆可穿行。洞壁怪石嶙峋,奔突欲下,就像无计其数的怪兽择人而噬。洞内参差错落的石笋,粗细大小颜色不一,亦呈现出妖形怪状,狰狞万端。进一步深入,渐渐,洞内有缕缕轻雾飘游而出,越往里走,雾气愈浓,嗅有异味。道姑深恐为瘴疠之气所乘,不敢继续深入,因为里面更加阴森幽邃了,极易迷路。这种原始洞穴谁知道通向何处,里边又藏有什么神秘古怪鲜为人知的东西?不可知就不要随便冒脾气,这是金科玉律的原则。无敢精神绝不是莽撞,艺高人胆大也是先行做了预测和准备,有了大体的估计。总之,做事情,在未知情况下不要轻言进退。
当然,如果青衣道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恐怕冒死也要探看一下洞中究竟。沟死沟埋,路死插牌。莫说是武林人,即便是普通人,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奈的情况下,这点血性都会有的。这又当别论,与莽撞绝无关系。
然而怪洞的短暂旅行,道姑又有收获,竟然捉到了一只绝域血伏龙(后文当有赘述),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人间至宝,道姑福缘真是太过深厚了。也许这和她的虔诚之修德善有关,古语说得好:天道有常,德寿恒昌,所谓吉人天相吗!
会当凌绝顶,人在最高处。
出得洞外立于大天山托木耳最高颠峰,饱览千山万壑。
岚风嗖嗖,吹得单薄青色道衣猎猎作响,雪雾蒸腾中人如仙子般飘逸美幻,道姑内心畅快极了。隐约十万大山被迷雾般咆哮雪烟所笼罩。白茫茫玉砌世界之中,人如冰雕般凝思聚想了约有盏茶功夫。领略大自然的壮阔情怀,汲取修为的更高境界,是怎样的修道者所能领悟到的呢?笔者以为,道在道外,围弈之道岂非就在自然之中!
深深地吸了口气,眨眨秀目,道姑喃喃细语道:
“也许,它日,这里便是我埋骨之所啊!”
依依不舍投以最后深情一瞥,行道家稽首礼,向万古造物的大自然致以诚挚而深忱的敬意。
该下山了。
再次跨越无尽山峦和危峰,顶着罡风雪霰,以踏雪无痕轻功,一日夜方接近天山腰身以下,身后不时传来罡风怒号声以及雪崩的轰鸣奔啸声。脚步更加快疾,行云流水般向山下泻去。
风雪在身后渐变成了喘息,暴烈的啸叫也只剩下断续的呜咽。日色已高,雪山回应寒冷的白光,就像万把钢针刺目,令人难以睁开双眼。尽管道姑功力深不可测,却也不能不眯起一双秀目,以防造成雪盲;这使她那少女般的面庞呈现出不应有的成熟与端庄,更生动人之处。飘举间越过一座高与人齐的雪丘,堪堪转过身形,突然,从另一座高大丘梁的右后侧,一阵雪雾伴随劲风呼号涌来,中间竟夹杂着打斗和叱喝之声。道姑先是一愣,继而一闪便接近了丘侧,隐在巨石后讶异地看到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一位秀丽无匹穿著一身红艳艳的小姑娘站在一块裸露巨石上,对面三五丈远皑皑的跳石塘中,有两个耄耋之年的灰袍老人。
“唷!”
看到两个灰袍老人,青衣道姑倒吸一口冷气,怎么会是他们,这两个魔头到这万里边荒之地来干什么?满心疑惑使道姑警谨起来。
《竹魂雨韵风潇潇》曾经得到多读者、多作者、作家的公平好评,有些人甚至鼓吹是港台著名作家所著。现今该作驻站,希望广大读友喜欢,予以支持。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