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啼着呼唤着我的名字,仿佛要通过这些jī烈的欢好作乐,来抵消冲淡她亲人离去的思愁和徘绪。
两天后,洛阳大内,素缟挂白。
“上皇遗训曰;身后诸事,务从节俭。。。。明器车马,仅从身前,不足以内库钱充,不得多费国用。。。。沿途官民有所供纳,宜放免当年。。山陵所用绢帛未尽,以使支付京兆府,充代百姓所纳青苗钱,。所有内fùnv史,皆释还回家。宫人供养,三年即止。。。。天下吏人,三日释服”。
皇帝xiao白,表情沉重的听着长安方面送过来的消息。
“这是山陵使诸司役令的名册。。”
内shì监闻季轻手轻脚的走上前,奉上一叠册子。
“还请天家节哀顺变。。”
“。。”
皇帝xiao白点了点头,翻开来。
山陵使这个名衔,历来只有宰辅之臣,才能出任的,不过同样是山陵使在皇帝生前、身后,却具有不同的意义,皇帝再世时的山陵使,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统筹监造官,地位尊崇而虚有其权,用来授予被闲投散置的元老重臣,既是清贵职,也很容易获罪,因此常常成为追恩、告老或是入罪前的过度。
但是皇帝身后的山陵使,就带了类似全国治丧委员会的xìng质,代表的是延续到新朝的权利格局,也是新君对前代元命老臣的认可和叙用,因此政事、枢密两府,皆有名列。
比如此番,颜真卿被定为大行皇帝礼仪使,而韦见素为山陵正使,张镐为卤簿仪仗使、再加上宗伯李瑜为桥道按行使,内臣袁思艺为内梓宫行见使,构成被称为山陵六使的主持国恤领导班子。
其余宰臣、枢相、内臣则以知、护、检校之名,佐领其副。
再加上各级品官充任的山陵各使判官,军使、官建、押当、宿卫、抬梓官吏。礼生、yīn阳官、工匠巧儿,斋郎、挽郎、应役人夫,构成一个数千人乃至上万人庞大的葬礼集团,光是代哭的xiao礼官,就有一百六十人,这还不包括,到场送陵的皇亲、宗室、大臣官员的家眷,以及他们的扈从跟随,。。。。
此外从大内进入玄宫的送葬过程中,地方官吏百姓还要沿途车马供帐相迎,其中诸物,极其繁琐。
送走大行皇帝之后,各级有幸参加国恤的大臣官员,都会加官一等或赐mén荫出身,所谓山陵使职衔也不会卸除,而是改而组织人力给新皇帝选地造陵了。这是每任皇帝登基,必做的功课之一,代表的是自古的传统和帝王形象。
“鸿胪寺奏,大秦国使臣百人,浮海而来,月前登闻广州,日前抵都畿道,。。。”
“凡是以国恤为先,献纳国书,优待来使,暂缓见礼诸事。。”
“诺。。。”
。。。。。。
宣遗诰,群臣哭临,见帝于紫寰殿之东奉慰,大朝罢三日,身在长安的我,也被遥受了个卤簿副使的头衔。 ~
然后是等皇帝回驾奔丧的日子,相比外头满街挂白和宵禁的气氛,对死者的哀悼和新生的希望,被几堵厚厚的高墙,隔绝成两重天地。
“阿萌”
幽憩园中,我笑容可掬的抱着已经足岁的xiao萌萌,轻轻叫唤着她rǔ名。
面对满身陌生气息,xiaoxiao的nv孩儿老不耐烦伸出rou团团的xiao手,对着母亲所在方向,咿咿呀呀的叫着的,直到现自己努力总是无果,这才用rou乎乎的xiao脸在我怀里拱着,
看着她天真无邪的xiao脸,什么名利权位勾心斗角的烦人事都是浮云啊。
不过作为她母亲宋瑾瑜,今天恐怕是没法起netg哺rǔ了,因为昨晚xiao萌萌被送到采薇哪儿,留下她与我,还有xiao丫头一起过的夜,一人一边,上面下面都有些脱水的症状。这几天xiao丫头都有些不对劲,我也只能用特殊的方式为她排解。
“皇帝本服缌麻三月,皇帝、皇后服皆用细布,宗室皆素服、吉带,大长公主以下亦素服,并常服入内,就次易服,三日而除。”
杜佑正在念,宗正寺送来的《开元礼》相关节选。
“宗室削杖不散。中书mén下、枢密、使相比宗室,去斜巾、垂帽、绖及杖。翰林学士至馆阁直学士已上、并节度使、文武二品已上,又去中单及kù。两省、御史台中丞文武百官以下,四脚幅巾、连裳、腰绖。馆阁读书、翰林待诏、伎术官并给孝服。宰相、百官朝晡临三日,内外命fù朝临三日。”
在送葬前,皇帝率领诸王妃主,至少要在停灵的紫寰殿前,进行拜奠、祭奠、祖奠、遣奠、送梓在内的至少五次祭礼,一般为七天到二十一天不等,估计到时候许多人膝盖都跪肿了。
送葬完还会确立将来陪葬陵旁的亲眷臣属的名单,以示荣宠,比如李嗣业、郭子仪、李光弼等,但据说我却是列在泰陵的陪葬名单上,理由很简单,我是玄宗老皇帝上手简拔起来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我第一反应是,陪你妹啊,老子剩下的时光还多着呢。
因此,话说回来。
目前朝中诸事罢停,最大的要务,就是确定天家停灵服丧的丧、沐浴、饭含、xiao殓、大殓、始槟成服,祥禅变除、起殡送葬,皇帝奉祠、梓宫入葬,谥册入庙等诸多程序,再确定百官文武,内外臣班,公卿贵戚,京官和留京外官们,各藩悼使,进行祭奠的名册和次序,
唐代帝王都喜欢凿山为陵,再在陵墓周围筑墙围山,以陵墓附近建筑群组成一个大xiao不等的陵园城,守卫的军使和世代供养的民户居住其中,因此工程总是浩大营造费时。
但如果没能得到好年份的吉日,或是山陵事务未肃,或是国力不支、或是国事纷1uan,梓宫停灵上三五年乃至一二十年,才入玄宫也是常有的事情。
肃宗当政的乾元朝,由于正逢国难,直到乾元四年才得光复长安,乾元六年克复东都,回到长安都已经是乾元七年,因此在五将山上起陵很晚。再加上国家用度紧张,建陵用工时间较短而投入有限,目前只完成了石阙、石牌、神道、华表、神堂、献殿、陵下宫等大部分地面构建。
比起金粟山上,玄宗老皇帝从国家最鼎盛的开元年间,一直修到天宝十三年,修了三十多年,其中还多次增建的泰陵,规模和投入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按照惯例,为大行皇帝筹备的陪葬品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陶、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