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形意大豪李存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1、李存义砸李瑞东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多,有好的内容就记载下来。李瑞东先生虽然家资雄厚,但也因此几尽家产。由起先的四十余顷良田,变成了后来的四顷多。俗话说“穷文富武”,可见没有相当的财力是难以做到的。

    李瑞东先生从不向徒弟索要财物,先生传授弟子基本上是尽义务的。先生有些弟子长期在李宅吃住,只是自觉地从家里带些粮食而已。李宅内有一个四合院专门用来住徒弟和客人的。先生对徒弟要求很严,练功夫严禁偷懒,一经发现,轻则严厉训斥一顿,重则重则逐出师门。

    李存义和李瑞东性情极为相似,所以才能成为知己好友。两人毫不保留地交流练拳心得,像拉着手一起向前跑,一会你拽我一下,一会我拽你一下。瑞东先生的武功醇厚,拳术理论精深,但是他不轻易地传人,真是痴迷武学、真是练武奇材,才能做他的入室弟子。有句老话叫“卖金的得遇到买金的”。李存义则是逢人爱送金的脾气。两人的共同点是,两人都是武术大家,行动坐卧,无处不散发着武术的味道。

    李存义把张彬儒推到李瑞东面前,张彬儒正式拜李瑞东先生为师爷,指认李子廉为师。

    彬儒先生的武学悟性特高,深得瑞东先生喜爱。瑞东先生亲自教武艺,传授武学真谛,使彬儒的武学更加精深,向无形无相迈进。

    李存义指导帮助彬儒的拳法向高深精准目标前进。他说:“要松软慢,轻灵活,快使劲。快使劲在别的太极拳法当中没有看到,如果没有快使劲,是不能赢人的。只有在对方拳的劲力打到自己的皮里肉外之间,对方已经无法应变时,即可稳、准、狠的快使劲将对方打倒。这个快使劲是练出来的二次劲。”

    “你也懂太极?”张彬儒问。

    “他的形意劲融在太极劲里,像冰山融在海水里。”李瑞东说。

    徒弟们要看他俩表演,两人便玩玩。

    李瑞东把大枪扎地上坐于枪柄上,李存义两只手各用根手指扔出石磙把他砸了下来。

    徒弟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李瑞东高兴,便张彬儒等徒弟们一吐为快:

    “大家都听惯了吴式太极,还有武式,杨式,孙式,赵堡,三十七(宋书铭所传)等。现在的太极拳大多成了豆付架子,有没有听说过这三宗太极拳:

    “悟修金蟾派:悟修金蟾派的功法有十二揉球法、操绳法、桩法、太极钓蟾功、太极十三丹、百日筑基功、卯酉周天功、九转还丹功、圣胎还元功、天罡钓蟾功等等。这些都属于道家功法,悟修金蟾派的钓蟾功不可盲修,容易走火入魔。大蟾气是钓蟾功的基础功法。当年李瑞东先生的钓蟾功学自甘淡然,甘淡然字霈霖,甘凤池之曾孙。大蟾气是一种人体内在呼吸的调动,如同蟾蜍呼吸时,两腮以及肚皮鼓荡。钓蟾功这功法杨氏太极没有,除了李派以外,太极各家均无此功。八法奇门拳也是太极拳,打法奇特,走奇门。用离、粘、随之打法。离打和沾打是相对应的,尽管外家拳也是拉开距离打的,但和奇门拳的打法迥然不同,相距甚远。奇门拳既离又粘还随,少林外家拳则不同。奇门拳体现了极刚极柔极轻巧,虽见打此拳者亦顿足发劲,然其刚劲均出自柔中,李派拳精华在于五行捶、八法奇门拳、太极十三丹、心意十二形,其中的太极八法奇门拳,不是一般的健身拳法,因为没有基础、不懂大蟾气是无法练习的,此拳是为了提高实战能力而设。此拳的呼吸完全采用了大蟾气中的吞气法,所以其打击力度极大。实战运用时如果使用,极易伤人。大蟾气就是吞气,关键在火候,练多了容易上火,练大蟾气过程中要“吸月窟以补真阴”,所谓吸月窟,是采月亮的阴气,用来平衡阴阳的,这样练大蟾气不会上火。武当功家南派的天罡气法就是大蟾气的原形。“李派太极拳:甘风池的曾孙甘淡然在光绪年间亦是武林隐者,是武当金蟾派的太极高人。曾经试手时用绝技钓蟾功中的大蟾气赢了我。我向甘淡然学习后创立了李派太极拳。

    “清乾隆年间四川峨眉山清虚观的白眉道长创立了岭南白眉派。该派武功只传出家的僧道中人,不准传给世俗之徒。白眉道长曾只身打遍南少林而无人能敌。

    “自然门是响当当的内家门派。曾经有位何九天的人自幼从习武当派。曾云游四海,后定居九华山。研究各大名派武艺余载,独创九华自然门。何九天收了两个徒弟徒人,一是哑人(不详其名),二是江小鹤。康熙年间,江的父母被恶霸所害,江同哑师兄除掉此霸,后分别出走他乡。哑人到巢湖铁佛寺落发为僧,收何一凡(金寨人)为徒,这一支有徐矮子(隐士,不详其名)、杜心武、万籁声相继传袭。江小鹤到江苏扬州谋生,后收李凤伯为徒。这一支有杨斌(当涂人)、盛志英、蔡德林(均凤台人)相继传袭。杜心五上个月做了孙中山的保镖。他从小师从川人徐矮子,得自然门法真传。内功混元铁砂掌,精通此技并能练成上乘绝技的甚少,这样的铁砂掌一掌可击碎十三块砖。

    “金刚力功是道、佛浑元一体、性命双修的高级功法。金刚力功讲究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以式为练。练功者以姿势、调息和意念活动把自己体内固有的潜能聚集调动起来,在体内形成一个柔中存刚的气团。这个气团可随着意念活动,在体内无处不到,无处不有,既能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达到整体健康的目的,又能技击防身。据《金刚力功》功谱记载,金刚力功起源于汉代,历经汉、随、唐代日臻完善,到了宋代,成为一个成熟的、内功与外功相结合、道家功法与佛家功法浑元一体、性命双修的高级功法。宋代代表人物为著名的“铁将军”于化龙。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