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你到底是谁?你给我出来啊!”
齐天愤怒地大吼起来,其实他的心中,更多的还是对未知的恐惧。也许这么大声的叫出来,能够给自己壮胆也说不定。
许久过去,山洞里却始终不见动静。
“喂!你到底出不出来啊!你要是再不出来的话,那、那还是算了吧,老子不和你玩了。”
齐天一边说着,一边鬼鬼祟祟地朝四周看了看。见真得依然没有动静后,便又挺起了胸膛,摆出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来。
“看在你这么听话的份上,齐天大爷也就不和你计较了。你自己躲在角落里慢慢的消失吧,大爷还有要紧事。”
齐天说着便要朝那张石案走去,他倒要看一看,那三样物件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这时,那个声音再一次地响了起来。
“齐天你来了。”
齐天打了个冷颤,这声音听起来怎么就觉得渗得慌?
“咳咳,话说,你这犊子到底在哪呢?如果你再不出来的话,那我就当没听见了?喂、喂?好吧,我现在是一团空气,你无视我吧。”
老半天过去,依旧没有半点动静。
就在齐天再一次地抬起脚的时候,那声音又响起来了。
“你现在听到的是我的一段神念,用外界的话来讲,也就是脑电波。这座洞府是一千年前的天师道天衍道人所留,洞府中留下了他的修炼心得,你若是有心的话,就继承他的衣钵好了。只是,如今地球灵气稀缺,你恐怕也是练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不过石案上还有着天衍道人的创新之作《道衍》,这部神作汲取前人精华,又耗费了天衍道人无尽的心血,虽然只是残卷,但也足以令你踏入我道门了。道衍之术,全凭造化,上天既然要你来这,想必也是让你来完成这道衍变化的。至于未来如何,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对了,石案前的灵泉也是给你准备的,你都全部喝了吧。”
而后,洞府中一片寂然。
良久过去,只见齐天挠了挠头后脑勺,疑惑道:“讲完了么?”
见没人吭声,齐天也就当他默认了。
好奇地凑到石案前,齐天拿起了石案上的第一样物件。
这是一本线装的纸质道书,封面十分显眼地写着“天师道道藏”五个大字。等到齐天再仔细看的时候,终于发现在那封面的右下角,写着一行豆大的的蝇头小楷:“天衍术解”。
齐天兴致缺缺地将它随手扔在了一旁,接着又拿起了第二个小物件。
依然还是一本书的模样,不过纸张的质量好了许多,看起来像是锦帛做成的。
“《道衍》?这牛鼻子的口气还真大,不过话说回来,那人怎么说的来着?好像是说什么‘道衍之术,天道造化’,貌似很厉害的样子。这纸张的质量也好了许多,应该不会有差。”
第三样东西,看着就顺眼多了。一个紫檀木鱼,锃亮光滑的表面,分布着一条条浅色的波浪纹理。(注:木鱼最早起源于道教,唐代开始,道教就开始使用木鱼了)
拿起小木槌敲了敲木鱼,虽然只是轻轻地响了一下,但它那空幽的声音还是让齐天耳目一新。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原来道士也敲木鱼的啊。”
放下小木槌后,齐天便急忙将背包取了下来。眨眼之间,便将这三样东西给一骨碌装入了背包里。
满意的拍了拍有些鼓鼓的背包,齐天终于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背着包绕着洞府转了足足三圈,齐天再也没有找到一个像样的小洞了,这不得不让齐天打消了找寻出口的念头。
看着空荡荡的洞府,齐天没来由得感觉到了一阵落寞。大包这会儿也不知道跑哪去了,自己何时才能出了这个鬼地方啊!
肚子的“咕咕”声响起,看着小水洼里那浅浅的一层乳白色水液,齐天也打不定主意那到底是不是灵泉。这要是大包那傻猫方便的地,那他齐天可就糗大发了。
见大包依然没回来,齐天便也消了喝灵泉的心思。从包里取出那本《道衍》后,齐天决定看书充饥。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这一句话想来是没错的。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变化之道,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错中有综。三五合一之象,五行有阴有阳,只有二五,并无三五。所谓三五者,就中五三家之数论之也。中五共五文,北第一文为水,西第二文为火,东第三文为木,南第四文为金,中第五文为土。木生火为一家,积数二三为一五;金生水为一家,积数一四为一五;土居中央为一家,积数自为一五。三家相见,是谓三五合一。三五合一,总是一阴一阳,二五之精,妙合而一之,二五合一,总是阴中返阳,一五攒簇而一之,一五攒簇,浑浑沦沦,循环无端,无声无臭,何有一五,何有二五,更何有三五乎?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揉了揉眼,齐天一口气将这《道衍》的序言看完后,深深地吐了口长气。
“‘道’果然不是一个难字了得啊。想来也只有我这样的天才,才能耐着性子将它读完吧。”
自我鼓励了一番,齐天便又继续看了下去。
“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回紫抱黄入丹田。。。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棐,手为人关把盛衰。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
齐天看得眼都直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分明是道藏《黄庭经》关于养生修道的内篇,这天衍道人怎么就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完全照搬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