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粮荒。国家粮食统购统销任务没有完成,藏粮于民的计划空空如也。全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压缩了口粮标准。学校也不例外。
三中的学生口粮供应由原来来每月30斤,减少到每月24斤。而且70%是粗粮,粗粮中主要是地瓜干(地瓜干一斤半顶一斤)和玉米面,细粮是面粉。学校食堂早晨和中午每人3两窝窝头,晚上2两地瓜干。吃的蔬菜早晨白菜汤,中午萝卜丝,晚上是萝卜丝汤。
学生吃这些饭基本上是饿着肚子。特别是下晚自习,回到宿舍里,同学们谈论最多的是吃饭。有的说现在能吃上一顿饱饭就好了。有的说,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水饺才美呢。吕成信说,“你们都去做梦吧,在梦里吃吧!”一个叫丛大明的同学说,“哼,做梦能吃饱,我做梦饿醒了,难受啊!”
白天上课的时候,肚子一饿就想起吃饭。开饭前半个小时早就盼望快点吃上饭。那一冬天,每天三顿饭,学校有两顿是吃萝卜菜,一顿萝卜丝子,一顿萝卜汤,非常清淡。因为吃萝卜多,上厕所的时候,一股熏人的萝卜丝子骚味直冲鼻子。就连拔个咯,放个屁也都是萝卜丝子味。每当吃饭的时候校园里就发散着一股浓浓的萝卜气味。
这一冬天,同学们基本上是告别了课外体育活动,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很少有人光顾。因为你饿着肚子去打球,肚子咕咕的叫,那等于去惩罚肚皮。
这一冬天,铁贵每一两个周就要回家背一些草种子炒面回来吃。这种炒面闻起来有一股香味。把它倒在碗里用开水一冲,和一和,就可以吃。简直是一种高级享受。每当这时铁贵总是分一些给学友们尝尝。
这种草种子是哪里来的呢?既不是集市上买的,也不是人工种植的。
而是铁贵的父亲铁山在秋后的豆地里用笤帚打扫起来的杂草种子。地里为什么有这么多草种子呢。不言而喻,自然是地荒芜了,草长得又盛又旺,结出了成熟饱满的籽粒,秋后落在地里。
铁山瞅准了这个机会,特意从爬山上弄回来一种金葛蔓子扎起了椭圆形扫把,秋后天天到光溜溜的地里打扫草种子。打扫了一秋冬,屯了一囤子。吃的时候用簸箕把泥沙除去。然后上锅去炒,在石磨上推成面,这就成了可口“美味”的草籽炒面。家里人舍不得吃,留给铁贵拿到学校里做零餐,少挨点饿。
转过年来春天,也是“三年困难时期”最严重的时候。农村老百姓没有粮吃,很多人得了水肿病,脸肿得像大饽饽,脚肿得厚厚的,腿肿得一按一个大窟窿,肚子肿得像个大肚子鬼,走路都不能走。多亏上面发下来每人每天三四两救济粮,才把生命维持下来。那时有很多地方饿死了人。不过,蔡家庵没有发生死人事件。那年,全村近1000人口,只有一户女人生了孩子。这户女人的丈夫是在烟台渔业捕捞公司汽艇上打鱼,吃得好,挣钱多,所以全村唯一她生了一个男孩。
这年铁贵已17周岁了,即将初中毕业。他回家看到乡亲们吃的都是花生皮、地瓜蔓、玉米秧粉碎做的代食品,里面有很少一点粮食。春天地里的野菜挖光了,刚发上来的榆树叶、刺槐叶、柳树叶、杨树叶等凡是能吃的树叶子都撸光了,就连榆树皮也被剥下吃了。山里的青草芽子、各种野菜发上来一茬就被薅光了。人们饿得两眼发蓝,腿绵软绵软的,拖也拖不动。
铁贵吃晚饭的时候,桌子摆满了很多代食品:有地瓜蔓碾细做的粑粑,有花生皮上磨粉碎做的窝窝头,还有苞米秧(玉米秧)、苞米袄做的食品。这些代食品最难吃的是花生皮粑粑。吃起来又涩又苦,特别难吃,只得闭着眼用力才能咽下去。妈妈说,这种东西吃多了,大便的时候拉也拉不出来。涨得肚子疼。只好家里人互相用东西一点一点往外抠。可是饿了,不吃也不行。所以一次吃多了很危险;其次是地瓜蔓粑粑也不好吃。吃到嘴里特别的苦,吃下后也很难大便;这两样铁贵只吃了一点就不敢吃了。他想:还不如在学校里吃点纯粮。虽然吃不饱,也不用遭这份罪。
铁贵感觉在这些代食品中,比较好吃的是苞米袄做的代食品,吃到嘴里有点软绵绵的感觉,而且没有歪味,比起花生皮、地瓜蔓子,吃后又不犯毛病,大便的时候也比较通顺。不过加工苞米袄比较繁琐,需要把苞米袄放在一个大缸里加上水,然后放上生石灰沤一个周,捞上来用清水泡一两天,清洗干净就可以加工做成代食品食用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让铁贵到生产队去领五个人的豆浆。。
生产队为什么要做豆浆呢?由于营养不良很多人得了水肿病。上面为了帮助群众治疗水肿,特拨下一批大豆,每天每人半两大豆做成豆浆发给社员喝。这一招真管用,很多群众喝了豆浆,水肿慢慢消退了,身体恢复了健康。
那时虽然挨饿吃草,生活困苦,可是人的思想却很纯洁。
那是61年春,青黄不接,闹粮荒最严重的时候,人们每天见不到几两粮。一次铁贵跟父亲到大队粮库去领国家拨下来的救济粮——生地瓜干。当大队保管打开库门后,八个生产队来领粮的人井然有序,并没有发生干部们担心的——哄抢、偷拿等混乱象。连随便拿生地瓜干吃的人也很少。可见那时社会的稳定和人思想的纯正。
这年秋季,二十一级三班的铁贵、石金英、吕成信等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考上了文海三中高中部。本来铁贵想报考省内中专。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很多专科学校被撤销,铁贵只好报考高中,而且高中招生名额也大大压缩。
高中开学了。铁贵和吕成信分在高中十二级一班,石金英分在十二级二班。高中的课程多了,学习压力增大。铁贵比日前用功多了。特别是这次暑假他参加了生产队劳动,受教育很深。他知道不读书就意味着什么。
石金英在高二班,虽不和吕成信在一个班,但班与班之间是相连的。两个人经常碰头见面,关系比在初中时更加友好。石金英在暑假里,妈妈曾对她说过,上高中了不要再和吕成信往来。可是,她在妈妈面前说得口口是道。离开妈妈,依然我行我素。有时候她也想和吕成信离得远一点,但,靠不住吕成信的黏乎。
吕成信想方设法极力维护和石金英的关系。生怕有朝一日失去了石金英。因而从生活各个方面讨好石金英,关心石金英。平时宁愿自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