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蕙娘的爹和娘,早早就驾着一辆驴车到了张府侧门,巴巴地等着离家十年的闺女回家。
这边,蕙娘和眼泪汪汪的珍珠等人道完别,就拎着个包袱出了二门。这些年,原主都是有点子东西就会拿给她家里人,自己紧巴巴的过着日子,所以现在包袱里也不过是几件换洗衣物罢了。
许大力望着远远走过来的女孩,不禁怔住,因着他是男子,所以这些年都是陈氏到二门外去见蕙娘,他自己都是在侧门等着,现已是十年未见蕙娘了,这时居然认不出来了,许大力握了握拳头又松开,当年若不是家里日子实在难过,又怎么舍得卖了女儿。
陈氏紧走几步,握着蕙娘的手,久久无语。蕙娘参拜完爹娘,嗫嚅几句,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安慰这二老。只能提着包袱爬上驴车,“爹,娘,咱们赶紧上路吧,在这门口时间待长了,怕是要被赶的。”
许大力夫妇这时才回过神来,忙应着,陈氏跟着爬上驴车,挨着蕙娘坐下,许大力牵起绳子,吁了两声赶起车来。
这一路,车子穿过华阳城,到达清丰县时已过了四个时辰,已是酉初了,许大力看看天色,急忙赶着车在城门关上前进了县城,穿过县城出了北门又是走了一个时辰才到了古里村,这时天色已是黑透了。
蕙娘只在心里盘算着这路程,怕是二老半夜就起来了,以前陈氏二人居然还能每个月都跑上一回,来来回回就得十个小时,这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借着月色,蕙娘能看到篱笆院里的黄泥茅草屋,看起来还挺大的。这时屋里出来了两个女孩一个男孩,蕙娘从记忆里知道这是原主的妹妹弟弟,二妹许芸娘已经十五岁了,定了个娃娃亲,只待蕙娘嫁人了,就能接着出嫁。三妹许薇娘十三岁,还没定亲,小弟许一苇十岁。几人的名字都是清丰县里城隍庙里的测八字的一个道人帮忙取的。
三人看着蕙娘,只觉这是他们见过最漂亮的人了,他们从小就被陈氏灌注着亏欠了大姐,要心疼大姐,要爱护大姐的理念,再加上现在看到蕙娘的美貌样子,满心里都是儒慕喜爱,上前连声唤大姐,围着蕙娘打转。
其实,这世的蕙娘与前世的她有七八分像,但是比前世的皮肤要好,白皙水灵的,又没痘痘,加上双黑白分明的清澈大眼,很是好看。虽说在张府不算什么,但是在这古里村,蕙娘的的确确算的上是村花中的村花了。
蕙娘摸摸他们的头,从袖笼里拿出昨天省下的菊花糕,笑着让三人分着吃。三人欢呼一声,也顾不得手脏,各人捡起一块糕点就吃起来。小脸都咪咪的笑,一副真是幸福不过的样子。虽则自从蕙娘十三岁上绣艺有成后,每月有八百文铜钱的月钱,每次也都剩下来给了家里,但是,陈氏总想着几个孩子长大后要嫁妆聘礼的,所以都是能省则省。家里三个小孩平日里就只有蕙娘三不五时的给的陈氏带回来的糕点吃吃。
帕子上还有一块菊花糕,芸娘拿起糕点递到蕙娘嘴边,“姐姐也一起吃,这个真甜。”
蕙娘接起糕点放回帕子上收好,只说还没吃晚饭,吃完饭再吃。这时,陈氏端着芸娘晚上做的饭菜来到堂屋,招呼孩子他爹和蕙娘吃饭。其他三人是早吃了的,芸娘和薇娘就着烛火绣帕子,一苇也在旁边练大字。
从前每个月初,许大力和陈氏半夜就会起来去看蕙娘,白天芸娘帮着烧火做饭,喂猪喂鸡的一些子农活都是芸娘和薇娘一起做的。晚上芸娘再把饭菜放在灶上热着,三人点着油灯各做其事的等着父母回来。
草草吃完,陈氏领着蕙娘到了左边里间的一个卧房,“家里有三间卧房,这间你一个人住着,被子什么的,娘都是洗好晒了的,保管睡着舒服。这房子是前几年新盖的,你肯定不熟,明早让芸娘领着你到家里转转熟悉熟悉。”
“娘,我一个人住一间房,那你们不是不够住?”蕙娘疑惑,陈氏夫妻,大妹二妹和小弟,两间房是怎么分的?
“你弟弟和我们一起住着,隔着帘子就尽够住了。”陈氏不当回事,挥挥手,转身去灶房端热水。
蕙娘看拦不住,也就作罢。细细打量她的新居所。
……
和张府宿舍比起来,就是把木床换成了土炕,没多大区别。一只手都能数出来房间里的摆设。
蕙娘刚把衣物放进柜子,就看见陈氏端着盆水进来,她忙上前接着放在地上。
“蕙娘,你先洗洗,这水热乎着呢。”陈氏说完又不待蕙娘反应,就急冲冲的转身出了房门。
蕙娘好笑的看着陈氏这样,心想,怎么感觉陈氏不是原主想的那样,老实巴巴的农妇样子啊。难道是错觉不成。
蕙娘是在吵吵闹闹声中醒来的,躺在床上想了半天才记起来,这是离了张府回了许家了。
穿好衣服出了房门,目光梭巡处,是一座由竹子篱笆围成的小院,院前有棵二人环抱的不知名大树,一群鸡三三两两地在院子里啄食,芸娘拍拍手里的簸箕,抬头就看到了站在堂屋门前的蕙娘。
“大姐,你起来啦。灶房上温着水,我先带你去洗把脸。再带你四处转转。”芸娘右手拿着簸箕,左手牵着蕙娘就来到后院的灶房。
“爹娘,三妹和小弟呢?”
“爹去村尾牛大伯家还驴车去了,娘在挑水哩,三妹在河边洗衣,弟弟去村塾了。”
蕙娘汗颜,貌似她起的好迟啊……
灶房门旁挂着几个去了籽的老丝瓜囊,蕙娘望着比她高不了多少的门,心想,这要是别人进门,还得低头弯腰,不然指不定就得撞到头的。
灶房很是简单,那灶起的有两口,前边是个大锅,后边是个圆柱形的锅子,应该是用来烧水的。鸡笼就放在灶房西角落。一目了然,没什么需要细说。
蕙娘洗完脸漱了口,就被芸娘拉着出了灶房的后门,原来这后门外还有个后院,蕙娘看到后院里的两棵大桑树,很是开心,这到了夏天就能吃到桑枣子了,还记得她前世小时候在乡下就老是跟着一群男孩满村跑的找桑枣子吃,记忆中的桑枣子很是甘甜。
“大姐,这后院也是我们家的,娘在这犁了五分地,种些菜平时家里人吃用。那边是猪圈和茅房,这两棵桑树每年夏天结的桑枣子都会卖给县里的大曲酒坊酿酒,还有前院的枣树结的果子每年也会拿到县里贩卖,这三棵树每年也能有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