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我不愿下山的理由有两点:第一,我是十多年没有踏过中国的地方,我现在踏在这个山上,觉得很高兴,我简直舍不得下去,我以为我们在这里总是有办法的。第二,我们的同志数十人敢占炮台,就是要希望我们来,要是我们走了,这个炮台不是马上失守了吗?”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句句流露出了他对祖国的炽热情感。
经过商议,最后还是决定回去设法筹款购买武器。当夜,孙中山又偕同黄兴、胡毅生、池亨吉、李彬堂、陈粹芬、法国军官狄氏等从原道下山。离开炮台不远,忽然下起大雨,山路泥泞,不断有人滑倒,后来就只好顺泥坡往下溜。到了那模村,休息了一夜,于月日上午点分,回到了越南谅山。孙中山在候车往河内时,不料被法国警察认出,因为他们从报纸上见过孙中山的相片。
当时,从越南到广西边境的中国人(实际是革命党人)一天比一天多,传闻着中国革命党不日将在中国广西边境一带发动起义,因此法国警察就想上前盘问,可是有李彬堂挡着,法国警察对李彬堂拨也拨不开,挤也挤不动,惊得瞠目,不敢再靠前,但还不死心,就远远在后面跟踪,并向安南法国当局报告。
他们回河内后,立即进行筹饷。当时与法国一家银行接洽代募革命军债万元,双方正在协商,月日晚,忽然得到报告:清将龙济光、丁槐各路援兵向三要塞围攻,革命军百余人与清兵四千人连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黄明堂等率军突围,退到越南的燕子大山。革命军伤亡共五人,清兵死亡两百余人,伤者无数。
当革命军撤离镇南关时,军中有一个岁的童子兵,见革命党旗仍悬在山顶,不愿为清军所获,一定要上山取回。众人劝阻他时,这位童子兵说:“旗为一军的灵魂,不能落在敌人手中。”竟一人冒险登山,当他取下军旗安然返回时,赢得革命军喝彩。
孙中山“于离河内之际,一面令黄克强筹备再入钦廉,以图集合该地同志;一面令黄明堂窥取河口,以图进取云南,以为根据之地”。年月,孙中山由河内经西贡离开越南转移往新加坡,命李彬堂留在黄兴身边。
孙中山以钦、廉会党勇气可用,决定派黄兴统领镇南关及十万大山余众,入钦州再次发动。在河内购得法商盒子炮百数十杆,由冯自由在香港购买子弹,并函约钦州统领郭人漳接济弹药相机响应。李彬堂随黄兴率两百多人,于月日开向钦州,队伍过东兴附近的大路村,四处张贴中华国民军南军总司令黄兴告示,乡民燃爆竹欢迎。革命军于月日至小峰,清军管带杨某率六百清兵抵御,革命军从山上田陇间,突然出击,打得敌军四处逃窜。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