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听着美,但那是儒家给予人类的美好期望。而“性本恶”之说,又多少带点消沉的嫌疑。所谓“性相近,习相远”的圣人之论,虽不像“善” 和“恶”那样说的肯定和直接,貌似通理,但还是不能让人完全认同。事实上,人之初,善、恶难定;习相远,性亦相远。孩子的天性,与上辈们的人性质量不无关系吧?这也是科学界所探究的基因问题。
有人说,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看有道理。一个孩子的生活环境,由生他(她)的人做决定,这到哪儿都没二话。如果把这里的环境单单理解为几车几房那可就愚点了。它指的是孩子尽可能及遇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想想看,有多少出自贫困山区的草根智者,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又有多少出自都市豪门的社会人渣,最终走向罪恶深渊。说到这,又得赞赏先秦诸子的另一观点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而前提必须是要教的正确。
说来说去,不管孩子的天性如何,既然出生了,用心去引导和教育,是为人父母的第一工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创此论断的莱布尼茨真不愧为举世罕见的天才。孔子的因材施教,怎么听都是一句老实话。没必要把孩子的天性硬说成是“问题”,非要一周花上八千元,送到一个特殊教育机构去接受几天特殊教育。也许出来之后能洗心革面,让你觉得正常了。但再之后又进了少年管教所也未可知啊!
说到底,谁又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孩子呢?不要因为他(她)受到别人的挤兑,你就说他(她)坏,这对一个辩解能力尚未健全的孩子来说,天理何在啊!
有多少人整天盯着孩子让他(她)学这、学哪——没错!可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应该学点什么呢?
孩子总要一天天长大,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走着瞧着,瞧着说着······突然有一天,牵着孩子的手已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是被孩子牵着的了!
—— 郎四铭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