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她开始接着往下练了。练到第三式“三体式藏刀”第3动右脚后撤一步时,她说:“这一撤步我按照陈式太极拳‘白鹤亮翅’的撤步要求练习。”
“太极拳比形意拳好吗?”李存义问。
“一样好,但练好太极拳后再练啥啥成。太极拳象小雨,泡透了棉花,最软的棉花也能结成坚冰。”
“我喜欢听你这样说话。”他说。
“为啥?”她问。
“因为似通非通,让人们听不懂。”
她不禁大笑起来,笑了又笑,笑得好开心。
李存义也想开心地笑,跟着她笑了又笑,却笑不出来。
“你怎么这么蔫头耷拉耳的,怎么啦?”
“我病了呗。”他说。
“生病了,怎么不舒服?”
“不能告诉你。”
“不告诉我我用指裆锤收拾你。”她说着比划招式。
“就是这儿,早晨一觉醒来,我现肿得白萝卜一样粗。”
“那还了得,快跟我来消消炎吧。”
她把他拽到她的房间里去,往脸盆架上的洗脸盆里倒上些水,又撒进去两提捏盐,然后三下五除二把他的白萝卜扯了出来,给他淋洗。
“肿这样了也不去看丈夫,也不早点告诉我,会肿死你的!”她说着哭起来,泪珠啪嗒啪嗒地滴在盆里。
泪珠掉进盐水盆里又消失了,是跑到李存义的心里去了。从此在李存义的心里,什么珍珠、钻石、金条全不珍贵,只有这些泪珠珍贵无价。
李存义在刘小燕闺房里又看到了她写的作文:
一日,护镖投宿于旅店。与同道者谈武艺,有旁若无人之概。忽有同宿一长发皓然之老叟在旁冷笑,鄙视之意现于颜色。吾不能堪,忿然谓叟曰:“若龙钟似此,岂亦能武!将毋倚老卖老,以为我没奈何乎?”叟从容曰:“强中更有强中手,武艺谁敢称能。因见汝少女不知天高地厚,故不自觉其笑之出于鼻也,怒将何?”吾益不能忍,必欲与叟较,叟亦不辞。吾方出手,已跌数步,竟不测叟以何种手法,能跌人如此干脆。吾初以叟年迈,恐其不胜掊击,故出手未尽其长,至此乃以全力赴之。不料一近叟身,手脚如被蛛网缠缚,有力无所施,跳脱亦不可得,中心惶急,遍身汗出如淹。见叟张两臂往复搓弄如玩圆球,神气闲逸,绝无寻常比试态度,吾始知非敌,跪请拜师。叟曰:“拜师则可,但当拜我为义父。”
李存义这才明白了师妹练太极拳的原因。
次日,李存义的肿胀就消退了,他和师妹又快乐地练起了形意拳。切磋时,她总要占他的上风,占上风后又每每笑得前仰后合。她笑他也笑,笑得更灿,因为他愿意她快乐,她每有一分的快乐,他就感觉到十分的喜悦。练形意拳真让人幸福!
一天会友镖局押的镖船,由京杭大运河北行到了沧州。
路上镖师们嘱咐过刘小燕,到了沧州不要喊镖。
“到了沧州连做个小广告都不敢了吗?”刘小燕问。
“喊镖的目的是要显示一个镖局的威力,可以震慑一些小匪们的动作。可是沧州是武林高手荟萃的地方,从事镖行的又多,没有小匪们成长的土壤,所以便没必要搞什么震慑,并且镖不喊沧,这是江湖的老规矩。”
“这是沧州武术家们定的规矩吗?”刘小燕又问。
“一半是外地武林人到沧州后的腼腆。”一位老镖师说,“在古代,‘武术之乡’沧州为燕齐之地。在辽、金、宋时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封建官府的层层盘剥,豪绅地主的强夺压榨,人们需要生存就要有保护自己的手段。梁山好汉林冲当年就被发配于此,看守草料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战场也是在沧县古城附近。沧州,古有“远恶郡州”之称,明时有“小梁山”之号,频繁之战事,民遭涂炭,民生维艰,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图存。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明清时,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等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如沧州"五十三刀"即"闯王刀",就是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的部将隐名沧州传授下来的。在我知道的100多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0多个,民间零散的功夫更加难以计数。沧州,地处“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涝、虫灾不时降临。正常年景,许多人家糠菜半年粮。重灾之年,流浪乞讨,卖儿鬻女者不鲜。民谣云:抛弃黄口儿,一乳恩情尽;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许多壮丁,以贩盐维生,而官府缉拿甚严。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则必习武事。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说明了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任侠。正是由于有如此之多的掌故、光环林立沧州,所以镖不喊沧成为绿林中人共同遵守的一条规矩。镖师们走遍全国,唯有在沧州三缄其口。这是武林给沧州的莫大尊荣,也是沧州武术强盛的必然结果。”
“一半是沧州武林人士比武较技的战果。”老镖师又说,“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武健泱泱乎表海雄风’。清康熙十五年,两个俄人到北京摆擂,京人不敌,皇帝张榜招贤,孟村八极拳师丁发祥闻讯赶赴京都,力劈‘大牤牛’,吓死‘二牤牛’,名声大噪,皇帝亲自召见嘉奖。在过去镖行兴盛时期,历来有喊镖不过沧的说法,镖车过沧州时都是拔下镖旗,不喊镖号。分析其原因:一是沧州人性格磊落,好为不平事,地面上容不下劫镖的;二是沧州人好面子,喊镖过沧就等于向当地武林界挑战,虽然不劫你的镖,可也少不了有人要比试的。传说一日,一外地镖局通过沧州时高声喊镖,没落镖旗,行至南门,被李冠铭骑马追上。李冠铭大吼一声,纵身而起,双手抓住城门,把烈马用双腿夹起,马被悬在空中咴儿咴儿乱叫,却动弹不得。镖客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李冠铭没有给镖客出难题,而是一笑了之。因此,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都会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大喊镖号。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在沧州喊镖叫板,栽个大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