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形意大豪李存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8、陈家沟村耍老虎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在这一眨眼的功夫,蔡桂勤脑海里闪了一个念头:武以防身,岂能伤人。于是,两脚一蹬,“鱼跃龙门”向台前凌空扑去,就向排球运动中鱼跃救球似地用双手将即要摔落在地的徐鹤年托起,让他能用双脚站住;而自己双手着地用形意“虎扑”势站了起来。蔡桂勤的这一举动,使徐鹤年深受感动,愿与蔡桂勤结为忘年交。

    然后李存义带李彬堂过去相见,蔡桂勤对李存义传授内力练法表示非常感激。李彬堂听后便说:“老爹,你也把练内力的高招教我啊!”李存义说;“你的陈氏太极就是最高招。”

    “你会陈氏太极拳?我久仰此拳,却没见过呢!”蔡桂勤说。

    李彬堂便向蔡桂勤进行了演示。蔡桂勤看后说:“今天可算饱了眼福了!”

    一天李彬堂陪伴陈晓娟回陈家沟,遇到了一件喜庆事逦。

    因李彬堂想见见陈鑫,陈晓娟便领他来到陈鑫家的大院子里。

    陈鑫正在为众人捏拳架,李彬堂便要求陈鑫也为自己捏捏。陈鑫却叫李彬堂在一边看,并说:“有道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不要以为我只在教你时是在教你,我在教别人时你在一旁看也是教你。有时候直接给你捏架,反不如看着给别人捏架记得快、记得窂。”

    “他说的是真的,我有体会,看着给别人捏拳架会别有一番收获的。”陈晓娟说疠。

    忽然,有人来揪李彬堂耳朵。李彬堂一看,见是陈垚。

    “跟我去个地方,去那儿逞逞本事。”陈垚说。

    到了一所场院,只见一领席筒卷在桌上,席筒口儿只有一尺大小,旁边有锣鼓家伙,几十个长条凳。原来,这边大家在玩“耍老虎”

    陈垚一指席筒说:“你能不能钻过去?”

    李彬堂看一眼席筒,肯定地说“能!”

    陈垚说:“那你钻钻试试?”

    “不用试,能过去。”李彬堂笑笑,后退几步,搭一个箭步,猛然跃起,雄鹰俯冲一般,“嗖”!箭射而过,姿态优美极了。

    “你小子掌鞋不用锥——真(针)中!”陈垚喜得直拍巴掌,“麻利,麻利,果然好功夫,不愧为镖客!”

    陈家沟极其看“耍老虎”。别村的“耍老虎”只是由一个人扮演打虎英雄,两个人扮演老虎,跳来蹦去,互相对打,乍看热闹,再看无味。而陈家沟人会武功,“耍老虎”设置了打虎英雄钻席筒,钻火圈、钻刀门,引虎上山等高难度表演动作,耍杂技一般,十分惊险,十分精彩,方圆百里有声名!

    可是,能钻过席筒的并不多。有一位扮演打虎英雄的,就无论如何也钻不过那领席筒,反被席篾扎得头脸冒血,景况凄惨。那小伙便喊叫让把席筒弄大一点儿。

    “席筒弄大一点,钻是钻过去了,可那还叫钻席筒吗?拿出去,不叫人笑掉大牙?假如外出表演,不是敲着锣鼓家伙去丢人吗?耍老虎演砸了,会把陈家沟一村人的脸面都装到裤裆里!”陈垚气愤道。

    “人家当镖师的,比你们年纪也不大,却本事大许多倍。”陈垚又夸奖李彬堂,却找不着李彬堂了,便问陈晓娟。这时李彬堂从一个竖着的席筒里一纵身跳出来了。

    这时又一个小伙子上场了。他扮的打虎英雄一上场,先表演陈式太极拳一路架;穿过刀门,表演春秋大刀;穿过火圈,舞太极剑;钻过席筒,练太极十三杆;引虎上山之后,打太极拳二路架;最后如同武松一般闪展腾挪,三拳打死不可一世的老虎。这套“耍老虎”表演,扬独家之优势,汇拳艺于一炉,环环紧扣,丝丝粘连,紧张而富激情,和谐而有趣味。

    锣鼓敲响,又一个小伙上场了。他先表演了陈式太极拳一路和几套刀枪器械,一下就把观看的人们吸引住了:好纯正的拳架!好娴熟的身法!接着表演人“虎”对打。“老虎”威猛凶狠,又扑又掀又剪,正雷扮演的打虎英雄左避右闪,“嗖”一声从仅容一人的席筒里钻了过去,“老虎”紧追不舍,正雷又接连钻火圈、刀门,最后引“虎”上山。山用长条凳搭成,有八米多高,他三抓两把爬上顶端,“唰”地一个倒立,然后在上面悠悠打起拳来。待“老虎”爬上山去,他又“刷”地顺着绳子滑落地面。这一轮表演太精彩了。观众始终掌声不绝,喝彩不绝。

    可陈家沟也有令有郁闷悲伤的事。李彬堂告辞刚走,陈晓娟就听说,陈菲嫁到北平皋村后出事了。

    李存义有空继续往心灵之刃上淬金一样赏读杨班侯遗著: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武术上的摔法、打法的用劲和用力,不出三个劲,即轻劲、重劲和空劲。轻重空这三个劲路,也就是小力、大力、空力。按说大力是可以克制小力的,但太极拳则是讲求以小力制大力的技术,也就是用小力巧制拙力的技术。这里关键问题在于轻重虚实的变化。

    武术中的轻重变化是和虚实分不开的。如与对方交手,发觉重里现轻的时候,就应立即发手。只要遇力不顶,就要顺着力的趋向进攻,这样子击无不中,所以说“重里现轻勿稍留”。达此地步,必在轻重虚实上运用纯熟才可以。

    关于轻重用力方面,有单重和双重的分别。如就练拳而言,前腿虚,后腿实即重心在后腿叫单重;双腿着地,力量平均叫双重。按实际运用来说,单重和双重的意义不在将重心放在前腿或后腿上,而是在运用劲的出发点上。所谓随重用轻,随轻用重,才能发挥轻重的效能。拳诀云:“双重行不通,单重倒成功。”就是说,双重是力与力争,相持不下,我欲去,你欲来,结果是力大制力小;单重是我用力击出时,使对方失去抵抗力,达到我的发着用手的目的。能做到此种功夫,必有纯熟的“随”的功夫。单重用得好,就可以使对方落个空字,所以说用重不如用轻,用轻不如用空。能够运用使对方处处落空,这在武技上说是最上的高手。

    这里所说的轻重,就是分清单和双。单双和虚实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两个法,另外半法是重中字。按重和定合为一法,因为定和重有密切的关联,定是稳定,重和中不能离开它,故常说:逢中必定。太极拳中所讲的力是中心力和重心力。用在技击上,是用我的重心力向对方的中心力进击。重心是在我对准对方可击之点定,即将全身之力集中于手掌上或拳上,这掌和拳就是我发力的重心,我手的着落点即是对方的中心点。简单的说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