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幻之盛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六十章 整顿乾坤济时了5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量体能的“罗刹娑”在菩提伽耶的方城大寺高耸土台上,终于被一道稀疏木制拒马拦住了。

    再怎么悍勇,流血流干了也会力竭而死的,被火烧了也会受伤避让的。他们被挂在木质拒马间不起眼的铁丝网钩上,奋力挣扎撕扯下大片淋淋的血肉,硬是将深深契入土中的拒马尖桩,给拉扯着松动起来。然后被鼓足勇气密集攒刺的尖矛,戳出更多的血洞来。

    然后一名彪悍的吐火罗火长,踩着被拽死的矛杆跳上。用锋利的弯刀将看起来最为硕大的头颅连带一大块肩膀皮割裂下来,高举在战线上怒吼道“大唐万胜”

    “无敌。。”

    几个呼吸之后。火墙被推倒的尸体压出好几个缺口,他最为信重的披甲士兵们,像是懦弱的羊群一样被驱赶出来。

    迦具龙国王脸上终于露出惊异和慌乱的颜色,大声呵斥叫骂着左右冲上前来挡住这只,不起眼的灰头土脸的激流,但是随着几枚投掷在人群中爆燃的火团,他的卫士就只能搀扶着他,丢下大象和冠盖依仗,散发跛足的成为溃亡大潮中的一员。

    这一天的黄昏,迦具龙国王为首上万人的东天竺联军,被一只千余人的南下使团护卫,连同随行的商团、奴婢、苦力给击败,追杀百里,横尸遗弃无数。

    战后通过对高级俘虏的拷问,得到消息却是令人相当意外,关键是其中,有一名操着浓重山地语的泥婆罗贵族。

    这一次围攻的根源,幕后的黑手和阴影,发源自加德满都河谷平原的泥婆罗国,被称为喜马拉雅大王的后裔,当代的大势至净胜王,也是传统意义上,东天竺北部山地、河谷诸国公认的盟主。

    自从王玄策借兵破中天竺霸主阿罗那顺之后,作为低地诸国的代理人,泥婆罗国就用兵强马壮,骁勇善战,而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地沉降到平原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一片广大地区内,拥有崇高的声望和威势,长期代表雄踞高原的宗主大国唐蚝(吐蕃),收取赋税和发号施令。

    他们推动这一切的理由,作为东天竺地区,佛门最强力的扶持者和地方邦国诸侯的盟主,并不希望看见被引进新的势力。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东天竺诸侯的信息延迟和滞涩,只能说是很是无语了,他们对北天竺的变化,仅限于那些拉普奇特的外族诸侯,又一轮更替而已。

    而对泥婆罗人来说,他们从僧团上层所获得消息,让他们更倾向相信唐人是不可能在这片湿瘴多雨的土地上立足,很可能不过是打着唐人旗号的北地附庸势力而已,对于这些外来势力,干预东天竺事务的投入和决心,也严重估计不足。

    事实上,因为某种历史渊源上的缘故,来自东天竺的探子和使者,在北天竺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被征服的土人和唐人附庸各种民族而已,真正具有唐人体貌特征的不过是翎毛凤角,很容易就被忽略掉。

    。。。。。。。。。

    作为西征军的另一路力量,岭南招讨行营,也在调兵遣将,进行新一轮的换防。

    古代被希腊化而称为“巴克特里亚”。一贯纷争不止的吐火罗及周边地区,已经迎来了难得没有较大规模战乱的第三个相对平静的年头。

    自从设立岭南招讨行营,出勤援助式微的吐火罗王室,大败入侵吐火罗的嚈哒人,追灭其国之后。威临列国,摄然臣服,现今作为基本盘的大月氏都督府二十四部军州,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已经巩固了许多。成功的在其中的八大军州,初步建立了相对简略的州县行政之制,剩下各州羁的縻属诸侯,也是以亲附大唐月氏贵裔为主,恭顺的跪伏在行营派遣的屯军和官员面前,提供最基本的税赋和徭役。

    相对稳定的秩序,带来了休养生息所积累的产出。也带来了畅通的商路和流动的财富,因此,开衙建帐的行营本阵,就设立在现今的吐火罗王城卡布(喀布尔),以总戎攻伐。而都督府则设置在,前吐火罗王族旧领内的昔日古都——阿缓城,以获得良马、谷米、矿场及商贸治理之利。

    大月氏都督府与大唐册封的当代吐火罗新王一起,在这里实行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军政二元统治,以吐火罗王名义召开的宫廷会议,来发布治下及各羁縻领内的日常政令庶务律条。一方面通过都督府管理的驻军存在,来一边在外围军州屯垦营田围牧,一边行使征募赋税徭役的权利。

    行营现在拥有两大战略重点和方向。一路是叶永星率领的西吐火罗诸侯联军,目前正在经营莫克兰山北之地,新获不久的俾路支沿海平原,一路就是鱼同负责的北天竺经略府,也是作为岭南行营乃至岭西行台南线的大后方和粮仓来经营的。

    每年可以提供大量的粮草、物产和资源,光是为了宁远和安西境内。军工生产所需提供的各色矿石和半成品就多大数十万斤。

    而作为岭南招讨行营名下,资序仅此于实际最高领导者招讨副大使。大月氏都督府郭石的第二号人物,北天竺经略府的当家人,犍陀罗三州讨击使,权经略副使,富楼沙刺史鱼同鱼大投,却不在西犍陀罗州的前线,而是点集兵马正在聚集在南犍陀罗州最东端的河岸上,碌碌的工程兵已经打好了三条便桥,军属选锋营和敌刺、捉生队的将士,已经抢先过河,建立外围游哨和前出阵地。

    光是输应的民夫就达到上万人,除了各军、城、镇、戍的基本生产维持忍受外,多余的力量都被抽调到这次骤然动员起来的备战上。

    但是还有人试图劝阻这次军事行动,做最后一次努力。

    “请鱼镇三思”仅仅是枢府大人的一个意想而已,我们会不会太仓促了些”

    “我们在河外低原(信德平原)的经营才刚刚铺张开来,骤然将人马抽调回来做东南攻略。。”

    “只怕那些刚刚降顺安分一些当地诸侯、藩主,要有异动了。。”

    他们主要是那些刚在当地建立起统治体系和行政架构的文官属员,主要受过相应教育的唐人和归化人,有着并不愿意见到兵力削弱和换防,影响到正在进行的经营和建设成果,或是造成来自新平复的地方,不安定因素和治理风险重新增加的天然立场。

    “短暂的空虚已经无妨。。”

    为此鱼同也不得不再次解释道。

    “我们已经得到海上军州的策应,不多久他们的船团已经朔河而上,替我们牵制那些西北部的天竺诸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