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形意大豪李存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43、秘密聚会大佛寺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梨园屯发生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为教堂事件,当地百姓面对强大的教会势力,阎书勤、高元祥等十八条好汉挺身而出,他们说:“官已不论法,我们就不守法。”各执器械以武力护庙,群众誉之为“十八魁”。

    光绪十八年()阎书勤等“十八魁”为壮大声势,从临清州请来道士魏合意住持,并将以前办团练时所用枪械也移存庙中,以显示民众武力护庙的决心。同时,阎书勤认识到仅靠“十八魁”的力量势单力薄,于是到距梨园屯八里之遥的直隶威县沙柳寨村请来梅花拳支援。张三多应邀率众声援。

    以流氓地痞为主要成分的教民向官府投诉,以叛逆之词控告阎书勤等人。在官府压力下,阎书勤等“十八魁”武力护庙失败了。

    但梨园屯村民反教会斗争并没有停止。阎书勤等人到威县沙柳寨拜赵三多为师。赵三多深为阎书勤等人的举动所感动,慨然应允收阎书勤等“十八魁”为徒弟,并率梅花拳众投入梨园屯反教会的斗争激流。赵三多、阎书勤决定传贴聚众,趁梨园屯逢集之日,摆会亮拳。年月日),赵三多、阎书勤将各自带领的拳众会合,在梨园屯召集四乡拳民聚众,周围二十里的拳民纷纷前来参加。亮拳三天,到会拳民达三千多人。此举使官府和教会深感不安。亮拳之后,阎书勤与赵三多议定改梅花拳为义和拳。并于三月二十六日(月日),梅花拳众二千多人再赴梨园屯,拆毁教堂并杀死两名恶棍教民。梅花拳和“十八魁”声威大震。迫使清军不敢动手拆庙。次年冠县署任曹倜出面谈判,表示放弃拆庙另建教堂。他亦率众撤离梨园屯。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议偏袒教会势力,月赵三多再次受梨园屯人民的约请,在冠县蒋家庄集聚三千余人祭旗起义,攻打当地红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起义军树“助清灭洋”旗帜,不久遭山东清军五营围攻。路过此地的李存义闻知消息赶了过去,杀入重围将赵三多、阎书勤等起义骨干救出。

    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赵三多将队伍分成三股,一股由朱九彬、刘化龙带领经河北的固安、良乡、保定一带。组织拳民继续抗洋;一股由阎书勤,高元祥带领在山东冠县活动,后又到山东的武城、恩县、夏津一带组织队伍;他自己亲自带一股到河北枣强、武邑、晋州、正定、沧州、阜城、献县组织队伍。他们一面设坛教拳,一面积极联络其它反洋教组织共同抗洋,积极组织第二次起义。义和团在河北的活动以枣强开始的最早,年冬,张秀屯人王庆一首先请来师傅在家铺坛立团,树起“助清灭洋”的旗帜,师傅即赵三多。此后,许多村镇迎师设坛,聚众演习,三支队伍遥相呼应,在运河两岸,京南、天津到处立坛开场。

    赵三多请李存义和李彬堂到一个屋子里喝茶说话。原来,明天,也就是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八日(年月日),赵三多将召集各路义和团首领在正定大佛寺以烧香为名召开秘密会议。

    次日,李存义参加了会议。阎书勤也来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分析了义和拳起义失败的原因,商定联合静海、青县、东光各地的红门和畿南的白门、黄门等秘密团体共同战斗。同时赵三多等人决定将义和拳改名为“神助义和团”,增强了迷信色彩。

    李彬堂向父亲提出要跟着义和团去打仗,以切实锤炼自己的形意刀术。李存义很欣慰地同意了。

    大佛寺会议后,李彬堂协助阎书勤率领义和团一部沿运河南下攻打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十二里庄教堂是天主教方济各会代牧区最高的主教堂,是鲁西北教会势力中心。他们在郝洛有、任寡妇的夏津义和拳和戴大木的武城义和拳的合力支持下,从六月二十日(月日)开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教徒配有洋枪洋炮,又有寨墙护围,义和拳攻打数天,伤亡过大,终未攻下,但义和拳队伍却得到进一步壮大。阎书勤率部南下转移到直东交界的邱县常屯一带传贴聚众,攻打教堂。冠县知县程方德闻讯立即禀报东昌府,副将马金叙亦上禀山东巡抚。程方德派勇目前往常屯俏探动静,被李彬堂捉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